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抑郁质幼儿交往能力方法的分析
2019-10-15陈娟
陈娟
都说幼儿是天使,他们本应该是活泼快乐的,而未来社会的开放性、互助性,更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少言孤僻、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如何做好幼儿社会交往的引导工作?如何提高幼儿交往能力?这不仅是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更是广大幼儿教师需要十分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培养、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为今后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
抑郁质是指人的气质类型之一,它的神经特点是:郁抑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它的心理特点是:抑郁质的人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典型表现是: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从动态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沟通与物质交换的范围;从静态讲,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二、案例
小文是我在小班实习时一名两岁半的小男孩,开学的第一天我就特别注意了他,因为别的哭闹的小朋友在老师采用一些措施后就可以安静下来,并与其他小朋友坐在一起玩积木,而他不管老师采用什么方法都哭闹不停,还边哭边说着方言:“找爸爸去呀,找爸爸去呀。”从早上来园到晚上离园他就这样哭闹了一整天。
因为代课老师要忙于照顾更多的小朋友,所以小文从早上入园后大部分时间由生活老师刘老师照顾。刘老师是位性格开朗的中年女老师,再加上小文比别的小朋友年龄小,又不合群,考虑到这两点,刘老师对小文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惜一个月下来,小文依然是保持他的“本性”:少言孤僻、不合群、不参加任何活动。他依然是一进教室就开始哭,除了“找爸爸去呀”这句话之外不跟老师和小朋友说任何话,也不跟小朋友玩,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哭,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他就在地上走来走去,边走边哭;甚至吃饭的时候他也是在边吃边哭,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找爸爸去呀。”
一般适应能力稍差一点的幼儿最多两三周就可以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了,面对小文这种特殊情况老师们很着急,首先进行家访,分析原因。
三、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人际交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收集的案例来看,小文是第一次上幼儿园,并通过多次与小文家长交流,我们认为家庭因素的影响占主要原因。
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家庭人际环境等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
(一)家长性格
据老师们了解,小文的父母都是性格内向,属抑郁质,而抑郁质的主要表现有:内向、敏感、情绪体验深刻、踏实,但孤僻、多愁、怯懦。所以小文的父母来接送孩子几乎不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由于小文父母工作又都比较忙,因此,在小文出生后,大部分时间是由在农村的姑姑照顾,而姑姑也属抑郁质,在家里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却很少说话。这样,导致小文在家里得不到更好的交流机会。
(二)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法
家长过分的教养态度与方法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的影響,同时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也有影响。家长往往对独生子女处处包办代替,从而限制他们活动的范围和机会,抑制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使孩子很少获得接人待物的经验。就拿最基本的需要——上厕所来说,小文的姑姑几乎不用语言跟他交流,只是在姑姑认为小文该去厕所的时候领他去并给他把裤子脱下,如果他小便,待小便完后姑姑再给把裤子提起,领他出来;如果发现他没有小便,姑姑也不说话,依然是给把裤子提起领他出来。在这种几乎没有语言沟通机会的环境下,小文失去了表达自己内心需要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与其他幼儿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造成他不善交际的原因之一。
(三)家庭人际环境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交往。独身子女活在以父母为伙伴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因此父母之间、父母与他人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重要源泉。小文是家里的独身子,到上学的年龄父母把他从姑姑家里接来,白天送到幼儿园,晚上回家父母由于工作太累也不跟他玩,再加上父母的性格,在他家几乎没有其他家长带着小孩来做客的现象,因此,小文回到家几乎处于一个孤立的个体。这也是造成他不善交际的又一原因。
四、采取措施及其思考
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符合当前社会改革的迫切需要,同时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有保护和发展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对幼儿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必须把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而增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除了要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交往之外,还要帮助和训练他们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鉴于小文这种特殊的现象,我们几个老师讨论之后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特殊的教育。
(一)建议家长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受其所处的心理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早期环境留给孩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的渠道实现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的交往,从而学习到最初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因此,我们建议小文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又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1.做幼儿的良师益友,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在案例中,小文每天都是哭着要找爸爸,可见,小文跟爸爸的关系明显要比跟妈妈的好些。因此,我们建议小文的妈妈有空时尽量来园接送孩子。在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与孩子加强交流,表现出对孩子更多的关心,共同完成一些亲子活动。同时建议小文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榜样,如父母要加强与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来往,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良好、和谐、亲密的关系。
2.提供交际环境
幼儿是模仿的天才,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幼儿的性格还是有一定的可塑性。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包办的态度,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建议小文的父母要发展孩子的独立性,经常带他与小区的小朋友去玩,周末领他去公园游玩或是去朋友、同事家做客等。
3.父母对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建议小文的父母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变化,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沟通,尽量达到家园教育一致。
(二)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
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1.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
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班里的三个老师都是活泼开朗的,在平日老师们的交往中,老师特别注意礼貌用语、表达方式与说话态度。
2.幼儿教师要为幼儿营造适合交往的气氛和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地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因此,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关注小文。如:平日没课的老师都主动跟小文交流,尽管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保持沉默,老师们还是不厌其烦的跟他交流。在班里的集体活动中老师都会单点小文的名字,告诉他现在是做什么的时间,并领着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在课间游戏中,老师把活泼的小朋友安排在小文的周围,让他们与小文主动交往、分享、合作等。为了让他合群,在集体活动中,老师们领着小文指导他该如何做。在一些动手能力强的课程中,会有一位老师手把手的教小文,同时老师们还对小文的优点进行及时表扬,加以肯定。
3.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容易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老师们给小文安排适合他的角色,并指导他如何扮演,如何与小朋友进行合作,并让其他小朋友邀请他等。在课余时间,老师们会故意找一些小事情让小文帮忙,如扔个小纸团、拿个小玩具……
4.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小文虽然不喜欢说话,但是他能准确的记住自己水杯和毛巾的位置以及序号,鉴于这一优点,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经常表扬小文。
五、总结
对小文的特殊教育老师们不要求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他进行一个月的特殊教育之后,小文终于有了进步。如在他想上厕所的时候他会主动跟老师说“厕所”;中午睡醒之后,他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刘老师会微笑;翻开课本,他能说出小动物的名字等。就在这时,小文的爸爸也告诉老师们一个好消息,说:“最近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回到家里不仅话多了,而且周末也吵着要来幼儿园。”鑒于这种情况,老师们继续加强对小文的特殊教育,教他朗诵儿歌,教他认识数字,教他主动与别的老师问好等。在进行特殊教育的第二个月之后,小文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指字念儿歌,会有点羞涩的跟老师问好,会准确的找到课本所学内容,会主动跟小朋友一起游戏,偶尔还会调皮的逗老师开心……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小文已经活泼了许多。
小文的转变让老师们很欣慰,同时老师们也明白了许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幼儿,善于发现并研究其行为表现,对特殊幼儿进行特殊教育,打开幼儿的心灵之窗,把活泼快乐还给幼儿。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对类似幼儿的家长有所启发,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爱的滋润,衷心的希望在我未来的幼教生涯中能把自己的那份无私的爱,均匀的洒下每一位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