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使用技巧
2019-10-15郑小珍
郑小珍
摘 要 小学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起重要的作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体现当今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理念,并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及使用技巧。
关键词 问题情境;特征及意义;策略与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091-01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一、问题情境的特征及意义
任何知识都可以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趣味性。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比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可展示多媒体课件:一只小猴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學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二)启发性。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三)思考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比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继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米”。这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及使用
(一)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上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把45个编了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教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彩球的颜色,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很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三)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量一量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只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那么,我们的课堂效率提升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同义.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必要性[J].读写算,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