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护理对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9-10-15王水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出血量家属病情

王水香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危重疾病,患者多存在呕血、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循环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对于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而言,由于患者多同时合并多器官病变,且存在多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不仅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影响,同时易诱发其他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3]。本次研究以116例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建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0.4±8.7)岁;其中33例胃溃疡,2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46~88岁,平 均年龄(61.5±7.4)岁;其中28例胃溃疡,3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针对性原发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常规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行系统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病情监护 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无明显早期症状,在出现呕血、黑便时多已存在严重出血。由于中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止血难度较大。因此在患者入院期间,应对其临床症状密切观察,包括呼吸、血压、脉搏等,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呕吐、恶心等症状,如患者出现反复呕血、黑便增多、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下降表现,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并配合进行积极处理。

1.2.2 饮食指导 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出血期间严禁饮食,在出血停止48~72 h后可适当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菜泥、果汁、米汤等。叮嘱患者充分咀嚼,以减少对消化道的损伤,并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避免造成曲张静脉受损引发再次出血。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应严禁患者进食辛辣、冰冷食物,并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

1.2.3 心理指导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介绍病情相关知识,如治疗方法、预期效果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治疗和护理操作的配合程度。同时应同患者耐心交流,对患者各种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以坚定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血迹、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清理,以减少感官所受刺激,消除不良情绪。

1.2.4 预见性护理 部分老年患者由于不善表达或其他原因,无法及时、自发向护理人员告知自身病情变化,因此在夜间及其他出血高发时间段,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病情观察,详细询问患者感受,并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以便于及时对出血进行针对性处理[4]。

1.2.5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掌握用药方法,包括服药时间、剂量及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再出血次数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操作、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是否主动服务、护理人员操作是否标准4项,总分为100分,≥86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再出血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再出血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再出血次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再出血次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由十二指肠、胃、胰胆和食管等屈氏韧带上部消化道疾病所致出血性表现,多见于肝硬化并发症[5]。中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衰退,且多合并其他疾病,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未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极易造成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因此,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针对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从病情监护、饮食指导、心理指导、预见性护理和用药指导几方面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其中,病情监护和预见性护理旨在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出血情况;心理指导目的在于改善患者护理及治疗依从性,保证护理和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7];饮食指导则可保证机体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并避免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再出血次数分别为(410.5±12.7)ml、(1.1±0.3)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63.1±12.8)ml、(2.4±0.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系统护理可有效增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同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常规护理相比,系统护理可有效提高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质量,对于增强护理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血量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