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情境理论视角下我国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叙事策略

2019-10-15曹东南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

曹东南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化,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多元选择。这对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叙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叙事策略可以引发关于综艺节目的议题探讨。本文结合《妻子的浪漫旅行》,分析观察类综艺的叙事策略,阐述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媒介情境理论;情感观察类综艺;叙事策略

近年来,国内真人秀综艺节目出现了不同的节目形态,从人物选择上看,有《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素人真人秀综艺,也有《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爸爸去哪儿》等明星真人秀综艺。从节目内容上看,有竞技游戏类真人秀综艺,也有以旅行、田园生活为主的观察类综艺。综艺节目形式大胆突破常规,勇于锐意创新,不断引发收视高潮。[1]在丰富多彩的节目形态下,观众们的选择更加多元,综艺节目制作的难度也有所提高,如何突破已经形成固定模式的综艺节目,开辟独特视角,是当前综艺节目制作人应当考虑的重点。目前情感观察类综艺势头猛进,主要的观察对象为情侣、夫妻、朋友、父母与子女。其中,由芒果TV自打造的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独具匠心,主打“夫妻情感治愈”这一主题,在当前中国社会离婚率一路走高的现实情况下,为大众重新审视爱情、婚姻开辟了新的土壤。节目融合了内容为“旅行”的慢综艺特点以及开辟第二现场“演播室”的观察类综艺的特点,构建了独特的叙事策略,使得节目热度话题不断,深受观众喜爱。本文将结合媒介情境理论,以《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分析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策略,为当下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妻子的浪漫旅行》节目概况

2018年8月15日,《妻子的浪漫旅行》在芒果TV播出,后来在第三届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上获得年度受欢迎网络综艺奖。2019年2月,《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再次播出,并持续占据热搜榜单。根据骨朵数据显示,该节目的第一年龄段收视人群是25-34岁,第二年龄段为19-24岁,两者占据节目收视观众的70%以上。该节目以独特视角讨论婚姻,不同于夫妻一起去旅行的節目模式,而是将丈夫与妻子互相隔离,从丈夫团的男性视角观察妻子们的旅行。《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除了延续第一季的“旅行”和“观察”相融合的节目模式,在嘉宾的选择上也有所突破,选择嘉宾为汪峰章子怡、张智霖袁咏仪、包贝尔包文婧和买超张嘉倪四对夫妇,谢娜担任妻子团的团长。第二季中的汪峰章子怡夫妇成为节目爆点,由于章子怡荧屏内外的反差,使得章子怡在该综艺节目中的首秀备受关注。节目安排丈夫团为妻子团设计旅行方案,并在棚内远程观察妻子的旅程。丈夫团的男性视角和妻子团的女性视角对于婚姻爱情的看法产生碰撞,将不同相处模式的夫妻关系呈现给观众。

二、媒介情境下的观察类综艺探析

“媒介情境”理论由梅洛维茨在他的《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提出。媒介情境理论融合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戈夫曼的拟剧论,指出由于电子媒介的介入,要做到对后台区域的信息进行隔离甚至封锁已经不可能,所以人们可能会选择一种“中区”的行为方式,即把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进行较大程度的融合,从而形成统一的形象。[2]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正是让“中区”形象这一社会角色的重建得以可能。电视媒介使得从前狭隘范围内的谈话或者知识逐渐形成为大众所熟悉的常识,从而促进男女性别意识的交流融合,打破了不同年龄阶段、社会阶层、教育程度人群的界限隔阂。电视具有打破原有的传播区域,重新建立新的社会情境,以大众传播的方式改变或强化人们原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影响力。梅洛维茨将这一机制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打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系统分离的状态;二是电视以直观、生动、具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模糊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三是电子媒介的传播模式会引起社会场所和自然场所的分离。概括来看,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社会交往场景,从而引起社会行为的变化。

《妻子的浪漫旅行》节目与媒介情境理论紧密结合。比如在媒介作用于社会行为的机制层面,《妻子的浪漫旅行》首先划分了丈夫团和妻子团两个情境,丈夫团代表男性看待婚姻的观点视角,妻子团则展现女性在群体行动中的社会行为。同时,妻子们根据丈夫团设计的旅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展现自我并进行社会互动。观察类节目形成了双重情境系统,第一情境系统是节目内部,以《妻子的浪漫旅行》这档节目作为特定的情境,妻子团身处的旅行环境是前台区域对外的舞台表演,丈夫团对妻子团旅行的观察解析则成为后台区域对内的放松。第二情境系统是节目外部的观众观看节目的情境。综艺节目这一媒介形态打破了观众与明星夫妻之间的距离,明星的私人空间被公开化,通过节目呈现明星夫妻的互动,推动了大众关于婚姻的情感共识在普通观众之间建立完善。

三、《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构建的情境与节目叙事策略的分析

《妻子的浪漫旅行》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展开,通过四对不同的夫妻互动关系将夫妻相处之道以娱乐化方式呈现,真人秀中“真”的成分更多,观察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更强。《妻子的浪漫旅行》将丈夫和妻子相互隔离,把演播室作为观察间,用妻子的旅行展现女性视角中的爱情观和婚恋观,以丈夫团的观察呈现男性视角下的夫妻相处态度。

第一,妻子团旅行的情境。妻子团的旅行呈现的是女性的行为方式,节目通过妻子团的旅行为婚姻中的女性角色有了相对独立的女性互动空间。其中,章子怡带着职业精英女性的标签走进真人秀,引发了诸多热议。作为中国大陆走向国际电影市场的先锋者,章子怡的荧屏形象是精明强干、敢爱敢恨、坚毅勇敢的,观众对她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卧虎藏龙》《一代宗师》等电影,这种印象是带有距离感的,让人觉得冷漠而不可接近,人们也并不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章子怡究竟是什么样。而真人秀中的明星需要有“综艺感”,即需要亲和力强、互动性强、身上有笑点。章子怡在节目中的首秀让人们突破原先对她的认知,女明星的形象从电影这一前台区域走向了真人秀这一后台区域,以放松、平易近人的生活姿态出现在节目中,完成了中区形象在前台与后台之间的融合塑造,实现社会角色的重新塑造,具有较大反差的人设转变首先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关注度,为后续情节发展注入潜力。

章子怡与汪峰的爱情代表了职业女性在婚姻中的状态。在大众的印象中,章子怡是一个对事业充满野性的女强人。在和其他妻子一起旅行的情境中,章子怡褪去电影明星的光环,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承担起家庭中母亲的责任。同时,章子怡在节目中也揭秘当时结婚的点滴细节,包括当初自己父母的不支持,到后来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坚守和执着。这种公众人物私生活的自我揭露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是明星在采访类综艺或者其他真人秀综艺中没有余地表达的,因为在一般的采访类综艺中明星和记者处于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身份,如果这个场景下明星进行隐私爆料,会给观众刻意而为之的感觉,而身处于妻子团中,明星对自己隐私的暴露是基于同一种身份认同的情境下进行的,就如同朋友在聊天一样。因此,观察类综艺构建了一个场景,只有在妻子团这样一个场景中,与其他妻子们在一起的情境氛围给了明星个人更强烈的情感表达诉求,明星们恋爱婚姻中的趣闻和曲折经历才能被自然而然地叙述出来,这种轻松、休闲的氛围不仅满足了观众对明星隐私的猎奇心理,同时也让观众发现明星家庭也有一本本难念的经,在拉近距离的同时,让观众了解其实不同相处模式的夫妻背后也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让观众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从明星夫妻相处模式中受到借鉴启发,考虑解决问题和冲突的办法,给予婚姻生活新的灵感。

第二,丈夫团所处的演播室情境。丈夫团作为旁观者看待妻子团的旅行,不仅展现男性对待女性行为方式的看法,同时丈夫团对妻子团的评价和议论也体现了部分观众的想法。丈夫团的言论类似于“弹幕”的情境,能够在第一时间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丈夫团对妻子团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行解读和评析,观众也通过留言评论、弹幕的方式对丈夫团的观察室和妻子团的旅行进行讨论。作为观察一方的演播室情境还原了先前综艺节目中观众与节目的互动交流,观察团的角色取代了观众这一角色的部分功能,观察团的反应是观众对节目反馈的直接表现,观众也可以在观察团不同成员的观点中找到和自己类似的观点,从而产生共鸣。特别是节目捕捉到丈夫们观察妻子旅行的第一反应,其实也是观众看到妻子们旅行的第一反应,这种取代化、再演绎化的情绪表现让观众感知到自己看节目时候的反应,从而对自己的态度、行为进行修正。

《妻子的浪漫旅行》主打夫妻情感观察,夫妻关系是在所有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关系之一,节目中则安排最亲密的伴侣去观察另一半。这样的叙事视角让观众也在反思自己身边的伴侣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节目构建的情境从而转变为真实的家庭婚姻情境,有可能引起自己伴侣在情感、态度甚至行为方式上的变化。比如丈夫团在给妻子打包行李的时候,汪峰给章子怡准备了非常保暖但并不好看的羽绒服,从丈夫团的男性视角来看,男性主要考虑严寒地区的保暖,而章子怡略显失望和不愿意穿上羽绒服的态度则表明女性更希望外表漂亮,但最后章子怡穿上衣服并对丈夫说的“谢谢”也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细微之处见真情,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正是观察类综艺的点睛之笔。

第三,情感观察类综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情境互动。原先在手机上观看综艺节目只是观众一个人在观看,观众通过评论、弹幕的方式与其他观者进行互动。而观察类综艺将“真人秀”与“弹幕”的高度融合,观察团在演播室的评论和互动让观众消除了观看节目的孤独感,观察团就像是一起圍观的人,陪伴着屏幕前的观众一起讨论分析,与此同时,观众自己看真人秀的视角在观察团中有了体现,因为观察团中每名成员的特点各不相同,总会有某位嘉宾说的话与观众自己的内心表达相契合,观察团内部成员的互动就是现实生活中收看节目的观众在一起讨论互动的写照。这种镜像的观察机制让观察类真人秀引发观众的个人思考,在“镜中我”的内在互动中将个人的内省变为群体性话题,微博等社交平台围绕节目热点话题的讨论则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让观众感知周围人的意见气候,让人们知道所谓前台表演中旁观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四、《妻子的浪漫旅行》叙事策略给真人秀综艺带来的启发

第一,在综艺节目模式的创作上要力求创造丰富情境,唤醒观众共鸣。《妻子的浪漫旅行》通过“观察团”与“旅行记录”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详细记录了妻子团的户外之旅,同时也记录下演播室内丈夫们的种种反映,这种性别群体的对立更加明显,在没有福夫妻相互干涉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情感的独立表达更具有真实感。这种双重叙事策略让节目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观看视角更加多元,观众在节目中看到了表演者,也看到了观看表演者的自己,这是一种全面的视角展现,让观众在换位思考中获得多种观看体验。综艺节目想要取得突破,应当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不仅知道观众想看什么,也要观众知道应该看什么。

第二,综艺节目在保证商业效益的同时,更要提升社会效益。电视节目的情境是对现实情境的部分展现和再创造。近些年中国的综艺节目已经走过了娱乐化风潮,逐渐聚焦社会现实问题。不管是子女婚恋还是夫妻相处,婚恋问题一直是社会永远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女权主义兴起,女性在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上的独立逐渐改变着女性对于婚姻态度的看法。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而情感观察类综艺则以女性视角作为切入点,从中破解社会热点议题,通过在各自行业、领域内尚且成功的明星的生活,我们也窥见了自己的人生。节目中每队明星夫妻对于婚姻的看法和两人之间的相处模式能够让人反思,明星们在工作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婚姻上没有矛盾和烦恼,他们也如普通人一样,需要进行沟通、交流和包容才能维持夫妻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着眼日常生活的小事,让人们的目光重新回到平时被忽略的细微情感之中,反思自己面对婚姻或者其他人际关系的态度和行为。

第三,综艺节目应当由点及面,丰富议题设置。中国的综艺节目的形式被不断创新,内容也在不断挖掘,早期的访谈类、才艺表演、草根选秀到后来的竞赛、闯关类综艺再到最近的盛行的观察类综艺,从单一的内容设置到现在立体化呈现整个生活过程的综艺形式基本成型。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如果一个节目中只是反复出现同一个议题,那么对于观众的刺激效果无疑会减弱。《妻子的浪漫旅行》除了讨论夫妻相处之道,也聚焦于女性对工作的态度和看法,除了家庭分工的话题讨论,还有男性和女性对待工作的观点和想法。多种议题的呈现能够丰富整个节目的辐射范围,让观众在节目中不仅获得了放松和愉悦,更收获了反思人生的机会和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江,郭嘉.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真人秀节目人物形象——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出版广角,2016 (02).

[2]胡翼青.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90.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
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美学风格与叙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曼奴·彭达莉小说《班迪》的女性叙事策略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