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2019-10-14黄思来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3期
关键词:轮机马尼拉修正案

摘 要: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高职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航海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全面履约而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轮机工程技术;教学模式

基于STCW78/95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补充(2016)对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的适任评估和考试考核的方式采取职能模块化、知识项目化、项目任务化的特点,对动手能力要求重于理论知识。马尼拉修正案注意到了学校教育培训内容与船舶实际技术发展水平的时滞性,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培训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以求增加海员的岗位适任性。总体上弱化了专业基础理论的要求,而强化了船员个人基本海员素质和保持船舶航行安全、保安、防污染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适任评价方法也更加强调认可的经历、经验、培训和演练等证据的获得。这就要求航海院校培养教育重点也应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理论去分析問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来。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突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满足国家海运事业发展和国际航运人才市场需要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整合教学资源以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突出能力本位的特点,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理论课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以岗位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单元

根据轮机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航运企业对轮机员的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将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和学院的教育资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机舱管理能力。按照 STCW公约规定的轮机工程功能模块设置课程,具体的课程内容应按STCW公约适任标准中的职能模块或适任项按“项目化”的要求进行组织。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

将整合的课程单元组成单元任务教学,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岗位能力要求,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系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职业岗位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缩短岗位适任周期。

2.改变传统教学地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地点融为一体,教学中可实现“多媒体理论教学(教师教)--常用机械设备训练(学生练)---实际设备操作(学生做)” 一体化。

将理论讲授包含在项目训练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实际教学中按照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多向思维。用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

3.设计真实的学习工作情景,实施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教学模式

根据STCW78/95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评估考核采用职能模块化、知识项目化、项目任务化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模拟器和校外合作企业等一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实际工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建立真实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保证体系

1.强化专业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本专业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实训室必须装配多媒体教学设施,尽力完善教学设备来满足教学要求,创造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的条件,在教学场所上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和正确指导。建立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具有海船任职资历,即海船轮机长或大管轮证书的高级船员。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航运公司的远洋船舶上工作,挂职顶岗以丰富实践技能,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深化校企合作,丰富教学资源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航海院校因为种种原因教学设施设备有限或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招生规模小,人、财、物等教学资源难以得到补充和完善。马尼拉修正案中增加了船员部分专项技能应在船上训练、记录和考核的要求,这意味着未来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然要与航运企业来共同完成,以后的校企合作必然更加紧密,合作机制必将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教学适应性和企业生产现场资源的直观真实性,带领学生到实船上参观,对照实物或设备进行现场讲解,这样既可很好地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又给了学生许多感性认识,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打造兼职教师队伍,从航运及修船造企业聘请相关技术专家进学校做兼职教师,打造一支由企业技术骨干组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长期工作在本行业的生产一线,在教学中能把企业的最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工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应用于教学实践,必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管理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教学队伍,教学设备和实训室的管理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课程内容设计合理,教学组织完善。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保障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专兼职教师培养与管理,保证教学队伍可持续性发展等管理制度。

4.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建立新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衡量。建立了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的考评指标,一方面实现对学生学习成绩检验的客观公正性,也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态度,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在措施上保证 “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符合STCW78/95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国家海事局对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能有效保证“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高在校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现代轮机管理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祖星. 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

[2]郑学贵. 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

[3]刘波, 赵迎菊. 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作者简介:

黄思来 (1969-)男,汉族,福建泉州人,教师职务,中共党员,本科,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技术.

猜你喜欢

轮机马尼拉修正案
《基加利修正案》
菲律宾·马尼拉
菲律宾·马尼拉
菲律宾·马尼拉(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摘要
简评2018宪法修正案与监察法
关于刑法修正案的思考
决战马尼拉,春季赛16强巡礼
轮机英语趣味性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