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2019-10-15董吉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驱动教学法

董吉平

产生背景: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先后认真研究和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凤城六中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宽甸二初中的“三五式”教学模式以及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等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面对生源质量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的现象,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教学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从课前到课堂,再到课后,及至双休日及节假日,设计了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上路,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时刻有任务驱动,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学习。经过三年来的教和学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秋,在学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中,受到校领导及老师的好评,并提出立项研究,组建科研小组,故命名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此立项现已成为市级科研课题。

思想理念:

先打两个比方:

以吃饺子为目标,要想吃上饺子,得完成以下任务:和面备馅——赶饼包饺——点火烧水——煮饺子等,这些都做了且能统筹安排好,才能顺利吃上味美可口的饺子。

在外的人往家走。以回到家里为目标,往家走是任务,怎么走是方法,任务明确,方法合理,方向正确,三者缺一不可,错一不可。缺一错一都无法实现目标。只有统筹安排好了才能顺利回到家里。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达标者在自我欲望或他人的帮助下,紧紧围绕某个任务或几个任务为活动中心,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接近或实现目标的过程。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教和学的形式,借完成教的任务和学的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式。即:任务驱动下的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通过完成教的任务和学的任务,来实现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即教学目标。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论依据:

何谓目标?“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注:来自网络“360百科”)

何谓任务?“任务是日常生活中,通常指交派的工作,担负的职责、责任。”(注:来自网络“360百科”)

目标是具体可量化的,由目的而生,计划是达成目的的筹划,而任务就是计划中的每个完成点。一般先有目的,再有计划,后有目标,用任务完成目标。(注:来自网络“360百科”)

目标,小而言之,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某种技能的形成;大而言之,某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某种品格和思想的养成。教与学的目标是统一的、同一的。目标是终极结果,任务体现目标实现的过程。

在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看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而表征系统发展的顺序,可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他认为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注:来自网络“360百科”)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的体现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这一理论。它具有以下优越性:

第一,“任务驱动”不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学法。体现了教师在任务的驱动下如何教,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如何学。注重的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第二,“任务驱动”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任务驱动”不仅激发了内在的动机,更增强了责任心。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钱梦龙老师创新性地提出了导读教学模式。“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训练观”是钱梦龙语文教学思想的内核。(注:来自网络“360百科”)

我对钱先生的“三主”理论的理解是:训练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练就,没有一种能力不通过反复历练而获得的。钱先生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正抓住了教学的牛鼻子,让学生反复实践,并以此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感知、理解、记忆,还是运用的正确性、熟练性、独立性和全面性都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学习的门径,才能养成学习习惯,才能有利综合能力的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钱先生“三主”教学模式的升级版。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老师和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老师带着真实具体直观的任务教,学生带着真实具体直观的任务学,老师真正做了“因材施教”,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将“展示目标”这一环节改为“明確任务”。在这里我必须对“目标”与“任务”做一点解释说明。目标具有主观性、方向性,渗透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之中,体现的是学习的终极结果,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任务具有客观性,是解手可及的,它与目标的本质区别就是具有可操作性,体现的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一般来说,任务是为了目标而存在,不仅要让学生清楚,而且要做到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任务生成与完成: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那么如何生成任务呢?

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大目标或终极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控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小目标,再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任务的生成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主要手段。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急于求成,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第四,“任务”设计要注意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任务的生成要指向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在任务的表述中要有启发引导性词语,以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任务的生成切忌两点:既不能不讲就会,更不能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第五,“任务”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学生质疑,教师设疑。学生质疑是指学生在自学时发现的问题,并将某个问题变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处理。让学生内心有这样一种感觉:把善于发现问题做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能认识到答对一道题我们高兴是因为我在这个知识点上是优秀的,但并不能说明自己学习的进步。更高兴的是这道题我答错了或不会答,因为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把它做为一项任务把它攻下来便是进步。教师设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教学实际,围绕学生的共性或教学重难点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层次性。让学生知道朝哪个方向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那么,如何完成任务呢?

任务1:课外自学 (不用教师讲就能会的)

①設置问题——易。以自学为主,不懂的可以请教同组成员,必会

②规定固定的时间,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自学。组内互考或差生向优生展示、也可由组长考组员。

③课堂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形式:口答;笔答;板答

④自学问题可前移,由组长组织提前预习,做好准备

任务2:学生质疑

①问题来源于预习题、课后习题……,提出前一定由老师审核(有价值),

②也可利用“课前综艺”的时间,由一生在黑板指定的位置写上本组在自主预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③问题可以没有答案,由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解答,也可以有答案,其他组回答出题组评分,其他组答不上来,出题组抽任何一人讲解。

任务3:老师设疑

①设置问题——难。老师依据授课内容,结合学情创设问题情境。多为重点、难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

②以先自学后合作探究为主,不管对与错,组内每个成员都能解说。

③展示的形式:口答;笔答;板答

④发现问题老师及时点拨,最后让学生做归纳总结。

此外,任务的完成方式:

自主完成——自学(自己)

合作完成——互学(生教生)

研讨完成——研学(师与生或生与生)

任务完成的时间:

课前:教预习方法,提醒预习内容。

课堂:展示预习中知道了什么(内容)?学会了什么(方法)?还想知道或学会什么(问题)?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课后:处理课堂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复习巩固当天所学习的内容。

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的方式——考试:预习考、课后考、堂堂考、周周考、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竞赛考、老师考、学生考、小组考等等(将“考试”贯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基本环节:

解说“任务驱动教育法”教与学思维导图:

一部分是“教”的任务与目标:解决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结果如何。

一部分是“学”的任务与目标: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学的结果如何。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教”到“学”。体现“教案”与“学案”的具体设计上,“学案”寓于“教案”之中。

“教”的任务:一是为学生设置问题(布置预习或复习内容、课堂上的创设问题情境、课后作业、出考试卷等);二是引领学生完成自设的任务和他设的任务。

“学”的任务:一是为自己设置任务(找出自学、复习、预习、课堂、作业及考试中的问题):二是完成自我设定的任务和老师所提供的任务。

教和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任何一个任务的设置都必须带有目的性,即指向教学目标。任务的生成来源于教·学目标;来源于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

作用意义: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由浅入深的问题(任务)入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模糊茫远的目标意识所带来的茫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老师从学生和教材入手,一是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二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置问题,布置任务,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样,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面临问题: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虽不错,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解决:

(1)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更为开放,但这一“放”就不好“收”,很难把握进度。要做到收放自如,还需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2)课堂管理待改进。任务驱动教学法把课堂搞“活”了,每个学生的完成任务的内容不同,进度不一,这会造成课堂互相干扰。对此还要想些办法,最好能使学生都“忙”起来。能吃的不能让其饿着,饭量小的不能让其撑着。

(3)评价上有困难。传统教学强调“一对一”整齐划一,学生表现很容易掌控。但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学生,如何评价还有待完善。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设计者、引导者的身份外,还是一个合作者、检验者。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将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将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法全面应用到“教·学”中,相信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教学生之所教,学学生之所学。让教师和学生把教和学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享受。

后记:

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研讨任务的生成与完成策略。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前至课堂再到课后,从复习到考试再到讲评,从学校到家庭再到学校,构建完整科学的教与学的体系。此法既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家庭教育;既适用于群体教学,也适用个体自学。更适用于所有学科及其它领域的某个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法驱动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