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达成评价

2019-10-16卢艳军张太宁李元龙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毕业

卢艳军 张太宁 李元龙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的一条必经之路,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198所高校的846个专业通过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一项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也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所承担的课程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以满足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支撑,就成为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1,2]。

1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反向设计首先要由社会需求、学生家长诉求、专业特色和学校办学定位等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后根据目标确定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即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标准,最后根据这些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正向实施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正向实施过程,学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完成全部教学环节[3,4]。如图1所示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1 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由图1可见,课程体系是由若干相关课程所构成,每一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都根据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等。这样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就有了相应的支撑关系。

2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每一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为了细化毕业要求,通常每个专业都会对毕业要求进行二级分解,然后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建立毕业要求二级指标与课程体系中具体课程的对应支撑关系矩阵。建立了关系矩阵之后,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作用就会一目了然。这样,就有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例如,若课程是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类),其作为构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自然科学理论,需要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那么它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主要体现在通用标准“工程知识”和“问题分析”两项要求上[5,6]。

3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注意事项

课程体系直接支撑着毕业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进行分解,分解为具体可实施、可评价的二级指标,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直接和二级指标对应。因此,进行课程目标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以下问题。

3.1 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一定意味着其承载了毕业要求中的某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本课程对毕业要求中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撑,那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也就是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3.2 关注目标和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经得起推敲和考核,也就是课程所设计的目标是否可实现、可实施和可评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考核能够评价课程目标实现与否。

3.3 关注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合的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课程目标设计要关注教学内容用何种教学方法实施会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4 关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是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石,只有所有的课程目标都达成,才能确保毕业要求的达成。

4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与持续改进

课程目标的达成是课程持续改进的基础。

4.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按照工程认证的要求,要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其实,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甚至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方式也不同,这就使得课程目标的达成并没有标准的评价模式。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设置的考核点等综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应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主观评价,来自于试卷和报告等文档的客观评价,以及学生互评和自评[7,8],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综合学生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4.2 课程持续改进

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根据课程实际的授课周期,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机制中要规定改进的周期和具体措施。通常,课程持续改进的周期和课程的实施周期一致;改进措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改进、课程内容难点重点改进和评价方法改进等。教师在每一轮授课完成之后,都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达成情况,未达成的部分要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下一轮教学过程中进行持续改进。

5 课程改革实例

传感与测试技术是为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按照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毕业要求二级指标与课程体系对应关系矩阵中,找到本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的支撑点。根据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课程特点及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见表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见表3。

表2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表3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32学时,其中含实验6学时。课程的考核方式见表4。

表4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要在调查问卷和课程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分析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查找未达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实施,进行持续性改进。所有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在相关的教学文档中。

6 结语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是保证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的基础。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设计科学、合理、可评价的课程目标,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是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毕业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我们今天毕业了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