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改革尝试
2019-10-15张涛
张涛
长期以来,一方面普遍反映初中学生数学作业负担过重,一方面面对中考升学压力,教师又不得不本能地多布置作业,让学生重复、多练,用打题海战术来提高考分。那么如何真正落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作业方式,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型人才。
以下是我在新课标下,针对传统作业的一些弊端,对初中数学作业改革的初步尝试:
一、布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作业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思维和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师生交流教学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尤其是数学学科,学生必须受到足够的训练,通过作业来强化所学知识。在新课标下,作业的内容应做到多样化,应从传统的“精讲多练”到今天的“精讲精练”,在安排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布置作业分类,学生分层完成
对同种类型的题目只要有代表性的会做,并且巩固就行。对不同的学生,应分别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要“因材”布置作业,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内容难度要求分为三类作业,一类巩固性作业,二类综合性作业,三类提高性作业。学生分层,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一般,中等,优秀分为A、B、C三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类的作业:A层重点完成一类题,B层可完成一、二类题,C层完成一、二、三类题(提高性作业)。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生,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使同学们逐级而上,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
作业尽量结合社会现实,如学完一次函数后,可安排生活中存在哪些与一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呢?从而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如安排测量教学楼高、树高,到银行抄写利率计算利息等。如七年级上册讲“教育储蓄”一节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稅、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3.作业内容尽量贴近生活有利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教师安排作业更多地关注知识本身的实际应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七年级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建构了知识体系,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二、作业的完成方式
1.合作完成作业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合作”,把“合作精神”作 为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经常把学生分成几人为一组,共同完成探究性的活动(作业),并要求写出这次活动的说明书,说明书上有明确的个人职责,最后用“数学小论文”或“数学作文”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 。对于这样的作业往往学生很乐意通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去积极完成,成效显著。
2.灵活完成作业
对基础知识方面的作业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不能让学生养成照抄作业的习惯。传统的作业往往是“上课布置,下课交”,“上午布置,中午做好,下午交”,而课外作业则是“今天布置,明天检查”。这种形式使学生整天忙于应付,来不及消化课堂内容就为作业而绞尽脑汁,抄袭别人,有的同学甚至字母、符号均抄错,针对这种情况,可待同学们自学、阅读、讨论、理解、消化后,再去做这类题目,不要勉强他们仓促上交。对A、B、C各层次学生可分别放宽要求,对各自感觉困难些的题目可不作过高要求,甚至C层同学可不做(一)类题,从而避免了重复和抄袭作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
三、作业批改的形式及评价
1.随堂批改作业
新课的简要或答案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向教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特别是利用课余时间面批,效果非常好。
4.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不要把重点放在结果对与错上,而应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如对证明解题的批改应把重点放在证明思路上,看证明过程是否是步步有依据。在作业批改中,尽量不要打“×”,可打等级,或提示符号,或下评语。如“这次进步大,但计算不够准”,“已是第三次忘了负号书写了!!!”等,但评语不能过多,过滥,要有针对性,写到点子上,做到恰如其分。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总之,作业形式的改变,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同时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完成,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使作业真正起到了反馈、提高、补救、巩固的作用,实现了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