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害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探讨
2019-10-15牛永浩张彩云
牛永浩, 张 涛, 张彩云, 王 渊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2.泾阳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泾阳 713700;3.彬州市新民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 陕西 彬州 713500;4.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陕西 西安 710003 )
1 我国西北地区桃产区害虫发生以及防治现状
桃原产于中国,其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桃花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同时,桃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水果,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其种植历史悠久[1]。随着桃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田间种植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近年来,桃树上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危害愈加严重[2]。我国目前桃树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多种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需要不断地加大施药剂量。因此,目前桃生产上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桃的质量和品质[3,4]。2015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倡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5]。王艳辉[6]等人在北京平谷大桃产区开展了病虫害监测、农药使用动态监测、害虫物理方法诱杀、农业方法防治、生物天敌防治等技术组成的绿色防控措施示范与推广工作,结果表明,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桃树害虫,病虫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投入减少,经济效益增加。另外,有研究表明藜芦碱、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对于防治桃树病虫害有着良好的效果[7]。尽管近些年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备受关注,健康水果生产备受人们重视,但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度仍很高,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水果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对比,提出了利用黄板、性诱剂、迷向技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以及应用生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减少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桃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桃树种植区域常见的桃树害虫种类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叶螨、桑白蚧、蚜虫、桃蛀螟和桃潜叶蛾等[2,8]。针对桃树主要害虫,在防治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诱捕器诱杀、生物天敌控制、生态防治方法,即利用黄板、天敌昆虫、昆虫性诱剂及配套诱捕器,配合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生物源农药等,对桃树害虫进行有效控制。
2 桃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1 农业防治
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桃产区害虫农业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刮除翘皮 刮除桃树上的老翘皮,可以有效消灭桃树害虫越冬幼虫以及卵,减少桃园害虫种群数量。
2.1.2 清洁田园 清除掉桃园内的枯枝、落叶及杂草等,深埋或者集中烧毁,以消灭桃树害虫越冬成虫、卵以及幼虫,减少虫口密度。
2.1.3 树干涂白 秋季用石灰水对桃树主干进行涂白,还可以结合采用根茎培土方法,消灭桃树害虫越冬虫卵,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来年对桃树的危害。
2.1.4 加强水肥管理 秋季追肥,应追加有机肥,少施化肥。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对桃树进行滴灌浇水,增强树势,促进来年更好的结果。
2.2 物理防治
2.2.1 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捕 在桃园悬挂黄板,可以起到检测桃树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的作用,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害虫发生程度,以便确定适时施用农药,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施药和滥用农药。除了监测外,黄板还可以起到诱杀害虫的作用。桃园常见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害虫具有趋黄习性,可以起到物理诱杀作用,表面涂抹有害虫信息素的黄板诱虫效果更佳。在每年春季桃树萌芽期,就可开始悬挂黄板,每667 m2悬挂20~30片,对蚜虫、粉虱等害虫种群控制效果良好。
2.2.2 粘虫胶和粘虫胶带的使用 粘虫胶和粘虫带也是一种很好的降低害虫种群数量的物理方法。桃树萌芽前,在树干基部刮除老翘树皮,保证树干光滑,然后涂抹粘虫胶或者使用粘虫带。也可以用泥巴把树皮的裂缝抹平整,保证涂胶可以紧贴树皮,保证粘虫效果。当虫口密度很高时,可以适当涂宽胶环或涂抹两个胶环。一般粘虫胶都是桶装,配备一个平头小铲,使用时,利用平头小铲将粘虫胶铲出,在主干或几个分枝上的树干处涂胶,绕树皮一周薄薄的涂一层宽为5cm左右的胶环。粘虫胶和粘虫带的使用,可以有效阻止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成虫或者幼虫转移到树上进行危害,比如山楂叶螨、二斑叶螨等害虫。
2.3 生物防治
2.3.1 利用昆虫性诱剂诱捕 昆虫性诱剂诱捕技术是人工模拟合成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通过缓释载体释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的仿生高科技产品。该产品专一性强,对人畜无毒无害,对环境安全无污染。目前在桃树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用较多的有桃蛀螟、梨小食心虫和桃潜叶蛾等害虫性诱剂诱芯。田间应用表明,性诱剂的使用可有效减少蛀果类害虫对桃树的蛀果率。如表1所示,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分别比常规防治的蛀果率减少85.2%、73.03%、92.76%。
表1 性诱剂对蛀果害虫防治效果
2.3.2 害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 害虫迷向技术就是通过在果园释放大量的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使其弥漫在空气中,从而掩盖雌虫信息素气味。多次持续的强刺激下,雄虫触角的灵敏度降低,使其无法找到真正的雌虫,大大降低交配率。迷向技术也会推迟交配,交配的推迟会迫使雌虫通过消化卵来获得能量,最终雌虫不能积累足够的卵,虫口密度大大下降,从而减少对果园造成危害。笔者曾经做过梨小食心虫田间迷向实验,在田间悬挂梨小食心虫迷向散发器后发现,迷向区折梢率和蛀果率均比对照区(常规防治)低(表2),其中对蛀果和折梢防效迷向技术优于常规防治分别达到了58.84%和44.44%。胡伟[9]所做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产品对折梢和蛀果防效分别可达到87%和93%以上,由此可见,害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应用,是桃园生产出绿色、有机桃子的重要措施之一。
表2 梨小食心虫迷向散发器防治效果
2.3.3 利用人工饲养、释放害虫天敌 桃园利用人工饲养释放方法防治的害虫主要是针对害螨以及梨小食心虫。目前已经进行过相关害虫天敌田间防治实验,比如释放人工饲养的胡瓜钝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异色瓢虫、草蛉、松毛虫赤眼蜂和姬小蜂等防治桃园害螨以及梨小食心虫,据相关报道来看,防治效果相当不错。最重要的是,田间释放人工饲养的天敌,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没有任何副作用。田间释放害虫天敌,因注意天气情况,避开阴雨天、大风天,还要密切关注温度情况,以保证释放到桃园的害虫天敌存活率最大化。田间释放害虫天敌的数量和次数依据不同天敌昆虫以及害虫发生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2.3.4 使用生物源农药防治桃园病虫害 在桃园生产实践上,一定要注意做好冬季清园工作,能有效防治大部分越冬害虫,比如桑白蚧、二斑叶螨等。清园时间一般在桃树冬季修剪后,春季萌动前,用30%石硫合剂微乳剂或者波尔多液进行清园。在春季桃园桑白蚧若蚧发生高峰期,喷施绿颖矿物油,可有效的杀死桑白蚧幼虫。在桃树生长季,可以使用以下高效低毒生物源农药包括藜芦碱、苦参碱、鱼藤酮、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对桃园病虫害进行防治[2]。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10],而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生产出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指标的健康水果,应用多种物理、生物以及植物源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果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是保证食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推广水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代传统的单一依靠化学农药防治方法是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必然趋势。近些年来,由于农业部以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我国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在各农业以及林业部门的协作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1]。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目前绿色环保技术层出不穷,如昆虫信息素、色板以及灯光诱杀等等,但是具有显著效果的不多。有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害虫性诱剂诱捕技术,只能针对单一一种害虫进行防治,黄板技术,有时候会粘到天敌昆虫以及蜜蜂等授粉昆虫,诱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诱捕到大量害虫,但是其具有广谱性,在诱杀害虫的同时,诱捕到了大量的害虫天敌[12]。综上,在桃树病虫害防治上,就需要采取各种绿色防控技术综合运用,相互弥补不足之处,以期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13]。同时,应该积极研发更高效的诱捕技术,比如一个诱芯可以诱捕不止一种害虫,可以同时含有好几种害虫的性信息素,同时诱捕好几种害虫,增大诱捕效率,减少果农的工作量。开发信息素黄板,对害虫天敌安全的黄板等等。另外目前在桃树病虫害防治上面,还不能做到完全摒弃化学农药的施用,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配合合理的化学防治来控制害虫危害,保障果农利益。虽然过程曲折,但是我们相信,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必将是未来防治桃树害虫的主要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