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趣味数学”激活课堂

2019-10-15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张店镇中心小学汪亚亚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顺口溜笼子平行四边形

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张店镇中心小学 汪亚亚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既枯燥又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很多教师也愁教数学课。这是因为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缺少了学习兴趣的内在驱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心理障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运用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数学”教学法,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进而爱上数学。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该如何有效运用“趣味数学”法辅助教学呢?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顺口溜”帮助理解、加深记忆

“顺口溜”简单形象、朗朗上口,是一种非常受小学生欢迎的儿歌形式。像我们都很熟悉的《九九乘法表》中的“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其实就是一种顺口溜,帮助无数中国学生记住了深奥的《九九乘法表》。因此,教师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与法则时,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例如,教学《时、分、秒》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笔者编写了下面的顺口溜:“跑得快的是秒针,个子高、身材长;跑得慢的是时针,个子小、身材胖;不快不慢是分针,不胖不瘦真匀称。”这首顺口溜寥寥几句话就形象地描述出了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特点,还带着几分俏皮的味道,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读了几遍后就能正确区分钟表上的三种指针了。

运用顺口溜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数学概念与术语,而且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沉闷气氛,让数学课堂变得灵动活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趣味数学教学法。

二、融入“游戏环节”巩固新知、探寻思路

1.利用游戏活跃气氛、巩固新知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一般是新课开始10多分钟,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转移了,此时教师需要改变一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做小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巩固刚刚教学的新知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新授课进行了一半左右时,发现有的学生开始昏昏欲睡,于是笔者对他们说:“我们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那几个打瞌睡的学生一听要做游戏马上坐正了。笔者让学生分组游戏,每个小组发给两种卡片:第一种卡片上是10以内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如“5+2”“10-3”等;第二种卡片上是10以内的数字,如“7,9,6”等。每组由一个学生做号令官,展示卡片并同时问“我是‘5+2’,我的朋友在哪里”,其他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如果发现自己手里的数字是算式的答案,就回应道“我是‘7’,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让组内学生轮流做号令官。

这样,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练习,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既巩固了新学习的10以内加减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比起教师一板一眼地说算式,再让学生举手回答得数的练习方式,效果不知要强出多少倍。

2.利用游戏探寻思路、化难为易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不是直接关系,而是绕了个弯,非常考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对于思维比较简单、直接的小学生来说如坠云雾,理不清头绪。遇到这类拐弯抹角的应用题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用游戏的方式找到解题思路。

如“鸡兔同笼”问题:“把鸡和兔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一共有16个头,50只脚。问: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 ”

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清数量关系,笔者让学生做了下面的小游戏:

先找出16个学生扮演兔子(手、脚同时着地)。

师:所有的“兔子”前面两只脚都抬起来放到身后(学生把两手背到身后)。

师:现在大家都是两只脚的“小鸡”了。题目中说笼子里一共有几个头?

生:笼子里一共有16个头。

师:那么,现在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脚?

生:16×2=32,笼子里一共有32只脚。

师:比题目里给出的50只脚少了几只脚? 少的是谁的脚?

生:50-32=18,比笼子里少了18只脚;少的是兔子的脚。

师:那么,笼子里有几只兔子? 几只鸡?

生:兔子有“18÷2=9(只)”,鸡有“16-9=7(只)”。

这样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让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易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真相、发现规律

很多小学生没事总喜欢在那儿摆弄一些东西。可不要小看了学生平时的“瞎摆弄”,很多科学真理与发明就诞生在他们的“瞎摆弄”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摆弄”物品的天性,引导他们通过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分一分等具体操作,探究数学真相,发现数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一步步动手操作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

(1)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如图1-1。

图1-1

(2)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如图2-1。

图2-1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笔者让学生根据要求分别动手折、画相应的平行四边形,如图3-1、3-2。

图3-1

图3-2

(4)让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尝试分别用两个一样的三角板和四个一样的三角板拼成平行四边形,看看该怎么拼? 有几种拼法? 如图4-1。

图4-1

这样,学生手脑并用,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发现了它与长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比起教师站在讲台前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教学效果也更显著。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概念、弱化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以主观感受为主,并且善于捕捉物体或画面在运动中的变化,而多媒体技术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正好契合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能更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发现规律、验证猜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变得直观可感,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弱化了教学难点。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为了揭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笔者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功能,一步一步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各个特点,每操作一步都让学生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动画演示完毕,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也就能总结出来了,如图5-1。

图5-1

这样,教师通过鼠标控制课件一步步揭示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演示一步步找出特点、发现规律,让教学变得既轻松又有趣。学生对自己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印象特别深刻,思路也格外清晰。

综上所述,把“趣味数学”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可以把教师与学生从枯燥的讲解和烦琐的推理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让数学课堂变得灵动活泼,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当然,“趣味数学”教学法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几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例也远不止上面展示的几种。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召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挖掘、探究更多的“趣味数学”教学法,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进而爱上数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猜你喜欢

顺口溜笼子平行四边形
大象和我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巧用顺口溜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声母顺口溜
顺口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逃出牢笼的袋鼠
我用“顺口溜”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