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长者饭堂服务的探索

2019-10-14何桂英杨艳秋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3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何桂英 杨艳秋

摘 要: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老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迅速提高。面对前所未有的老龄化压力,广州市政府创新服务大力推行“长者饭堂”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两者相互融合。本文以荔城街长者饭堂服务为例,结合助餐配餐服务推进的特点,从服务的需求、困难梳理及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从具体案例、理论指导、策略分享、经验反思等多角度,为探索社工服务如何更好地参与助餐配餐服务。

关键词:社会工作、居家养老、长者饭堂

广州市老龄化日益增长,长者身体机能逐步退化,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膳食服务需求也逐渐增大,广州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落实,加快老年人时候福利事业发展,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膳食服务、医养结合、家政服务的3+X创新试点服务,以膳食服务为重点开始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荔城街长者饭堂为荔城街辖区内60岁及以上有膳食困难或膳食需求的居民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互助网络,以跨专业服务团队为主力,以长者义工队伍为助力,以社区、学校、企业与媒体多方联动为服务依托,通过营养配餐,提供周一到周五(除节假日)的午晚餐堂食和送餐服务,重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的午晚餐配餐需求,旨在满足有需要的长者膳食摄入、营养健康及社群联络的需求。

一、长者需求分析

增城区荔城街户籍长者人口2.22万人,在庞大的长者人群中,通过大规模的调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结合工作员的服务过程中的观察和深度访谈,了解到長者膳食的需求如下:

1.长者随着年龄老化,身体机能逐步退化,行动力、视力等逐步变差,日常生活中难以照顾自己,需要各方面的协助,特别是膳食的预备。

2.长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期固有的饮食习惯,部分长者会不注重膳食营养。大部分长者患有不同的慢病,对餐饮的要求较高,需要个性化的餐饮。

3.长者对于膳食的观念、环境的认识需要更新。

4.荔城街占地面积很大,长者分布不集中,社区与村、村与村之间的跨度很大,长者饭堂服务的覆盖率很少。

二、社会工作介入长者饭堂探索

(一)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运营服务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1.为有配餐需要的长者建立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多渠道多方位开展长者膳食需求调查,了解服务对象需求,针对长者的身体情况及需求开展堂食服务、送餐服务及助餐点服务,不断完善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并根据长者的需求,为行动不便、预备膳食有困难的长者通过上门评估,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增加长者的关怀和社区联动,将民政政策落实到位,打通最后一米。

2.为社区长者建立非正式支持网络。以助餐点为平台,以服务发动各方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如资金、场地、物资和参与服务,参与到服务当中。依托荔城街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小区公关配套设施和农村老人活动地点等为老服务资源,配合开展长者助餐工作,8个助餐点均依托这些为老服务资源开展。在配送过程中,引入低龄长者参与到助餐服务中,并引入更多志愿者投入“大配餐”队伍,志愿者队伍有38人,他们会协助助餐点的服务、接待、送餐及宣传和探访。

以跨专业服务团队为主力,以长者义工队伍为助力,以多方联动为服务依托,以助餐点为服务平台,引入多元化服务,同时进行服务对象资源链接及转介。服务团队主要以社工、医护人员、营养师、助餐员构成,以长者义工团队为助力,提供多员元化的服务及进行资源链接。每月筛选不同的饮食营养专题知识,通过集体活动形式宣讲,组织和鼓励社区有提升饮食营养健康需要的长者参与,同时设计宣传海报和印刷长者饮食营养宣传单张,派发给有需长者进行宣教在各助餐点的服务及送餐服务中,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同时,发掘到长者的一些需求,如个别长者吃饭后会忘记自己吃过饭记性差的情况,与家人关系紧张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边缘老人,行动不便独自在家的老人等等,针对这些长者会进行资源链接和转介,转介一些匹配的服务资源。助餐点开设在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内,这些点都是老人集中的地方,但在开设助餐点前,老人聚居不多,通过助餐服务切入点,引入饭前手指操、健康讲座、健康测量等服务,营造温馨的就餐环境,提升长者的健康意识。

(二)关注行动不便长者,爱心送餐到户

工作员发现在社区养老的长者面临着吃饭难的困难,有部分长者甚至失去了行动能力,不能走出家门,又面临着因能力缺失不能自行预备膳食,有的是因照顾者因工作需要不能协助长者预备膳食,有的是因经济困难不能吃上满足营养的膳食,所以他们有膳食协助的需求,因而项目在社区内提供送餐上门形式的膳食协助服务,满足其膳食摄入、营养健康的需求。

三、服务的成效

1.培养了一支30多人的长者义工队参与助餐服务

在配送过程中,重点培养和发展低龄长者为志愿者投入“大配餐”队伍,主要协助助餐点服务咨询、申请填表、满意度调查、堂食秩序、助餐点卫生、送餐等,加快建立健全的助餐服务网络。膳食义工队伍达30多人。

2.建立跨专业服务团体,丰富助餐点的服务内涵

助餐服务组建一支跨专业团队,包括社工、助餐员、医护人员、营养师、义工,运用多元化手法,为长者打造优质助餐服务,不仅是一顿饭,同时增加各种服务元素。助餐点开设在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内,这些点都是老人集中地方,但在开设助餐点前,老人聚居不多,通过助餐服务切入点,引入饭前手指操、健康讲座、健康测量等服务,营造温馨就餐环境,提升长者健康意识及归属感。

3.联动党员服务长者

在各助餐点开展党员参与助餐服务,让党员体验助餐配餐的过程,如分饭、送餐上门,带上慰问品和老人一起吃一餐温暖的饭,与老人闲话家常,体会生活的平凡而满足的时刻,体现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结在一起,号召社区更多人关注社区困难边缘群体,参与社区公益服务。

四、服务反思

1.充分发挥社工在助餐配餐服务中的作用

助餐服务在推进期间,配餐助餐的方式中有餐饮企业承接和社工机构承接,对比餐饮企业承接和社工机构承接中,发现餐饮承接的助餐服务中,重点是餐饮的服务,单单从膳食角度来提供服务。而在社工机构承接的助餐服务中,处理提供膳食服务外,会通过收集长者的需求,针对需求提供对应的服务,从身心社灵全方面介入,通过筹措各方资源,整合社区的资源,运用社会互助网络,转介和整合,满足长者的膳食需求的同时,满足长者身心社灵各方面需要,增加长者间社群联络。

2.深化长者饭堂的内涵

长者饭堂服务只是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其中一项服务,除助餐服务外,还有家政服务、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科技养老、休闲娱乐等,在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过程中,长者饭堂无形是提供了一个最快捷的服务铺开契机和服务切入点,膳食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在最基本需求入手,进而聚集一群服务对象,再跟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推进相应的服务,让居家养老服务切切实实能让长者知晓,能让有需要的长者加入到服务中,深化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曦露.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其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南 京师范大学, 2013

[2]龚树林,社区需要“长者饭堂”[N].经济日报,2019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