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2019-10-15王景媚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王景媚

摘要:教育教学进程要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就不仅应重视学生内化教育影响的过程,而且应重视学生的言说,重视学生通过言说将内在精神、思想、情感的外化或者内而外的內发过程,从而通过学生的言说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让学生敢说、愿说、多说、会说

要通过学生言说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敢说、愿说,而且也就让学生多说、会说。所谓让学生敢说,也就是要让学生敢想敢说,不仅敢在在私人说,而且敢在公共场合说;所谓让学生愿说,也就是使学生对言说有强烈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说,争先恐后地说;所谓让学生会说,也就是要使学生能言自己欲言,能说别人所不能说,能说别人所不敢说,而不只是一味地照着书本说,跟着教师说。

一、给每一位学生说话的权利

在时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与教师对话交流的学生总是少数几个学生,教师与那少数几个学生构成课堂的核心对话圈。教师总是与圈内的少数几个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对话交流,圈外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话语言说的权利,他们处在对话交流的边缘,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声无息、默默无闻。这既可见于那些为了应付检查而作公开展示的所调观摩课、公开课。我们不可以小视这种只是让少数学生说,大多数学生无话语言说权利的不平等现象。不难发现,那些少数拥有言说权利,并且总是在言说的学生,他们的发展水平往往高于大多数无言说权利的学生,那些优秀学生往往是那些在课堂上总在言说的学生,而那些所谓差生、后进生往往是那些很少有机会言说的学生。所以,实现学生发展机会的平等、缩少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不应只是使少数学生具有话语言说的权利,而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享有话语言说的权利。

二、变革课堂教学的行为结构

我们的教育传统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要求,都使教师以诲人不倦者自居,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多教、多说,并且让为多教、多说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上课在教学看来就是听课。而教师多说意味着学生少说、甚至不说,少有或没有话语言说的空间。长此以往,在课堂上,学生或者孤言寡语,或者闭口不说。而学生只有多说,才会说,他们的言说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才会具有言说的主体性。所以,学生要成为积极言说、多说、会说的主体。

三、教师要宽容学生的说

学生具有了话语言说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学生言说权利的实现,学生言说权利的真正实现,教师还必须宽容学生的说。

首先,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的说的语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都往往以书面语言作为衡量学生言说的唯一标准,也即用书面语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言说的好坏,凡是符合书面语言的言说即为标准的,好的言说,这种一味地以书面语言为标准来衡量学生言说的做法,往往使学生在言说时或者不敢言,或者难以畅所欲言。我们应宽容学生说的语言形式,学生不仅可以用书面语言或人工化语言言说,也可以用他们的感受性、感悟性、经验性的日常语言言说;另个,学生说的结结巴巴也应让学生说,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要说得流利、顺畅,必将使学生的言说退缩:学生说错了,说得哄堂大笑不但不挨批评,反面还应继续让学生说,因为不挨批评,学生人格的安全才能得到维护,学生才会主动地说。

其次,应开放学生言说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学生的言说要遵守许多规则,如须先举手、须教师同意,要站起来说等,这些规范性要求保证了言说环境的有序,但如果要求学生对言说规则的遵守过于严厉,势必妨碍学生言说,所以,要使学生人人都能说,使学生言无不尽,还应开放学生言说的组织形式。有时教师没让学生说,学生也可以说;学生不举手也可以说;不站起来,坐着也可以说;课堂上学生没说完,下课后,教师还应继续让学生说,或者下节课上学生接着说;而当学生说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说,而不应随意打断学生的说。宽容学生言说的方式,学生将不仅敢说、愿说、多说,而且将会真情地说、深情地说。

另外,学生言说的预设主义在我们的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譬如,教师备课写教案时,不仅设计好要问的问题,而且将学生要回答的答案也写上了,预设好了学生的说,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求学生的作答应完全符合老师预设好的答案,则会被老师一概视为错误的,轻则遭到否定,重则还要挨一顿批评。 渴望表达、言说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言说的潜质。同样,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他们都意欲言说,他们都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