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区划研究

2019-10-15刘远利林正雨陈春燕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功能区成都市分区

刘远利,林正雨,陈春燕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2.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功能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等传统功能,向更广泛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领域扩展[1-3]。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必然要求[3-4]。近年来,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为抓手,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举措,城市的建设、人口的集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的新目标,将不断提升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寻求都市现代农业的最佳效益。农业功能区划揭示了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空间布局的地域分异和分工规律,是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区域农业政策,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基础[5-8]。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成都市下辖20个区(市)县375个乡镇(街道),其中街道办117个,镇206个,乡52个,该研究的区划基本单元为乡镇(街道办),不含城市建成区的镇(街道办)。

1.2 构建指标体系

根据《全国农业功能区划研究》的指标参考体系,遵循代表性、系统性、变异性、独立性和操作性的原则,对接总体发展战略,根据农业农村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要素,构建农产品供给、农业休闲、生态服务、社会就业和保障4组,20个指标,进行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研究。农业功能区区划研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功能区区划研究指标体系

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包括4大类20项指标,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性指标,即直接统计获取的指标,如国土面积、各类用地面积、人口、农林牧渔产值等;另一类为派生指标,指利用基础数据通过计算获取额的指标,如各类人均量、占比、结构指标、生态效益等。数据来源包括两种途径:一是《成都市统计年鉴》《各区县统计年鉴》《各区县农业经济年报表》等;二是通过市级政府相关部门将调查表格和资料目录分发到各区县填报收集。

1.4 农业功能区命名

农业功能区的命名法则参照《农业功能区划工作方案》,采用“地貌特征(+地理方位)+主体功能”的模式,对功能区进行命名。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选择重要或典型特征命名。功能区命名在具体地区可以是单一功能,也可以是某些功能的组合。

1.5 技术路线

依据成都市农业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特色农业生产等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构建成都市农业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德尔菲法,剔除相关系数大的同质化指标,确保指标体系的独立性。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得出基于SPSS的统计分区方案;综合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生态控制等重要规划对统计方案进行修正,确立成都市农业功能分区最终方案,最后概述分区特征,并提出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发展对策。

图1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2 农业功能区划分区结果

2.1 基于SPSS统计功能分区结果

2.1.1 统计方案 为了增加K-均值聚类的判读性,本研究首先参考《成都市综合农业区划》的成果,将成都市分别按照9类、8类、7类、6类空间分区聚类,通过反复比对评价后确定最为合适的一类,进行修正。各类分区如下图所示。

图2 九大类功能区统计分区

图3 八大类功能区统计分区

2.1.2 方案比较 四类空间聚类具有以下共性:一是龙门山、邛崃山在各类空间分区中均表现出相近的区域同质性。二是市域东部片区浅丘区在各类分区中表现出同质性。三是白水河灌区、都江堰灌区的大部分乡镇(街道)在各类分区中表现出同质性。四是龙泉山东部丘陵区表现出较为一致。通过专家讨论后,确定8大类空间分区为基础统计方案。

2.2 农业功能区划分区调整

2.2.1 聚类分区调整原则

2.2.1.1 遵循地域分异原则 龙门山-邛崃山地区、龙泉山地区,其农业生态特征突出,其主体功能定位是按照生态农业的建设要求,成为成都市生态涵养与调节区,同时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开展休闲娱乐。城市建成区周边区域,其农业的生产供给、就业保障功能快速弱化,其农业功能重点为生态的调节和休闲娱乐等。

图4 七大类功能区统计分区

图5 六大类功能区统计分区

2.2.1.2 行政区相对完整性原则 本研究虽然以乡镇行政区为主,打破了区县行政区界线。但在具体划分确定和实现主导功能的定位时,也要依据一定层次的行政区才利于操作和实施,并适当考虑了区县行政区的完整性等。

2.2.1.3 多级续分原则 调整分区既要突出当前的统计分析的结果,还应参考《成都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5年)》《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等已有的成果划分。考虑农业功能区划既要有一定的适度超前,又要考虑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因此成都市农业功能区划的确定要参照已有的规划,进行综合权衡调整。

图6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区划图

表2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划方案 单位:km2,万人

2.2.2 调整后的分区方案 在空间聚类的基础上,按照上述原则进行调整,最终将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确定为都江堰平坝农产品供给与农业休闲功能区、长秋山-五面山丘陵农产品供给与农业休闲功能区、东部丘陵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城区周边农业休闲与农产品供给功能区、龙门山-邛崃山中低山生态服务与农业休闲功能区、龙泉山丘陵生态服务与农业休闲功能区6个分区。

3 功能分区的定位与发展建议

3.1 城区农业休闲与生态服务功能区

3.1.1 区域特征 该功能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周边,是与城市建成区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部分地区已经纳入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土地面积2620.35km2,占全市18.27%;包括双流区、龙泉驿区、温江区等区县的75个乡镇(街道)。该功能区农产品供给和就业社会保障能力已逐步退化,农业休闲娱乐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凸显。

3.1.2 功能定位 该功能区应在继续提供部分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的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强化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3.1.3 发展建议 该功能区应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观光、休闲、体验、康健等为主题,实施多功能、复合型、品牌化的精品项目,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努力构建成产业高端、景观优美、生态良好、机制成熟的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完善与科研院校合作机制、组建农业各类研发中心、发展高科技农业,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示范。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产品集散、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功能,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美化、小气候调节的生态功能。

表3 城区农业休闲与生态服务功能区

3.2 都江堰平坝农产品供给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3.2.1 区域特征 该功能区涉及都江堰灌区、白水河灌区的平坝地区,包括邛崃市、大邑县、崇州市、都江堰市、温江区、郫都区、彭州市、新都区、新津县的部分乡镇,共74个乡镇(街道),地貌大部分以平原为主,土地面积为2853.76km2,占全市面积的19.91%。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均耕地面积0.082hm2/人。粮食总产量约为103.17万t,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为6135.5kg/hm2,单位耕地面积蔬菜产量12528.8kg/hm2。

3.2.2 功能定位 该功能区应重点突出农产品供给与农业休闲功能,兼顾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就业和保障功能将由立足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通过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服务。该区水田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也存在着一定的生态服务作用。

3.2.3 发展建议 依托都江堰灌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以“稻菜”为主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建成成都主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确保粮食安全和城市蔬菜供应;加快建设彭州市濛阳10万亩“菜-稻-菜”规模种植基地、崇州市隆兴、白头10万亩水稻规模种植基地、邛崃市牟礼、冉义10万亩水稻规模种植(制种)基地、新津县柳江10万亩“菜-稻-菜”规模种植基地、大邑县蔡场10万亩粮经复合规模种植基地。挖掘区域悠久的都江堰水文化、川西林盘文化,发展具有成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

表4 长秋山-五面山丘陵农产品供给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3.3 长秋山-五面山丘陵农产品供给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3.3.1 区域特征 该功能区地处长秋山、五面山的丘陵区,包括蒲江县12个乡镇,新津县3个乡镇,邛崃市4个乡镇,总计19个乡镇(街道)。地形以丘陵为主,生态环境优良,土地面积827.86km2,粮食总产量约为11.876万t。现有猕猴桃产业基地达到7300hm2以上,茶叶基地1.3万hm2以上,已成为成都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主要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地区。该区林地面积占农用地的18.8%,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仅次于龙门山、龙泉山,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内具有朝阳湖、石象湖、长滩湖、西来古镇等多种自然人文资源。

3.3.2 功能定位 本区域农业重点突出农产品供给、农业休闲两个功能,辅以就业保障和生态服务。

3.3.3 发展建议 本区域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农业产品,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蒲江县成佳10万亩茶叶种植基地、五面山10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以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为载体,打造标准化农业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促进与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合理利用猕猴桃基地、茶叶基地、柑橘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及休闲度假旅游。

表5 长秋山-五面山丘陵农产品供给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3.4 东部丘陵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3.4.1 区域特征 该区位于龙泉山东麓的丘陵区,包括金堂县的土桥镇、云合镇、又新镇等10个乡镇和简阳市的十里坝街道、新市镇、石钟镇等36个乡镇(街道)。该功能区以丘陵为主,生态环境优良,农业资源禀赋好,土地面积1850.04m2。该功能区是成都市粮食、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的特色优势区之一,是国家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该功能区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仅占5.3%,劳均农业总产值为0.7164万元/人,农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34.63%。

3.4.2 功能定位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功能区的农业就业将由农业生产向农业加工、物流、旅游方向不断拓展;区域农业重点突出农产品供给,并兼顾就业和社会保障,辅以生态服务和农业休闲功能。

3.4.3 发展建议 该功能区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依托重点产业形成团块状和条带状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生猪等丘区农业产业,打造沱江及国道沿线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带、构建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表6 东部丘陵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3.5 龙门山-邛崃山中低山生态服务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3.5.1 区域特征 该功能区位于成都西部,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区,包括邛崃市、大邑县、崇州市、都江堰市、彭州市的中低山区乡镇,合计41个乡镇,土地面积3672.89km2。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地,林地面积占比达到71.44%。该区域集中了众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如都江堰、青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水河等。该区农产品供给能力较弱,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106hm2/人,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为4173kg/hm2。

3.5.2 功能定位 该功能区农业以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并积极引导农业向休闲旅游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农产品供给功能次之。

3.5.3 发展建议 该功能区应以“生态为本、旅游为魂”,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适度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利用都江堰、青城山、西岭雪山、天台山等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古镇文化、农耕文化,培育龙门山-邛崃山旅游农业经济带,实现区域内富余劳动力转移。

表7 龙门山-邛崃山中低山生态服务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3.6 龙泉山丘陵生态服务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3.6.1 区域特征 该区位于成都市的东部,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包括青白江、龙泉驿、简阳市的22个乡镇,土地面积1126.78km2。该区农产品资源丰富,耕地占农用地比例为38.54%,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062hm2/人,形成了以伏季水果为主特色农业产业。该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古镇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特色物产类等,旅游资源丰富,是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

3.6.2 功能定位 本区域应是以生态保育、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顾一定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本区域地形起伏大,植被资源丰富,是成都市东部主要的绿色屏障。

3.6.3 发展建议 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依托生态保护,发挥好该区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和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实施桃、枇杷、葡萄、梨等伏季水果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水果产后处理率和加工率。以聚和国际果蔬物流交易中心为重点,积极发展促进销售的储藏、保鲜、包装、运输等行业,加大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积极挖掘区内多种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旅游。

表8 龙泉山丘陵生态服务与农业休闲功能区

猜你喜欢

功能区成都市分区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浪莎 分区而治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