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思路分析

2019-10-15朱娟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管理人力资源

朱娟

摘要:隨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与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场所,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优化教师资源、促进教学和科研发展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应的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管理;人力资源;改革分析

一、前言

我国现代化的高等院校从民国时期就开始逐步建立,第一批高等院校大部分都是沿用了西方高校的体制来进行管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校开始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并且新建了许多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专业院校,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以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加快了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建设,逐渐提出了高等院校的“211”和“985”等战略工程目标,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发展和核心动力,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内容。而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落后

我国的高校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主管负责的,一般来说,高校的主管领导都有相应的行政职位。这种与政府机构紧密的关系,就使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目前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中主要还是以“人事”管理为主,缺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的概念。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协调和调配人力的工作为主,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使以行政手段,以服务的态度,来提高机构内的整体人才资源的综合实力。后者主要是以培养和提升为主。在与政府机构相关联的高校或者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管理观念。

(二)缺乏长远的战略性布局

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的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是一种战略性的布局管理手段。而高校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上比较单一,在形式上也比较简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其各个专业的人才资源十分丰富。若是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方式,很难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利用。其次,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高校学生起到促进和激励的作用,使得人才资源能够充分施展于教学工作中。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机制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缺乏透明性的现状。人才引起和职位提升的过程不够合理,人员的考评机制不够科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机制,这就造成了有些高校的人员晋升问题上“徇私情”,没有按照正常的人员晋升要求进行。同时,不合理的考评机制,使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动力,甚至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完成考评的内容上来,忽略了教学和科研任务,甚至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这样的问题最终还是会对高校的人才输出和科研能力造成影响,使得高校的整体竞争力逐渐丧失。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力资源改革分析

(一)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互联网环境下,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是所有机构都在极力去实现的状态。不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还是以教学和施政为目的的高校或政府机构,若是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则会与日益发达的社会生活产生脱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才的培养和整体实力的提升为主要原则,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理解和尊重每个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成果,促进和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通过有效的调配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能力。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

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在行政管理上,介于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模式。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应该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结构,能够吸取企业和政府机构的优势,来促进高校的人力培养和教学工作。首先,对于专任的教师引进和培养来说,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平竞争的输入方式,选择优秀的合格的人员加入高校的教师队伍。其次,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要善于引用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机制,最大程度的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三)建立合理的人员选拔和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员的选拔和人员权利的保障机制上,要符合当下市场环境的准则,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参考现代化企业的机制模式。在教师的培养和提升上,要全面结合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等相关要素,改变传统的以学术理论成果为重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此外,要保障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待遇,使教学人员能够全心全意的铺在工作岗位上。

四、结语

互联网环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改革举措,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既要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备,同时也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互联网的思维。只要高校以人才培养和输出为主要的原则,努力改善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建立先进的互联网思维理念,才能不断的完善现代化特色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德准.新经济时代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 (1):53-55.

[2]刘然.对新时期地方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思路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7 (7):184-185.

[3]李晶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No.227 (9):288-288.

猜你喜欢

互联网环境高校管理人力资源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互联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应用新媒体手段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系统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