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好友,背后到底是什么人?
2019-10-15June
June
不知從何时开始,电脑录屏电影渐渐成了一种新的电影形式。一个多小时的片子,观众全程都只对着一块电脑屏幕的变化,剧情靠快速的聊天对话和鼠标点击来推进,恐怖或悬疑气氛全凭摄像头画面、人声、系统提示音、视屏对话的卡顿来营造,这无疑是一种极符合当代网络特色的拍摄手法。
从《解除好友1》(2014)到《解除好友2》(2018)、《网络迷踪》(2018)等,这类电影的完成度和评分越来越高。和以往靠手持拍摄或监视镜头完成的伪纪录片(比如《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等)不同,录屏电影带给我们的代入感和真实性要强得多。
因为它展现的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屏幕世界,而大部分人是在自家电脑上看的电影,用的可能还是主人公同款型号,一不留神就会把自己当成主角,被惊得魂飞魄散。
如果拆解T《解除好友》1、2部的镜头画面,你会发现血浆和恐怖镜头极少,传统恐怖片擅长使用的声音特效更是缺乏。那么,它们到底是靠什么将观众震在椅子上的?网络的真实和暗黑。
中国人对社交网络的使用,整体还是比较谨慎的,家长群里三不五时热传的各种盗号诈骗案例,让大部分人发布真实个人信息前,多少会三思一下。而国外网友们就大大咧咧多了,脸书上用真实姓名注册的人一搜一大把,里面发布各种自拍打卡,所以才有不少靠脸书就找到失散多年亲戚的美好案例。
但极度透明带来极度便利的同时,暗黑也在滋长。《解除好友1》在偏灵异的氛围下,讨论的主要是网络暴力,还有所谓“好友”的虚伪。一个因喝醉而出糗的少女,因为丑态视频被人偷偷放上网,就遭到了键盘侠们千夫所指。“你怎么不去死”“婊子”“贱人”这种谩骂刷遍她的社交页面,最终让她饮弹自尽。
而讽刺的是,悲剧发生后,网络舆论又一边倒地开始悼念她。之前的谩骂者,开始惺惺作态地留言怀念,甚至摆上照片、蜡烛和鲜花,到处展示自己跟死者以前感情有多好,仿佛那场全民霸凌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直到报复临头,他们才声泪俱下地忏悔自己背后对好友做的各种勾当:“我当时只是开个玩笑”“我并不是真心咒她去死的,只是大家都这么说啊”
网络会将人性的劣根性无限放大。墙倒众人推,跟风扔石头的,其实都是懦夫,唯恐不合群就会被群众抛弃,成为下一个万众唾弃的对象。
而在《解除好友2》中,剧本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开始讨论网络冰山深处的“暗网”。这个互联网上的暗黑版“丝绸之路”上,贩卖各种骇人听闻的东西:武器、毒品、人体器官、各种绑架虐杀的视频,甚至有公开竞拍的杀戮直播。
我们平时乐此不疲的晒图,视频聊天。其实暗含了比想象中丰富得多的信息量。只要被黑客猎杀者盯上,通过这些线索破解你的摄像头、查出真实住址、了解作息规律和不可告人的秘密简直不要太简单,你只能成为束手就擒的猎物。他们甚至可以仅凭录制剪辑你的声音,就制造出完美的借刀杀人陷阱,让你死到临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没有哪种科技能完美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它们就是新问题的制造者,我们只能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