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在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019-10-15何月媚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家庭德育

何月媚

知行合一是当前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尤其重视知行合一,而当前学生随意的德育教育却严重出现了“知行分离”的不良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让懵懂的小学生既能受到德育教育的理论教育,塑造学生的思想,同时也能指导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价值判断和做人准则,成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探索“知行合一”的重要课题。知行合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知行分离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都值得探索与思量。

一、知行合一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知”代表良知,是学生主体的一种表现,同时是意识的一种体现;“行”代表言行,是身体力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就是指学生要言行一致,按照知道的来指导实践,同时也要用实践去认知知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知行合一是符合小学德育教育的大纲要求,同时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知行合一不一定只是针对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表示学生在德育教育后体现出的“做人准则”。也正是由于知行合一在德育教育中对小学生未来做人准则的影响,所以知行合一在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

二、知行分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产生的原因

知行分离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来讲。

首先是学校,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识就要对德育知识的理论非常重视,但是实践认知缺乏,对大纲理解出现偏差,尤其是一些需要背诵的部分,仅仅注重对文章的输入,忽略文章思想对行为实践的指导意义。长此以往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德育认知不断提升,但是德育实践“原地踏步”。其次,家庭与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小学家长往往对学生比较溺爱,而忽略小学生未来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认知出现偏差,价值观教育的扭曲让学生德育教育认知出现问题,自然无法达到知行合一。再者社会的影响,多元文化的齐头并进总是让一些糟粕文化也混入其中,未被建立起的统一社会道德标准,各种以拜金主义为首的价值观都会导致德育教育中“上善良知”受到影响,认知错误,实践也一定出现问题。

三、小学德育教育中实现知行合一的策略

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讲,小学德育教育需要回归生活,让学生认知与实践不脱节。德育教育其实早已达成共识,回归生活的教育对于德育“知行合一”意义重大。那么以此为指导的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应该成为知行合一在德育教育中的“大手笔”。例如在小学阶段关于“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中关于“春节”的认知教育,不仅教师要结合课本进行讲解节日的基本知识,还要贴近生活与学生展开讨论春节的习俗,春节的文化,讓小学生自己描述自己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最难忘的春节,畅想下一个春节应该怎样过等问题。同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更多地区的春节民俗和文化,帮助学生认识到春节对全球华人的意义和情感寄托,更有助于学生生活化去认识春节这一节日,唤起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传统文化和天生的民族禀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我们的节日”,做到知行合一。

从家庭教育出发,做好言传身教。有则公益广告主题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认知与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要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如果家长教育是贪婪和自私,损人利己,那么这样的家庭无法教育出知行合一的学生,只能教育成言传身教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德育教育中对“知行合一”的影响非常重要,需要做好家庭教育。

从社会层面上讲,小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社会应该多予以支持和引导。社会是个大染缸,虽然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得到呵护,但往往社会的“诱惑”更有可能导致学生受到不良影响。要想确保小学德育教育知行合一,那么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序的社会秩序,以及统一高标准的社会道德建立迫在眉睫。只有全社会参与社会风气净化,社会良知唤醒,让小学生在干净、善良的社会环境下成长,那么在学校家庭获得的德育认知,才能更好地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实践,也才能真正做到德育教育的“知行合一”。

四、结束语

知行合一,知中认知行为,行为体现认知;认知指导行为,行为促进认知。小学德育教育中首先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其次要正确面对现阶段德育教育中“知行分离”的原因,最终才能给出知行合一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做好德育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家庭德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恋练有词
增进亲子关系的小方法
词语聚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