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烹饪方法对食物性能影响的营养学解释

2019-10-15王晓刚

写真地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辛味营养学炮制

王晓刚

一、烹饪方法对食物性能影响的分析

(一)“生”和“熟”的影响

对于食物而言,炮制的“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生清熟补,生升熟降”之说同样适用于烹饪。食物的性能包含“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制熟的影响也在于这几点。在“四气”方面,不同的烹饪方法能使生性寒凉者变为温热,作用由清热转变为补益,同时避免了寒凉伤脾的副作用;在“五味”上,制熟对于辛味食物影响较大,使辛味发散耗散的作用减弱,熟后偏于甘补,或者与辛味成分在加热过程中的损耗有关。“归经”、升降浮沉上使食物“生升熟降”。就成分而言,不同的烹饪方法会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不饱和脂肪酸、部分维生素、酶类、生物碱的破坏,减少有机酸、挥发油。

(二) 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性能的影响

1、火烹

火烹法是中国烹饪热菜中一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技法,通过导热介质诸如锅、盘、炉,甚或是盐、泥、石头等,经热辐射或热传导等导热方式使原料受热成熟。由于在火烹的过程中,因原料性质、形体、加工处理方法、设备工具及具体操作方法的不同,于是形成了菜肴之间迥然不同的风味质感。

火烹具有生热助热、温阳助燥的作用,使食物性变热,燥性增加,若是性本温燥者,火烹则会使其更加灼阴耗气;改变药性、增强疗效,炙、煨能增强收敛固涩的效果,与中药炒炭止血作用显著的炮制方法相似;可减少副作用,如肉豆蔻煨后滑肠作用减少,除了火的作用外,可能还与介质吸附了大量油脂相关。

2、干炒

这里的干炒是指将食物直接放入锅内加热,翻动致熟的方式,不添加油脂作为加热介质。最初仅仅针对粮食焙之使干,它与中药炮制的清炒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炮制主要针对药物,炮制后,再经煎煮或打粉等形式入药,而干炒后的食物可以直接食用,或采用其他烹饪方法制熟。这里列举者,包括食物及药食同源之品,甚至有些无法分辨是炮制方法还是烹饪方法,但干炒、清炒方法一致,对于药食作用的影响都可借鉴。干炒能够改变药性,使部分食物性由寒凉或平变为温热,“生清炒补”“生升炒降”,炒后与生品的作用不同;降低副作用,炒毕竟也是对食物进行加热,此过程中,缓和食物的寒凉、辛酸等过于刺激的作用,以及部分果实种子的油润感及毒性;助火伤津,在制约寒凉时往往使食物性热,甚至助火伤津,但借鉴芝麻摊晾去火气的观点,炒后晾凉可使食物的热性稍减,若出锅即食,危害更大,此外,还可能导致食物干硬难化,伤脾壅气。

3、水烹

煮能保持、发挥食物固有的作用(个性),包括食物生用的清热解毒作用,针对大多数食物,要想发挥其本身的功效,水煮不失为较好选择;改变药性,使粳米、莲子等生平煮温,温补作用增强;增强功效,煮粥比煮饭更添止渴利水作用,鱼肉类煮后还能止汗止痢、补虚除痹,要利用食物滋阴清热作用,只宜蒸煮,如鳖;制约寒性及辛燥,减少不良作用,这点似乎与煮能很好发挥食物清热作用的第一点相悖,加热即能制约寒性是共性,针对不宜生食或冷食滑肠者,煮后能制约寒性,避免伤脾,针对辛味者,还能减弱辛散之力,如小麦或面食煮后可免面之热弊,不發渴宜调和;解毒,“水煮三沸,百毒俱消”,对于具有一定毒性的食物,

水煮解毒效果较好,如生芋头、远志煮后可改善口味,便于服用。

蒸是以蒸汽为传热介质,利用热气使食物熟的方法。蒸的特点是食物与水并非直接混合在一起加热,蒸与煮很多作用类似,如制约寒凉、减少副作用等,但其在发挥食物功效上的作用更显著,可能由于蒸的过程,减少了食物与水的直接接触,优点在于营养素溶入水中的几率变小,溶出的损失变小从而减少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溶于水造成的流失。

4、油烹

炒、煎、炸三种方法都以油为介质,在容器中加热,虽然在油温及用量上有所不同,但对食物性能的影响有共同之处,如能生热助热,动火生痰,温中润燥,而高温油炸,或由于油量多,油温高,使油致泄伤脾的作用更明显。添加的油脂若与其他佐料、调料配合,还能赋予食材脂香、佐料香,而对鱼类等腥味较重的食材进行煎、炸后,更有去除异味的作用,虽然油脂能使食材去异增香,并赋予菜肴良好的口感,但结合对食物作用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更应引起注意。

5、以上四种烹饪方法队比较

对于不同食物选择何种烹饪方法,古人有过比较,如《老老恒言》中说香稻米:“炒则香气减可竟煮食,煮必过熟,乃佳。”《食鉴本草》中说白芝麻:“生者性凉而解毒,炒者性热而发病,蒸者性温而补益。”《本草经集注》中认为栗子“若服饵则宜蒸曝之”。关于其“生食则发气,蒸炒热食则壅气”的论断或与栗子本身的性能有关。煮虽有众多好处,但也有它论,如《本草纲目》中认为栗子:“……火煨油炒,胜于煮蒸。”现将不同方法对食物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对比。

二、从营养学角度探讨如何避免烹饪方法对食物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烹饪方法对于食物性能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在中医看来,蒸、煮是最能发挥食物作用的方法,蒸法虽然也得到营养学界的认可,但对于"煮"则认识不同,认为一些水溶性营养成分由于溶于水中,而使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降低,因此,本文从营养学的角度,在中医对食物经不同烹饪方法性能改变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对比分析,期望通过某些营养素或成分的变化,对相应烹饪方法影响食物功效的原因做部分解释。蒸、煮等方法比较有代表性,它们对于食物功效的利用,保证米、面原料对人体的补益作用,避免燥性及"助湿生热"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减少沥滤损失的前提下,还能减少营养素的损耗,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配合不同辅料、配料的蒸、煮,以及与其他烹饪方法的综合运用对食物功效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束语

通过实践和理论表明,正确、合理的烹饪方法能够对食物性能产生有利的影响,从而让人们在品尝到美味食物的同时,获取必要的营养,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然而错误、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方法,如果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会直接对食物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食物营养元素和营养成分地大大流失,使得人们从食物里面摄取的营养物质减少,某种意义上说造成食物浪费。本文在分析烹饪方法对食物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在烹饪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的正确的烹饪方法。

猜你喜欢

辛味营养学炮制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
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营养学评价
浅谈辛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