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患者焦虑状况分析
2019-10-15尹红
尹红
421000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 衡阳
目前,在我国冠心病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为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尤其是在近几年,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使得罹患冠心病的患者显著增加,从而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能在较大程度上对冠心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显著降低死亡率[2];但患者长时间受疾病折磨,加之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良好认知,使得患者产生了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对治疗依从性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临床有必要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本文旨在分析冠心病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干预作用,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6例,按奇偶数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7~79岁,平均(67.25±4.86)岁;病程1~10年,平均(4.97±1.25)年。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7~78岁,平均(67.03±4.92)岁;病程1~9年,平均(4.86±1.32)年。所有患者病历信息完整,在入院后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3]:①严重肝肾功能衰竭;②风湿性心脏病;③认知障碍;④急性心肌梗死;⑤扩张型心肌病;⑥精神疾病;⑦沟通障碍。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营造安静、和谐、整洁的病房环境;嘱患者多卧床休息,予以吸氧治疗,严格遵医嘱指导用药;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并加强对血糖和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力度。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措施,主要方法如下: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临床表现、病因、危害性、发病机制、饮食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知识,及时对患者的提问作出详细解答,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以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为便于患者理解,可在疾病介绍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资源。向患者发放医院自行拟定的健康宣传册,鼓励患者利用空暇时间阅读宣传册中的内容,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②主动和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向身边信赖的人说出心中真实感受,让患者通过倾诉减轻心理压力。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宽慰、鼓励患者,尽量尊重和理解患者,予以患者贴心的照护,主动向患者提供热水等暖心服务,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焦虑、担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教给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及音乐疗法等,让患者能够保持一种较好的心态。③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和作息习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膳食方案,嘱患者尽量避免食用刺激和辛辣的食物,要选择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鲜果蔬,多饮水。告诉患者切勿暴饮暴食,切勿过度饥饿。对于有吸烟、饮酒行为的患者,要鼓励戒烟禁酒。正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并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对患者施以系统性的康复训练,以有效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对于睡眠质量比较差的患者,要及时告知相关医生,并采取心理或药物干预的方式,对睡眠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评价指标: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入院时和离院前1 d焦虑症状,评分越高,提示焦虑症状越重。采取问卷调查法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调查结果以百分制进行表示,<60分为不满意,≥60分且<90分为一般满意,≥90分为比较满意。护理满意度=(一般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离院前1 d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χ2=4.860 7,P=0.027 5,P<0.05),见表2。
讨 论
作为缺血性心脏病之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以冠状动脉管腔中脂质大量沉积为主,可引发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是闭塞的情况,使得局部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并于最终导致了心肌细胞的死亡。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期间,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不良心理,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从而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优质护理的核心在于“以人文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患者施以饮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指导,让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有效缓解。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离院前1天焦虑评分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对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症状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入院时 离院前1 d对照组 38 56.28±5.71 48.95±4.53研究组 38 56.37±5.94 39.46±5.02 t 0.067 3 8.651 6 P 0.946 5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