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商场建筑利用夜间通风降温技术受营业时间因素相关影响分析
2019-10-15高福强李晓旭
高福强 李晓旭
摘要:以长春地区某商场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ST-h软件模拟室内温度变化。根据模拟结果进行温差比较,分析了商场营业时间对夜间通风降温技术的能耗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相关影响不大。为后来学者在此方面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夜间通风降温技术;DeST-h软件;营业时间;商场建筑;建筑能耗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全国建筑能耗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此现象既加大了我国的能源压力,又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场在我国已经成为主要公共建筑,依赖度极高,能耗巨大,因此降低商场建筑能耗已是刻不容缓[1]。本文通过研究长春地区商场建筑的营业时间这一因素对建筑利用夜间通风降温节能技术的影响,旨在增加建筑物的散热量,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损耗(热能、空调制冷),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更好的降低整体能耗。
一、概述
1.1 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综合运用了实地勘察、软件模拟等研究方法来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
1.1.1 实地勘察法
本文选取长春某商场建筑进行实地勘察,一方面采用场地测量、实地研究、空间体验等方式考察商场的建筑设计情况。另一方面采用记录的方式勘察商场的温度变化情况。对此商场的营业时间、室内温度等进行调查和数据搜集。
1.1.2 软件模拟法
本文应用DeST-h软件建立模型,模型为长春某商场建筑,建筑总面积6000㎡,共三层,每层建筑面积为2000㎡,层高5米,无窗。建筑模型地处于长春市,建筑维护结构的参数完全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借助软件中内置的相关程序和功能,依据其工程学,热力学的内核原理,模拟人流在自定义的建筑空间中的流动情况,得出在不同营业时间指标时商场内温度的变化,加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2 DeST-h軟件概述
1.2.1 基本简介
住宅建筑热环境模拟工具包(简称“ DeST-h”)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住区微气候工程热物理问题研究”编号59836250的子课题,是在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十余年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由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研制开发的面向住宅类建筑的设计、性能预测及评估并集成于AutoCAD上的建筑热特性模拟计算软件[3]。
1.2.2DeST-h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本文使用此软件,借助其建筑热状态的状态空间法的内置原理,仿真模拟的工作特性,在软件中进行平面图绘制和三维建模。该软件可自定义通风时间、室内温度,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模拟变化。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同为长春地区,不同地段的商场的营业作息时间不同;不同营业时间对商场进行夜间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也不同。
设置商场几种营业时间,早上都设置九点营业,分别设置晚上七点、晚上八点、晚上九点、晚上十点等四种打烊情况,然后分别对同一建筑模型进行夜间通风与不通风模拟,并计算出夜间通风与不通风情况下建筑模型内温度差值,进行数据处理,实施方案如下:
工况一:6月作为夏季的初始,天气逐渐炎热,经过对商场温度数据统计分析,6月10号为具有代表性的一天,适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模拟,设定并记录当人流密度分别为0.1、0.3、0.5、0.8、1.0时,商场通风八次与未通风的温度差值,并进行比较,折线图如下:
工况二:7月作为夏季的中段,天气持续炎热,经过对商场温度数据统计分析,7月21号为具有代表性的一天,适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模拟,设定并记录当人流密度分别为0.1、0.3、0.5、0.8、1.0时,商场通风八次与未通风的温度差值,并进行比较,折线图如下:
工况三:8月作为夏季的尾月,天气依然炎热,经过对商场温度数据统计分析,8月12号为具有代表性的一天,适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模拟,设定并记录当人流密度分别为0.1、0.3、0.5、0.8、1.0时,商场通风八次与未通风的温度差值,并进行比较,折线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10号、7月21号、8月12号商场的一、二、三层随着营业时间的变化,通风八次与未通风的温度差值仅于18:00-22:00期间较大,其他时间段内并无太大变化。
三、结论
根据上文数据分析显示,夜间通风后营业时间内室内温度差值比较相差不大(<0.05℃),可以说明营业时间与夜间通风无相关影响。但是由于此数据为Dest-h软件模拟数据,为理论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望今后相关学者可以插入相关影响,进行再次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福星, 傅旭青, 徐剑.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探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5期
[2] 张帅. 《严寒B区被动式低能耗多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长春工程学院硕士论文 - 2017.
[3] 张晓亮, 吴如宏, 燕达. 住宅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h简介.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