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新实力
2019-10-15三秋树
□ 三秋树
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人:敢说“不”的勇气
在中国,申纪兰是男女平等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她嫁到山西西沟村时,是彼时农田里唯一一名女性劳动力。1951年,因为在生产中的突出表现,22岁的她被村民们选为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她意识到自己“能说上话了,得为妇女做点事情”。
申纪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妇女下田,但如何调动妇女的积极性,让她们得到应有的尊重,才是真正的难题。当时有妇女抱怨:“男女干一样的活儿,男人一天记10分(工分),妇女只记5分,还不如在家纳鞋底呢。”申纪兰提出质疑,记分员说:“男的就是比女的强嘛,地里的哪项技术活儿不是男人干的?”
申纪兰不信这个理,下次“耙地”的时候,她死活不愿牵马,非踩耙不可。一天劳作下来,大伙儿都称赞她耙的地又匀又平,她再去“理论”时,记分员涨红了脸,给她记了10分——这可是西沟村的女劳力第一次得10分!
消息在西沟村炸开了锅,申纪兰趁热打铁,与村里的几名妇女积极分子一起向社里提出“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面对这个要求,男人们也不干了:“妇女们劳动得怎样都不知道,就要同工同酬?”
于是,双方干脆来了场实地干活比赛:妇女能和男人一样放羊、耙地、站耙,丝毫不弱;妇女还能下地间苗,动作灵巧,甚至超过了男人……秋后社里评出21名劳模,妇女占了9名。
申纪兰和工友
男人们终于服气了,社务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重新确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分配办法。于是,西沟村成为“中国最早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地方”,“男女同工同酬”逐渐在全国普及,并在1954年被写入了新中国《宪法》。
“男女同工同酬”的更深层次意义是男女平等。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隐忍,践行男女平等,追求男女平等。
在历史的长河里做一个“野丫头”
中国的历史天空里,众多杰出女性如星星般闪耀着熠熠光芒。
1912年出生于上海书香世家的王承书,是那个时代颇具野心的女子。她17岁时喜欢上物理,后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接着又出国留学。她和导师创建了以两人姓氏命名的“WCU(王-乌伦贝克)方程”,一经发表就轰动全世界。这条极有价值的方程式,至今仍被科学界沿用。
接下来,她第一个证明了索南多项式。这个成果,再次引起国际学术界巨大轰动。
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中国女孩子带给世界学术界的惊艳。不出意外,她应该成为蜚声世界的物理学家。然而,她在成名后选择回国,进入刚刚筹建的热核聚变研究室。
从此,她从国际物理学界神秘消失,告别丈夫和孩子,隐姓埋名。1962年,她悄悄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504厂,转行进入分离铀同位素这项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事业中,是放眼周遭唯一的女性工作者。
王承书和丈夫张文裕
她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伟绩更被深深地“藏”了起来,她也成了中国核武事业中最神秘的存在。
长年不倦的工作使她积劳成疾,但她很少去医院,既怕影响工作,也不愿多花国家的钱。她晚年患白内障,医生建议她打10支进口药,当听说每支药要花600元人民币时,她幽默地说:“你看,我这对眼睛还值6000元吗?”
她对自己“抠门”得厉害,可对国家和社会却无比慷慨!她总是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励和稿费,捐给单位用来购买书刊。为弥补办公费用的不足,她经常自己花钱,买大量纸张供工作人员使用。
她同丈夫生前就约定,不给自己孩子留钱财,将全部积蓄捐给了“希望工程”。
她有车不坐,有名不署,有利不图,有权不用。她的一个学生说:“老师,她是那种死后既有资格见马克思,又有资格见爱因斯坦的人。”
对困难说“好的,我来”,对名利说“不”,以王承书为代表的中国女性,才是真正的“宝藏女孩”。
屠呦呦、叶嘉莹、杨绛、李佩、张弥曼等等,这些都是时代的“野丫头”,她们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积攒着中国女人的勇气、机遇、实力与胸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获得了参与创造这个世界的资格证。
“全球最有野心的女性”在中国
2019年伊始,美国的NASA公开了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而让地球变绿的最大功臣,正是中国。
权威杂志《自然》直接指出,中国比印度更能称作绿植增加的主力,因为中国新增绿化主要是靠森林,印度则主要靠农田。
中国在全球绿化方面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有一个答案是:消灭了一整片沙漠!而消灭这片叫“毛乌素沙漠”的人,被称为“中国最牛治沙人”,她叫殷玉珍。她用33年的时间,向风沙与贫穷说“不”,将沙漠变成了绿洲,让“中国绿”赢得世界的赞誉,她也因此被称为“拯救地球的中国女性”。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与内蒙古交界,曾经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北京市大小。毛乌素沙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由于农牧民不加节制的开垦放牧和战乱的破坏,才变成沙地。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嫁到这片不毛之地,在离娘家10多公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与白万祥结为夫妇。谁知道,这里没有路,没有电,抬头是沙,低头也是沙。方圆十几里只有一户人家和一棵树,那是她丈夫白万祥和父亲种下的一棵树。
新婚之夜,风刮得令人心烦意乱。他们的“新房”是在一个多半截子埋在沙里的“地窨子”里,木棍做横梁,上面铺了些树枝、蒿草,糊了层泥。刮上一夜“黄风”,“地窨子”几乎被埋住。终于盼到了天亮,门打不开,小两口挖了半天沙才爬了出来。那一天,风在呼啸,殷玉珍的眼泪也像断线的珠子。
这样的日子是很容易令人绝望的,殷玉珍也想到了离开,可是,她低着头,流着眼泪在前面走,老实巴交的丈夫在后面哭,再后面是眼巴巴瞅着的公公婆婆。家里那条小狗也追上来,围着她咬裤脚。最后,她还是迈不动脚步了,心一软,夫妻俩抱头痛哭,说一声“回哇”,又回到了那个“地窨子”里。
陕北媳妇大都是持家好手。殷玉珍也好强,家里穷,也要把小土屋收拾得干干净净。没事的时候,她望着门前的黄沙就想: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这辈子就让沙子欺负着?她不甘心,她要种树。
1986年春天,殷玉珍和丈夫用打工挣来的钱购买了600棵树苗,种在房子的周围,每天细心照料。那时,殷玉珍每天除了给树浇水,其余大部分时间就呆呆地瞅着这些小树。冬去春来,经历了风霜和干旱之后,栽下的600棵小树只活了不到10棵。其间,殷玉珍病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棵树苗的枯萎都令她沮丧,而每一棵还存活的小树又给了她微弱的希望。
殷玉珍
别人冷嘲热讽,劝她别再干这没有希望的事。可是,殷玉珍想到的却是:有一棵树能活,就说明这沙子里能种树。
夫妻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两个人像一支队伍,饿了就啃一口干粮喝冷水,累了就在沙地上歇一歇。他们的脚底不知烫出了多少个泡,汗水不知往沙里流了多少,铁锹也不知用坏了多少把。倔强的殷玉珍只有一个念头:“宁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沙欺负死。”
有一年春天,全家齐上阵,整整干了三个月,栽下5000棵柳树。结果,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就把天地搅翻了个儿。要是别人,早就缴械投降了,但殷玉珍还是不服气,提了铁锹就出门。她琢磨,怎么才能不让大风把树苗都刮倒,观察风的方向,沙的走向,还是要先把周围的沙子都固定住,才能开始种树。慢慢地,她找出了与沙漠相处的方式。
苦,她不怕,累,她也不怕,最怕的是一个人在沙漠里的孤独。有一天,殷玉珍在植树时远远看见有一个人在沙梁上走动,她惊喜地扯开嗓子喊,又挥挥手,那人却没有任何回应。她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40多天没有见过活人了。没有人搭话,她跑去找那个陌生人的脚印,用筐把那个脚印盖上……孤独到这样的境界,恐怕常人很难理解。
殷父来探亲,看到殷玉珍瘦得皮包骨头,老人坚持要带女儿回家。可是,殷玉珍却带着父亲走遍了她的“森林”,描绘着她要的未来:这里不仅要绿树成荫,还会有各种果树、花草,年年有收成,岁岁有花香。
殷玉珍没有食言。在她和丈夫“愚公”般的努力下,“紧背沙”植被增多,沙丘不见了,土壤越来越厚,土地越来越平整,降水也明显增多。殷玉珍和丈夫在住房周围改造出一片水浇地,修建苗圃,种植了上百亩瓜果。一年又一年过去,他家的瓜果可以从5月吃到9月。土壤肥沃了,他们每年还种植小米、绿豆、糜子、蔬菜等200多亩,还养了500只羊。她把自己种的土特产统一注册了商标“漠海”,有机小米一斤能卖30多块钱,拉到旗里就卖光了。她终于实现了春耕秋收的愿望,每年仅杂粮就收入二三十万元,再加上养羊养牛的收入、公益林补贴,农林牧并举,每年的收入达到了百万元。
作业区内近7万亩的明沙都治完了,殷玉珍开始把“百年树种”换为“千年树种”,把生态植物换成经济植物。1999年,殷玉珍第一次走出毛乌素参加劳模会。她把获得的第一条荣誉绶带挂在自家毛驴的脖子上,这些年的苦,只有她和它们知道。
2016年,她和相关企业联系,开始种植玫瑰,向生产玫瑰油、化妆品和玫瑰食品进军。如今,十几亩玫瑰的香气已弥漫在她的绿色庄园里。在沙漠里,殷玉珍本来想活下来,接着“绿起来”,然后,她又梦想着富起来。担任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林业协会会长后,除了到外面为100多个造林大户化缘防火设备,她还把自己种的5000亩林地捐给村里,让村民都能领上公益林补贴,享受林沙产业红利。
2016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就在她家门口召开了,她还被邀去为大会做演讲。那一刻,殷玉珍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咱中国农民不仅能把不毛之地变为茂密林地,还能把绿色庄园变成玫瑰花海。
从哭泣的新嫁娘到治沙女神,33年过去了,殷玉珍和丈夫一起在沙漠里重建了一个家园。33年间,他们种了50多万棵树,种树面积达到7万多亩。
这一次,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沙漠上的绿洲,无数人向这名叫殷玉珍的中国农妇点赞:她建设了自己的家园,也“拯救了地球”。
不服输、不认命,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新一代中国女性的格局与担当。时至今日,在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0%,与中国男性的就业率持平。
70%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厉害到什么程度呢?要知道,法国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才只有62%,新西兰女性60%,法国女性50%,美国女性58%,日本女性30%,印度女性28%。
中国女性在各行各业中,是真正的巾帼与须眉平分秋色。恰如纽约工作生活政策中心研究显示,中国女性是全球最有 “野心”的女性:76%的中国女性希望担任最高职位,而美国的比例只有52%。
强悍的中国女性,在顶尖富豪阶层,在中产阶层,甚至在普通阶层,都全面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女性的“勇于说不”和“不轻易说不”
2015年4月,北京西城区一幅“公益海报”引起关注。
海报上写着:“做一个好主妇、好母亲,是女人最大的本事。为什么非要削尖了脑袋、累吐了血,跟男人争资源、抢地盘呀?”落款是“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各大媒体向西城区民政局追问:如此性别歧视,意欲何为?
西城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非常委屈,因为他们出于好心——据说海报文案来自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台词,本意是“平复当事人心情”,“维护家庭和美,改善夫妻关系,保护家庭完整”。
对于这样的解释,许多媒体不买账。先不提这海报的内容能否达到调解离婚的初衷,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女性在各个方面应当享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从宪法的原则来讲,没有什么地方是专属于男性的“地盘”,这是所有国家机关必须遵守的铁律。看来,西城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对这个原则一无所知。
一天后,西城区民政局取下了这一海报。
而另一组数据则透露了另一个事实:中国女性,到底有多累?
《2018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投入工作的时间比男性少9%,投入家庭的时间高15%。步入婚姻后,女性工作时间依然比男性少9%,投入家庭的时间却比男性高出22%。职场女性平均投入家庭的时间比男性高15%。
多出来的时长中,女性一直在生育和抚养孩子、兼顾工作与维系家庭情感之间作斗争。
在家务分配中:中国20.3%的家庭,女人包揽了全部家务,41.7%的家庭,女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有91.1%的女性认为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责任。
当前中国女性平均一周需进行25.9小时的家务劳动,而男性平均只有16.8小时。另外,女性平均每周照顾小孩的时间为3.9小时,而男性平均只有1.8小时。
不用罗列数据,随便一个中国女人都有婚前小公主、婚后女超人的实战经验。白天,她是职场“白骨精”,跟男人一样赚钱养家,但回到家里,她们洗衣做饭、带娃、辅导功课……且被视之为理所应当。
睡到自然醒,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对于她们来说,才是最大的奢侈品。
全世界因此惊呼:中国女人,你到底有多能干?!
这世界上,有了家,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家务。这一点,没有中国与世界的区别,只有中国女人与外国女人的区别。中国女性默默地不在家务上与男人平起平坐,不是她们不累,而是她们愿意用这样的细心、大度,来对换一份理解、疼惜。家务事,还是要感情用事。君不见,无论是春晚,还是老百姓的嘴边,总有一句打卡的话:“家和万事兴。”
这一句话,是中国男人的定心丸,也是中国女人的提神丹。
因此,尽管全世界都在高喊:事业与家庭,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但中国女性,在外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坚力量;回到家里,她们是相夫教子、滋养家庭的承重墙。她们在事业与家庭这个天平上,拿捏着优雅的平衡,是这个世界和谐、温暖、友爱的那根脊梁。
拥有说“不”的权利,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累积的实力体现;不轻易说“不”,是她们温柔的担当与格局,是这个世界美好幸福的重要依据。
(摘自《家庭》201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