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开口的家庭难题

2019-10-15野村昌二编译

中外文摘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公寓遗产整理

■ 野村昌二 □ 刘 欣 编译

逢年过节一家团聚时,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回避遗产继承、老人去世等问题。如果父母健在时不进行商讨,最后很可能损耗大量金钱、感情和时间。那如何以平稳的心态讨论这些敏感问题呢?

人的一生不过百年,遗产的整理和继承、看护老人等麻烦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本刊在网络主页进行了以“父母家的问题”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不少读者道出了自己的难题。

不公平而争抢

一位接受采访的68岁男性家住日本关西地区。4年前,他86岁的母亲去世了,葬礼结束后他刚稍作歇息,63岁的妹妹和58岁的弟弟就突然和他吵了起来。

“为什么只有哥哥能用家里的钱呢!”

“我们都没分到钱!”

学生时代,开展社会福利事业就是他的梦想,40年前他建立了一家看护机构,父母为了支持他,提供了5000万日元的资金,弟弟和妹妹也对他说“哥哥要加油啊”,他以为自己获得了弟弟妹妹的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

借着母亲去世的时机,弟弟和妹妹将不满一口气发泄出来。而且不知为什么,他们一口咬定父母提供给大哥的资金是1.3亿日元,大约相当于实际金额的3倍。

他辩解道:“我没有把家里的钱都拿走。你们也应该知道家里的财产不可能超过1亿日元啊。”

不论他怎么解释,弟弟和妹妹都不肯接受,甚至觉得他经营的社会福利机构是政府出资建立的,并质问他:“你还藏了更多的钱是不是?”

3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从那天开始,他与弟弟妹妹断绝了来往。他放弃了遗产,告诉弟弟妹妹变卖老房子之后,两个人把钱分了就好,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他说:“我很难过,一和钱扯上关系,人就变了。”

被护理机构拒绝

一位50多岁家住东京的女士说,眼下她的烦恼是如何处置父亲留下来的公寓。她的父亲在3年前去世了。

“现在公寓的房间全部租出去了,还是比较幸运的。但公寓建在乡下,从公寓出发到最近的车站要走10分钟。如果人口再减少,一定会出现空闲的房间。我想在公寓变成真正的‘负资产’之前把它处理掉,又不知道找谁商量、从哪里获取有用的建议。”

“照顾与自己分开住的父母”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难题。日本总务省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10万日本人因照看父母而辞去工作。

另一位47岁的受访男性说:“家人无法照顾母亲,把她送到了看护机构。但因病症严重,机构也束手无策,对我说:‘我们也无法继续帮助您了。’”

有人则为无法在父母在世时整理财产而烦恼,原因是50岁的弟弟30年来一直住在父母家里。

一位53岁的女性说:“我父亲80多岁了,想把老家的房子变卖掉,搬去公寓居住,整理一下资产,可弟弟非要把所有的家什都揽在手里,我们一动手整理,他就情绪激动、变得暴躁,这件事也就耽搁下来了。”

权利意识变得强烈

二战以前,日本的遗产继承遵循“嫡长子”原则,家里“最大的孩子”继承所有的家产。战后在颁布了新民法后,继承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孩子的长幼或性别、不论是婚生子还是私生子,都可以依法分得遗产。可是老一辈仍倾向于依照古老的传统分配财产,两代人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再加上小家庭不断增多,守着大家族生活的意识以及兄弟姐妹间的亲密度减弱,人们各自的权利意识增强,彼此对立的情况也就增多了。

在这些争夺遗产的案例中,有时候对峙的双方并不存在血缘关系。

一位家住东京的41岁女性职员说,她和48岁的嫂子矛盾不断。哥哥今年49岁,住在关西地区,与父母家离得很近。前段时间她回老家时,母亲的话让她心生疑虑。

“母亲听嫂子说,她不会分给我任何父母留下的遗产,要让她的儿子继承这个家,等我的父母去世,她就要这么做。”

她摸不着头脑,嫂子虽然性格强势,但两人关系不错,她从没想过嫂子竟会有独吞遗产的念头。她并不执着于继承遗产,她只有这一个哥哥,希望和他和睦相处下去。正因为有哥哥照顾家里,她才能二十几岁就离家去了东京,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加上哥哥住的地方离父母家很近,年迈的父亲从几年前就离不开人照顾,是哥哥一手包揽了从洗澡到住院等的一切事务,她对哥哥只有感激之情。

她说:“如果是父母或哥哥要求我放弃遗产,我会考虑的,可嫂子说出这种话,我无法接受。当时我就决定撕破脸也要和她争。”

兄弟姐妹对家产的争夺往往来自于不公平的感受,比如“为什么只有自己照顾父母、只有自己吃亏”,这其中包含复杂的情感。

把亲姐姐拉进黑名单

一位57岁的关东女性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我只想要一句‘谢谢’。”

10年前,父亲因病去世,两年之后母亲也过世了。从那开始,她就和比自己年长两岁的姐姐展开了遗产争夺战。她想把父母留下的空房子变成一个交流场所,对住在附近的人们开放,姐姐则坚持把房子卖掉,平分现金。

一直以来,都是她一个人打扫老房子,为父母扫墓。父母健在时,也是她照料住院的老人。姐姐没作过任何贡献,却要求与她分得相同金额的遗产,这令她难以接受。但她觉得如果一直不妥协,就无法向前看,最终她还是变卖了老家的田地与房屋,和姐姐平分了这笔钱。之后,她又取出了母亲留下的存款,扣除墓地的花销,将余额的一半交给姐姐。姐姐理所当然地接受了。

现在她与姐姐断绝了来往,她不想再和姐姐扯上任何关系,直接把对方的手机号拉入了黑名单。母亲一周年忌日之后,她再也没见过姐姐。她说:“我现在已经和她彻底断绝关系了。就算他们夫妇有什么事,我也不会帮她照顾孩子。”

一家人之所以会争夺遗产,往往是因为老人在世时大家没能坐下来聊聊这些事。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没有一个受访者写过遗嘱。

有位42岁的女白领说,直到现在,一回想到继承遗产的经历,她还气得要命。

去年5月,73岁的母亲因癌症去世,头七当晚,父亲把她、41岁的妹妹和38岁的弟弟叫到家中,分配母亲留下的遗产。

据父亲说,母亲的遗产高达1亿日元。最后,她和妹妹每人分得2000万,弟弟则分到了4000万,足足是她们的两倍,而按照现行民法子女分配的遗产应当是等额的。

“凭什么?应该平分啊!”她无法接受这个安排,询问父亲作此决定的依据。父亲说,两个女儿出嫁后,儿子继承了家里的公司,加上他们的母亲去世前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所以就这么安排了。现实情况是,或许母亲这么说过,但没有证据,父亲只是一味坚称:“你母亲去世前,我和她商量过。”

“反正爸爸妈妈就是偏向弟弟……”妹妹哭泣不止,整个场面混乱失控。而弟弟做出一副“能拿就拿”的态度,佯装毫不知情地坐在一旁。女白领很生气,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父亲的提议。她说:“本来我们并不清楚母亲留下了那么多遗产,或许她也没想到这会导致家人不和。”

如何心平气和地探讨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家庭内部的矛盾呢?要预防遗产继承纷争,第一步就是“整理家庭资产”。日本家庭资产整理协会的代表董事渡步亚矢说:“整理资产与父母保持积极心态和健康的状态、延年益寿是有关系的,这能让他们意识到未来需面对的看护、继承问题。”

话虽如此,如果孩子回到家张口就跟爸妈说:“咱们理一理家里的资产吧。”父母的心情一定会十分糟糕。渡部说,整理资产的最佳方法是以“防灾”为理由,向家人提出建议。

他说:“近年来,地震、台风、暴雨等大型自然灾害频发,以‘预防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为由,让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难度会降低很多。”

他整理出了不动产、基本准备、看护、继承、葬礼和坟墓这5个方面的问题,建议大家与兄弟姐妹一起逐一协商这些事项。

渡部还总结了“6条注意事项”,分别是:不能否定父母的人生,不要突然谈钱,兄弟姐妹没有聚齐时不谈重要的事,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说话,不要说“把这扔了”“这房子简直是垃圾场”,不要武断地结束谈话。

税务律师大山广见认为,人们往往把“遗嘱”和“衰老”“死亡”联系在一起,日本人不愿意思考死亡问题,对立遗嘱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如果想劝父母立遗嘱,关键在于一步步来。

他说:“如果突然对父母说‘立个遗嘱吧’,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可以先从‘如果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或患上老年痴呆,房屋修缮、监护人等问题如何安排’切入谈话,当父母谈及死亡问题时,聊一聊他们对葬礼、墓地的要求,慢慢营造出可以谈遗嘱的缓和氛围。告诉父母如果不立遗嘱,家人和亲戚可能无法再守护这个家,希望他们留下遗嘱。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说服他们很重要。”

回家时,和家人聚在一起,倾听父母的话,好好与他们交谈商量,彼此理解才是最好的选择。

(摘自《海外文摘》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公寓遗产整理
遗产怎么分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末日公寓
千万遗产
数字公寓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遗产之谜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