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9-10-15童年

读写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童年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常规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当今的科技发展背景,支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因为,目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作为学习者的高中学生,能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他们借助自己的努力获取的信息技术知识是缺乏系统性的,也不足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计算机工作的原理。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2,R857.3,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185-01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喜欢计算机但不喜欢信息与技术课程,这些学生平时一有时间就上网,要么聊天、要么玩网络游戏。这些学生自诩对网络无不精通,但是真正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对其中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连起码的文档编辑都困难重重。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源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片面认识。许多学生认为,学会了如何上网、学会了搜集新媒体资源,能够参与新平台的交流互动就是拥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因为这种错误认知,使得很多学生只能浅显的涉及信息技术学习。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每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发挥出主导作用。本文中笔者就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引发学生的质疑

在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总是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有多种方法,教师在选择方法时要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入手。如高中学生喜欢的不仅仅是“有趣”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可以引发他们“质疑”的知识。在这一方面笔者提出的建议,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性问题悬念法。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二、实现教学直观化

高中学段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专业性极强。在这一方面,笔者建议,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深化时,教师可以延用低学段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努力实现教学直观化。又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比如,在讲Windows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科,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三、教师实施个性化的指导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学科的教学不仅仅要“纸上谈兵”,还需要不断地“实战”。而在“实战”练习中学生暴露的问题更多。此时,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要注意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关注的是对“技术”的掌握。但事实上,这种认知下培养出来的学习者只能是“熟练工”。要想落实高中信息技术的目标,教师最关注的应该是信息素養的养成。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促使高中学生不仅仅有“知识”“技能”,还需要有“能力”“认知”“素养”。基于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习目标的设计者。

五、应用好任务教学法

高中学生有高中学生的特点,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笔者建议,教师要将学生的优势展现出来,要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契机和平台,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个体优势,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让学生成为真真正正的主角。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建议教师要注意应用任务教学法。如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任务的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学生要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另外,任务的设置必须具有可考核性、可观察性和可评估性,便于学生任务完成后的评估。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发现,高中学生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有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做支持。但是,通过观察实践之后教师可以发现,教师的认知并不准确,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得到教师的引领,还需要获取教师的帮助。基于此,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不断地发生转变,让学生不仅仅成为“技术熟练工”,教师还需要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才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初探[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