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旅游发展视域下贵州省“精准扶贫”旅游项目的开发对策研究

2019-10-14周曾慧林慧君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旅游

周曾慧 林慧君

摘 要:通过研究日本乡村旅游的发展路线与经验,结合贵州省“精准扶贫”旅游项目---长流乡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发现以长流乡为例的乡村绿色旅游发展存在的缺陷,吸收和借鉴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因地制宜,制定一套独特的开发对策,提升对外知名度的同时,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同时将其适用于贵州省旅游发展模式。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乡村旅游、开发对策研

第一章 长流乡概况

1.1长流乡概况简介

长流乡位于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最北端,地处黔西南州北大门。北与六盘水市水城县猴场乡相连,东与六枝特区中寨乡隔江相望,西与普安县龙吟镇毗邻,素有“一鸣惊四县”之称。主要聚居少数民族布依族和苗族,蕴含少数民族文化与夜郎古国文化。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名特产品有柑桔、核桃、山羊等;煤炭资源丰富。位于北盘江流域,又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西抵晴隆县长流乡一线天。在长流乡境内著名的景点一线天老名字叫“花月岩峡谷”,而一线天是钓友们赋予的新名字,一线天峡谷风光旖旎。一线天峡谷已被省评为地质地貌形迹类4级旅游资源。除此之外长流乡境内还有光照湖,光照湖两岸原始生态环境良好,古树丛生,箐鸡、猴子等野生动物成群,无疑也是独特风光。

长流乡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都使之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但由于开发力度与开发模式的不足,尚未利用优势打开旅游知名度使其旅游发展现状远落后于周围景区。而牂牁江景区的毛口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开展虎跳岩玻璃栈道等景点、利用气候条件引进亚热带水果及发展早熟蔬菜、农业和旅游业双管齐下,现已成为牂牁江景区的旅游中心地。可长流乡只因“一线天”的名气才被游客光顾,当地村民积极性不高。沿岸也只有稀稀拉拉的房船和快艇“捡漏”。可见,长流乡虽具有较大的旅游市场,但还未打造出有利当地旅游名气提升的特色发展模式。

1.2相关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贵州旅游呈现持续“井喷式”增长态势。“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相关政府部门也以贵州旅游助力乡村振新和精准扶贫行动。六盘水市副市长侯美传强调,要坚定不移的走旅游+产业+扶贫+党建路子,通过旅游和产业来支撑脱贫,拉动脱贫,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老百姓增收,促进全面小康。

全省各地纷纷打响旅游扶贫战略,六枝特区和晴隆县两地因牂牁江一水相连,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连、功能相近、资源相融、发展互促”的原则,长流?牂牁联乡(镇)委员会以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晴隆光照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为载体,统筹公共资源的有效调配,共同打造牂牁江沿江两地全域旅游,实现抱团发展。目前,牂牁江生态示范园也正在规划实施中。请专家融入民族风格设计旅游小镇民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神秘夜郎,梦幻牂牁”的文化旅游小镇。大力挖掘山水旅游资源。依托山水开发滨湖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垂钓、山地运动、水上娱乐等项目。景区内修建民族文化演艺广场,建设滑翔伞运动基地,开发从毛口到一线天、毛口到光照、毛口到木城布依村寨等多条旅游线路。着力打造牂牁江旅游品牌。精准扶贫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也更具优势。

可见,无论是自身条件还是外部因素,无疑都给长流乡的旅游发展添砖加瓦,发展旅游是时代热潮,最关键的正是结合各方势力借鉴合作、相辅相成打造属于本地区的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脱贫致富。

第二章 日本乡村旅游概况

2.1日本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日本乡村旅游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泡沫经济破灭后,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后,为了改善泡沫经济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21世纪以来,乡村旅游进入发展新时期。城市居民收入与生存压力呈现正增长,为缓解城市带来的生存压力,纷纷向农村进行度假式“逃离”,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同时,日本加大对环境和文化保护的力度,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2日本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

2.2.1主要发展模式

1)观光型乡村旅游

日本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引导游客对景观、农作物及场地观赏为主。日本乡村旅游形式以农场观光为主,分为休闲农场、专业性农场、综合性休闲农场。

2)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

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以四贺村为例,当地引导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进行农产品制作竞赛,劳动报酬是只能在当地流通的“货币”,将农业的产业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连接,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经济效益。

3)儿童体验教育型乡村旅游

儿童体验教育型乡村旅游主要指四贺村的“乡下亲戚”制度。“乡下亲戚”指城市居民每年会有一定时间将孩子寄养在乡下,以便城市的孩子们更好的体验乡村生活以及更亲密的与大自然接触,因此形成的一种“亲戚”关系。

4)老年度假修養型乡村旅游

这一旅游模式让老年人在乡下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吃着天然无污染的蔬菜,有利于老年人在退休之后拥有优质的生活和良好的健康状态。

无论是何种经营模式,目的都在于引导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各种模式吸引城市居民的到访,游客的增加,势必会通过购买农作物、景观门票等形式增加当地收入。

第三章 相关开发对策

牂牁江沿岸景区主打观赏景点体验湖滨风光,所谓的农家乐体验也只是皮毛。长流乡应在观赏旅游景点的基础上推出游客实地全季节体验当地村民劳作(可依需求推出附加种植有个人属性的产品),这是目前为止周围景区尚未推出的对策也是旅客从“水游”到“陆游”的一体化;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即时消费(如现摘现卖);应旅客需求发展湖滨渔业(一线天附近是钓友们的青睐之地);体现当地布依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餐饮和纪念品等一系列全体村民都可参与发展的项目。也可使村民在不打乱生活劳作的同时又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

结合上述因素。长流乡的旅游开发在政策的支持下首先要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名正确认识脚下土地蕴含的“宝藏”,搭上乡村旅游这趟快车无疑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捷径”。其次纵观长流乡特点,应参考日本的乡村旅游模式选择观光型、休闲娱乐型、儿童体验教育型与老年度假型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相结合,长流乡包含水陆旅游景点,又位于黔西南州北大门的地理优势,初期发展因地制宜重点放在观光型和休闲娱乐型两種类型上,利用特色优势打造长流名片。儿童体验教育型和老年度假型两种模式可做为少部分农家体验项目发展,以应对南来北往的游客需求,同时注重保护自身生态环境。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发展扶贫工程。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百度百科.长流乡〔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长流乡/8068493?fr=aladdin,2019年3月31日

[2]蒋焕洲,贵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2期.

[4]蒋敬.日本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5]雷鸣、叶全良.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启示[J],亚太经济,2008年09月10日.

[6]王超,黄钦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路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第7期).

[7]徐克帅、朱海森.日本绿色旅游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06月15日.

[8]杨琳.贵州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化建设探讨[D],2013年05月01日.

[9]杨华.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5年07月10日.

外文文献:

[1]青木辰司.グリーン?ッーリズム実践の社会学[M].東京:丸善株式会社,2004.

[2]青木勉.日本におけるグリ一ン?ッーリズムの展開方向と政策課題[J].農業と経済,1995,61(13):14-2l.

[3]大谷尚実.日本型グリーンツーリズムの展開.桜美林大学国際学部国際学科3年.

[4]駄田井正,西正川芳昭.グリ一ンッ一リズム[M].東京:創成社,2003.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旅游
旅游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