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9-10-14孙筱王振李昕晏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3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孙筱 王振 李昕晏

摘 要:道路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的建设也是城市道路绿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保障了城市建设的平稳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的改善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雨洪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重要理念,城市道路绿化又是雨洪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两者互补,所以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既是设计者的智慧,更是一种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城市的绿化景观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前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自然因素中的雨水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原因之一,并且城市道路的雨水管理和控制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通过道路绿化将城市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和有效的利用,这样有利于缓解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紧张和城市旱涝灾害的发生。为了能够将海绵城市的理念有效的应用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这就需要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

1.海绵城市理论的分析

在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是最新的道路管理系统理论依据,它是指城市能够拥有像海绵一样的功能,具体说就是下雨时能吸水、蓄水和凈化水等,当有需要的时候再将这些储存的雨水进行释放,这样就能够将雨水资源更好的利用起来[1]。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遵循生态环境有限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途径相结合,才能够保证城市蓄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发展性要求,才能够使雨水资源更高效的被利用,并能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除了统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外,还需要协调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城市蓄排水等水循环部分的利用,并且要充分考虑在这个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以转变观念为第一要务,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更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和设计以及创新性的城市建设。

2.以城市绿化为基础的雨水处理现状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于城市道路雨水的管理和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美国首先提出了最佳雨洪管理措施(BMPs),与城市道路绿化最贴近的应该是绿色基础设施(GI)这一管理措施,此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的东西部各州之间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日后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战略指导思想,城市建设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也得到了重视和进一步的发展[2]。

我国早期的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的绿化带通常都会比路面高出一些,这样雨水才不会被流入绿化带中,虽然在道路中建设了带有坡度的雨水管道,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再次利用是起不到最佳效果的,在雨水排放的过程中也只是针对小雨有效果[3]。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暖,各大城市的气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暴雨增多,很多城市都会发生内涝的现象,这便带来了短暂性缺水现象的发生。陈旧的排水系统逐渐被淘汰,但是在解决城市洪涝灾害的时候,我们发现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扩张的太快以及地表透水性过差,对雨水的渗透速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基础排水管道不能够提高自身的承载能力,就会发生洪涝灾害[4]。此外,老旧的绿化带对雨水的处理布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也是对雨水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果雨水在刚开始就得不到直接和快速的处理,就会对整个环境造成影响。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雨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绿化道路景观设计是采用绿化带将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相隔离的,这样行人和车辆就能够互不干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绿化带一般会高于地面15厘米左右,雨水不能够直接流入到绿化带中,而是沿着雨水口直接流入到市政道路的雨水管道中,这种雨水排放模式的目的就是将雨水进行快速的排放,方法非常的简单,但是对于经常下暴雨的城市,尤其是南方的城市,这种简单的排水方式并不适合,很容易造成城市的洪涝灾害,这样不仅给城市的道路通行带来困扰,而且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忽略了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在雨季过后,由于没有持续的补给,旱季地下水资源珍贵,很容易出现地下水枯竭的状况,而一些地区的雨水没有进行净化直接排放,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重新规划道路的绿化建设。

4.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整体的设计中,道路绿化带的作用首先是将车道分开,维持了道路绿化带原有的功能[5]。一般在道路建设中,人行横道是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的,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都采用了沥青路面,透水路面材料的设计是符合国家对于层面材料的要求的。人行横道的绿化带主要采用是设计是单排的植物种植,从而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平衡性。与此同时,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设计受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结构,才能够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

在暴雨较多的城市,地表径流量往往会超出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因此在道路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到雨水的快速储备能力和调节技术。雨水排入调节系统中后,能够减少整体的流量值,经地表结构初步处理后进行储存。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城市,进行绿地建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雨水的再次利用能力,道路雨水进行净化储存后,将雨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最终目的。而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首先要考虑到雨水的净化和渗透的技术,可以通过将雨水排入到城市的绿地中来实现污染物控制的目的。

路侧绿化带是实现雨水汇入绿化带的基础,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运用复合的模式,在运行优化的植物缓冲结构的同时,实现整体结构的有效建设[6]。在路侧绿化带实际建设时还需要结合周围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利用植物缓冲的作用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二次利用,保证了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在路侧绿化带植物的选择中,既要具备降低污染物水平的能力,又要保证植物搭配的合理性,对这些绿化带中的植物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可以保证其观赏性以及设计美感,同时也实现了交通道路的指引。

[结语]:近年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发展,其理论也在城市道路绿色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应用,有效的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排放的作用,保证了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为城市洪涝灾害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刘冰.现代园艺. 2017(24)

[2]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J].王相岚.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4)

[3]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宋琳.建材与装饰. 2018(14)

[4]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实践分析[J].王婷婷.现代园艺. 2018(10)

[5]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宋芸芸.现代园艺. 2016(02)

[6]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J].廖恩浩.水资源保护. 2016(01)

作者简介:

孙筱(1991.8--) 性别,女,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学历,硕士研究生 ,专业:环境工程。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上海市奉贤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郑州市法桐行道树的调查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提升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