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15吴丽霞
吴丽霞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予以西医治疗与中西医治疗,对比治疗疗效。结果:①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0.0%与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总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积极感受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对医疗手段的依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③实验组复发率0.0%与对照组复发率20.0%比较,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极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西医;中医;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73-01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主要是以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炎性细胞尤其是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种病变,疾病不仅复杂,更比较复杂,属于慢性良性炎症性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所以也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1]。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为乳头回缩、皮肤红肿、触痛等,会引起乳腺变形,甚至会累及到淋巴系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患者心理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大,浆细胞性乳腺炎会引起感染、脓肿破溃等并发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多发非哺乳期女性,也会发生在男性人群身上。在此次研究中予以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分别采用中医与西医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具体数据资料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纳入标准[2]:①均符合临床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②均为非哺乳期女性;排除标准:①对此次研究治疗药物有禁忌症的患者;②有病原菌感染的患者。对照组患者20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46岁,均值(36.5±3.3)岁,病程最短的时间为0.4年,病程最长的时间为1.3年,均值(0.8±0.3)年;实验组患者20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48岁,均值(37.5±3.5)岁,病程最短的时间为0.4年,病程最长的时间为1.5年之间,均值(0.9±0.5)年。将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实施对比,结果显示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西医治疗:乳房红肿、痛还没有形成包块时,经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查没有异常时采取局部红灯光照射;当脓肿形成时采取切开引流治疗,经生理盐水进行彻底的冲洗、充分的进行引流、定期换药,注射头孢曲松钠3g,一日一次;甲硝唑注射液,剂量为5mg/kg,每天一次。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①热毒炽盛型:经五味消毒饮加减进行治疗,药物组成有金银花、地丁、野菊花各20g,炙甘草、土元、乌药各6g,茯苓、川牛膝、丹皮、天葵子各15g,蒲公英、天花粉各30g,赤芍15g,使用清水煎煮,每天服用一剂,早晚各服用200ml;同时外敷金黄散加减和新鲜的蒲公英,早、晚交替使用。②寒痰凝滞型:经阳和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有熟地黄、夏枯草各20g,鹿角胶2g,白芥子、路路通各10g,乳香、没药各10g,炙麻黄、炮姜各6g,甘草5g,肉桂3g,金银花20g,生黄芪30g,每天服用一剂,分早晚服用;同时外敷冲和膏。
1.3 疗效判定与观察项目[3] ①疗效判定:优:治疗后患者乳房肿块消失,疼痛感减少,通过检查证实液化组织能被吸收;良:治疗后患者乳房肿块有所减少,疼痛感缓解,通过检查证实液化组织能大部分被吸收;良:治疗后患者乳房肿块、疼痛感改善轻微,通过检查证实液化组织能只有一部分被吸收。②观察项目:(1)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根据WHO生活质量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包括总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性生活、积极感受、对医疗手段的依赖,每项满分为100分。(2)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比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治疗优良率、复发率数据资料由计数资料代表,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由计量资料代表,各数据之间差异在对比时分别采用卡方检验与t检验,检验结果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19.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对比
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0.0%与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总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积极感受評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对医疗手段的依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见下表2。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对照组复发率为20.0%(4例),实验组复发率为0.0%(0例),数据差异有意义(X2=4.444,P<0.05)。
3 讨论
在镜检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中有浆细胞浸润的现象,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慢性炎症反应,多发中年或未婚女性[4]。导管内的脂肪物质因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进而向外堆积,导管四周产生了免疫性反应并受到了化学系的刺激,进而引发浆细胞性乳腺炎[5]。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反复发作,在出现破溃之后会形成瘘管,增加了继发感染的发生几率。
通过对比,中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较为理想,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降低了疾病的复发几率。精细胞性乳腺炎西药治疗以抗生素、手术切除病灶治疗为主,但是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疾病,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手术治疗需要将病灶彻底清除,产生的创伤比较大,再加上愈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更影响着乳房的美观性。在中医的理论中,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粉刺性乳痈的范畴,发生因素为肝气不舒,机体的疏泄失调、情绪抑郁、阳虚胃气雍实会导致肝失调,管内的分泌物很难排出体外,进而导致乳络扩张郁滞[6]。中医认为乳头的归属是肝,而乳房的归属则是胃,因此病理机制为肝郁胃热、木郁土雍。中医的理论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生与七情内伤及外感邪实有着很大的关系,主要是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脏腑功能更出现紊乱,进而加重了淤血的郁结效率,乳腺导管引流补偿,引发乳腺增生,为细菌进入血管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味消毒饮中,药物组成有金银花、地丁、野菊花、茯苓、川牛膝、丹皮、天葵子、蒲公英、天花粉、赤芍,炙甘草、土元、乌药,金银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的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止痛等,茯苓的功效为消肿、健脾等,天花粉的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等,炙甘草的功效为镇痛、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等,川牛膝、丹皮、赤芍的功效为活血祛瘀、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等,土元的功效为破血逐瘀、下乳通痈等,乌药的功效为行气止痛等。阳和汤中,药物组成有熟地黄、夏枯草、鹿角胶、白芥子、路路通、乳香、没药、炙麻黄、炮姜、甘草、肉桂、金银花、生黄芪,熟地黄的功效为补血滋润、益精填髓,鹿角胶的功效养血助阳,夏枯草的功效为散结消肿、清热泻火,白芥子、路路通的功效为通络止痛等,乳香、没药的功效为活血祛瘀消腫等,炮姜、肉桂的功效为温阳散寒,温通血脉,炙麻黄辛温达卫,金银花消肿止痛等,生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等。
中药外敷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使受到瘀阻的腺管在短时间内被疏通,进而达到止痛消肿的作用。有效的排出了聚集在乳腺中的毒素,对肿块及增生组织来说具有软化、吸收的功效。也活化了腺体组织,加速了细胞的分化,避免机体再引起有关乳腺的疾病。
总而言之,中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极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腾飞,赵汉鹏,李力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8): 153-155.
[2] 岳美琼,刘利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 39(7): 99-100.
[3] 何帆,曾家耀,王宇坤. 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eta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9): 150-153.
[4] 张崇光,赵宏耀. 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10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 24(4): 495-497.
[5] 夏亚琳,李思雨,张馨月,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Meta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 24(6): 681-686.
[6] 刘宇飞,安甜,王春晖,等. 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评述[J]. 中医学报. 2019, 34(2): 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