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
2019-10-14徐立忠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进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实现事件的科学处置,对维护社会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信息报送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工作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宣传培训、报送制度与技术创新角度阐述面对突发事件时,信息报送工作的有效改进措施。
关键词: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应急信息
引言: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各地突发事件的频发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困扰,特别是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如果出现失误,将会加重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如何正确开展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现实需求,要求人们额外关注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
1.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不足与原因分析
1.1信息内容缺乏准确性
虽然各地设立了信息站,但是当地政府得到的信息内容准确度依然不高,很多内容也缺乏真实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1)各地缺乏专业从事信息报送工作的信息报送人员。各地区虽然建立了信息站,但是缺乏专职信息报送人员,很多干部兼任这项工作,导致自身的工作与突发事件同时出现,二者发生冲突,且相关人员缺乏信息报送工作的专业性,报送的信息无法保证其准确性。(2)信息来源不同。同一个突发事件,如果信息报送主体不同,那么各主体报送的内容也会有差别,如果有关部门没有落实核实工作,将会影响到内容的真实性。(3)缺乏责任制度。突发事件中,信息报送责任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导致信息报送工作无法落实,时常出现漏报甚至是谎报现象[1]。
1.2信息报送程序不够规范
如果人们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信息报送,信息报送工作将会给政府的工作秩序带来影响。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1)人们的意识存在偏差,为了吸引舆论关注,部分人会使用过激的方式上报信息。(2)信访机构公信力不足。虽然各地设立信访机构,但各部门工作依然存在不足,人们没有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忽视了报送程序,经常出现越级上报现象。
1.3信息上报具有滞后性
虽然各地政府部门对信息报送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但是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报送的时间依然存在滞后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如下:(1)民众的素养不高。各地政府没有对人们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工作,对信息报送人员没有展开有效的管理措施,人们很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判断问题的发展趋势。(2)部分地区信息通信不畅通。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们分散居住在广阔区域内,各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且交通不便利,该地又缺乏信息报送平台,因此信息报送工作在时间上有着滞后性。
2.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报送氛围
首先,建议各地政府对人们展开信息报送的宣传工作,让民众对各类突发事件有初步的认识。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媒介展开信息报送工作的宣传,强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重要性。发挥各地党员干部的作用,对其展开现代远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会使用计算机,能够在互联网平台内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其次,建议政府为民众定期开展信息报送培训工作。组织信息报送专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要求信息报送人员了解突发事件中信息报送的范围与时效情况,学会在突发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内,选择最佳渠道进行信息报送,并使用计算机实现信息报送工作的系统化与标准化。最后,针对农村地区,发挥大学生的村官作用。很多偏远农村地区,人们在报送信息时不会使用信息技术,大学生村官可以加强引导,对人们展开指导工作,给予帮助,完善突发事件时间与地点等信息内容,提高偏远地区报送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让社会公众都能胜任这份工作[2]。
为了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的报送信息处理程序,提高信息报送工作的时效性,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安全服务保障,目的政府针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展开详细解读。要求当突发事件发生时,15分钟内电话首报,一小时内书面报告,报街道党政办与综治办,分头报接到分管领导,等待接到书记、主任做出明确指示。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领导与负责人组织人员第一时间感到突发事件现场,完成现场处理工作,处置完成后报送相关材料。最后,报区委办、区政府办,按照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实际情况公开事件处理结果。
2.2完善报送制度
建议政府加大信息报送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对于信息报送工作中需要的基础设施,要求政府进行统一采购,如果资金不足可以出台补贴政策。对于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建议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农村地区网络使用自费,并出台该地区基础网络的优惠政策,拓宽信息报送渠道。
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总结制度。要求信息报送人员每天记录信息报送日志,从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乡镇或街道信息报送人员需要每个月撰写以此信息报送工作总结,通过区域内的工作会议,为相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起到借鉴意义。县级地区需要每半年提交一份关于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调研报告,分析信息报送工作的特点,加以总结,为制定信息报送制度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政府安排专职人员展开信息报送巡查工作,查看以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严格规范信息报送工作的考核制度,建立信息报送月度或年度考评制度。要求当地政府将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中,并以此作为工作指标,对信息报送人员展开评优工作参考。各地政府需要组织有关部门每年评选出信息报送先进集体与个人,党政负责人对此公开进行表彰,使信息报送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工作常态。
2.3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报送效率
建议各地政府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报送号码。建议各地区借鉴国外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信息报送工作制度,采用“一号拨进、分流处置”的方式,将多个号码相结合,创建容易被人们记忆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号码,以此作为该地区的统一专线,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让民众知道该号码。
建议实现突发事件信息的整合共享。通过“智慧城市”“智慧乡镇”的建设,完善“村村通”宽带工程,实现各地区的三网融合,并以此作为基础,创新各地区的社会管理工作模式,借鉴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經验,推动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事件的消息报送,该平台由市级政府信息平台统一管理,信息报送人员利用互联网完成信息的收集,统一提升信息报送的效率。
总结: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要求社会民众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认识,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信息报送,要求信息报送人员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信息报送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侯耀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需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应急管理,2016(08):36-38.
[2]肖峰.如何做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J].秘书之友,2017(05):21-22.
作者简介:
徐立忠,(1971)男,江苏镇江民族,汉族,职称(技师),学历(本科),单位名称(江苏省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单位所在省市(江苏省镇江市),单位邮编(2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