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呼吸衰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10-16司晓智天津市北辰医院呼吸内科天津300400
司晓智 天津市北辰医院呼吸内科 (天津 3004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呼吸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有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以及重新插管率、VAP发生率、院内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VAP 1例(5.26%),对照组发生4例(21.0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重新插管0例(0.0%),院内死亡1例(6.7%);对照组重新插管2例(13.3%),院内死亡1例(6.7%),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良好,明显优于单独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表现为一系列的病理生理紊乱症状,是呼吸科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较高[1]。目前,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机械通气,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有创机械通气,但由于其致命性并发症风险较高,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可采取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疗效显著,且能够减轻通气创伤,降低并发症风险[2]。本文将对患者应用序贯通气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15例,女性6例,男性9例,年龄50~77岁,平均(61.32±7.74)岁。对照组15例,女性5例,男性10例,年龄56~79岁,平均(63.58±8.02)岁。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重症呼吸衰竭:②签署知情协议书:③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有创机械通气禁忌症患者;④不能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平喘、抗炎、祛痰、解毒、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控制基础疾病。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有创通气治疗。序贯通气治疗方法[3,4]:首先进行气管插管,使用6640440型呼吸机(西门子),通气模式为容量控制模式(A/C),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2~20次/min,潮气量6~12mL/kg,氧
浓度30%~100%,吸呼比1:(1.5~2.5),根据动脉血气结果、病情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适当时,将通气模式调整为SIMV+PSV模式,呼气末正压(PEEP)2~6cmH2O。当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呼吸衰竭症状改善,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拔出气管插管,使用BiPAP呼吸机(美国伟康),采取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参数设置为PEEP 2~4cmH2O,PSV 8~12cmH2O,直至脱机。常规有创通气治疗方法: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方法同观察组,当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呼吸衰竭症状改善后,仍继续进行有创通气,直到达到拔管标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以及重新插管率、VAP发生率、院内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分别采用χ²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发生VAP 1例(5.26%),对照组发生4例(21.0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重新插管0例(0.0%),院内死亡1例(6.7%);对照组重新插管2例(13.3%),院内死亡1例(6.7%),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应充分考虑其撤离过程。以往在机械通气时,只将其作为简单的、独立的阶段,因此常会出现撤机困难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撤机贯穿于包括上机、通气治疗、撤离在内的整个治疗过程,在通气期间,均应考虑到撤离问题。大量研究显示,选择适当的时机撤离,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风险,减少治疗费用。但撤离时机不当,例如过早撤离,可能引起重度心律失常、撤机失败、严重通气不足等严重后果[5]。
传统撤机策略即逐渐降低支持力度,在达到最低支持力度后,进行撤机。而序贯治疗则采取更加科学的撤机策略,即在适当时机将有创通气过度到无创通气,再逐步脱机。一般认为,在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切换通气方式,可充分发挥有创通气在引流痰液、迅速改善通气、改善呼吸肌疲劳等方面的优势,使呼吸泵功能衰竭得到控制,随后切换无创通气,利用其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平稳、安全地完成
撤机[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新插管率、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序贯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良好,且社会经济效益、安全性更高。但应注意的是,准确把握机械通气切换点极为重要,对肺部感染不显著的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咳嗽反射、血气分析结果等指标,确保取得最佳临床疗效[7,8]。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入组的患者只有30例,样本量较小统计学效能较低。第二,入组的所有患者均来自一个医疗单位,可能存在患者选择性偏倚。因此,后续应继续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呼吸衰竭疗效及安全性。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n=15,±s,d)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n=15,±s,d)
组别 有创通气 总机械通气 住院时间观察组 5.86±2.88 8.59±1.80 11.23±2.12对照组 10.72±3.02 10.72±3.02 13.98±2.45 t-7.366 -3.832 -5.368 P<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