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2019-10-14王金硕莫艳丽
王金硕 莫艳丽
摘 要:色彩是电影美术设计中的基础组成部分,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让电影情节更加生动,在提升电影艺术本身的视觉语言性方面也作用重大。本文从色彩语言本身具有象征寓意、色彩语言具有的心理暗示功能以及色彩语言具备的形象识别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功能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作出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影;美术设计;色彩语言
前言:美术设计是电影艺术设计中的核心表现手段,同时也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经由色彩、光线、构图以及质感等一系列要素的有机组合,充分展现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是整个影片的背景特征。这一过程中,对于色彩语言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提升电影作品本身的视觉美感,同时在充分体现人物情感以及揭示人物心理状态等方面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功能
综合分析来看,笔者将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功能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色彩语言本身具有象征寓意。在人们色彩感知不断发展过程中,只有结合实际的审美,通过对多种主观因素的深入解读以及切实感受,在实现对思想感情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自身象征性意义的逐步形成。而色彩语言在电影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凭借本身具有象征寓意,强化影片效果。比如:在表现喜庆或者喜悦等主题氛围时,往往选用红色或者其他亮色。
第二,色彩语言具有的心理暗示功能。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色彩的理解,其前提条件一般会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产生相应的联系。而在观察到事物本身的外在颜色时,会不自主的联想到其实际作用,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色彩心理暗示作用的生成过程。比如:人们一看到绿色,自然的会想到自然,进而产生一种宁静或者是希望的感觉;看到黄色或者橙色,会自然的联想到太阳,从而产生一种温暖、热情的感觉等。在电影美术设计中,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就是将这种色彩心理暗示功能不断放大的过程。
第三,色彩语言具备的形象识别功能。在电影美术设计过程中,对于色彩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有利于促进事物本身形象生动性和真实性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对影片故事情况概括或者对于特定事物的总结环节,设计者可以通过对事物象征性符号的合理提取,将其与观众的普遍思想紧密相连,进而为事物形象色彩和符号的分辨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在电影美术设计中,通过对各类色彩语言的灵活运用,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电影艺术色彩基调的确定和特定总体风格的形成。
二、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
(一)多种电影元素的相互融合
电影美术设计过程中,对于多种电影元素的相互融合,可以进一步体现出色彩语言运用的价值。想要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影魅力,除了需要具备较强感染力的故事情节之外,还需要通过对色彩元素的灵活运用,提升影片对于观众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所有的电影故事情节均需要由导演进行安排和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所以仅仅依靠故事情节无法真正将观众代入情境。只有结合影片设计的具体要求,将电影故事情节安排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处理与优化,充分发挥出电影美术设计工作的作用价值,促进色彩与电影两者的有机结合,达到电影与美术诗情画意的设计目的。
(二)强化影片本身的美术效果
针对电影美术设计这一工作来说,除了需要保证其美术设计贴合影片主题这一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影片本身具备的内在精神。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不管是整体方面的电影美术设计,还是部分电影美术设计,都需要在美术设计过程中探寻与自身契合的那个“点”[1]。以《集结号》这部影片为例,为了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观众的观影感受,切实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事实。在具体的美术设计环节中,设计师对人物造型以及画面镜头进行综合处理与全方位的展示。比如:对于演员性格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对多种色彩的灵活渗透,实现影片与美术设计者之间的平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真实传递影片信号,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保证观众的视觉震撼性。
(三)对影片主题产生的烘托
在电影美术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色彩语言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对影片主题进行烘托。以《杜拉拉升职记》这部电影为例,在实际的影片美术设计过程中,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具体体现体现在人物形象刻画这一层面。《杜拉拉升职记》这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相对突出,而女性作为服装消费的核心群体,通过对多种着装色彩以及着装风格的设计,在体现白领一族多姿多彩生活现状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刷新人们对于白领人群刻板的影响。比如:对于人物服装色彩的选择,一般以大红、粉红以及嫩绿等颜色为主。通过对这些色彩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础,烘托了一种时尚氛围。此外,《杜拉拉升职记》这部电影中对于色彩语言的应用,进一步凸显了当代女性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审美理念,使他们自身的思想得以解放,展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2]。
三、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语言运用案例分析
优秀的电影离不开美术设计的支撑,在电影美术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色彩语言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电影情节与静物的融合,同时可以在凸显主题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出影片所要传达的内在精神。笔者选择《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为例,针对影片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语言运行情况做出详细的阐述。《我的父亲母亲》在1999年上映,依据《纪念》这本小说改编,由张艺谋执导,由演员章子怡、郑昊以及孙红雷等主演。该片主要是通过自传性质,针对父母一代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展开回忆。影片中现实部分采用的是黑白表现形式,而回忆部分则更多的是采用彩色表现这一形式,这种设计将现在时的冰冷现实与过去时的美好回忆两者形成较为强烈的反差。
影片中对于色彩语言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借助独特的色彩力量,为观众带去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感官艺术冲击力。第一,利用色彩语言营造氛围,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和回忆两中叙事环境进行区分。导演借助单调的黑白色与丰富的彩色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使影片可以形成其强烈的视觉对比,进而充分体现出女主角本身对于爱情的执着。比如:其中一个镜头是母亲穿着粉红色的棉袄,围着一个大红色围巾在山村中快速奔跑。在荒凉的秋天中母亲这一抹鲜艳的色彩,为这一镜头增添了温暖。在冬天,通过红棉袄与红发卡这一搭配,与天地之间的皑皑白雪产生强烈对比,营造出渴望爱情又希望渺茫的氛围。第二,在该影片中,对于红色的运用强调的是热烈中的哀伤,而黄色主要代表着温馨中的忧郁。在父亲为了实现给学校翻新这一愿望最后不幸去世时,母亲的内心是崩溃的,但电影将画面转向了回忆镜头,借助耀眼的“红色”展现情节。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进一步反映出主人公内心的快乐与痛苦的巨大落差,而这正好与母亲内心矛盾的感情世界相符合,是母亲内心真实的写照。
总结:综上所述,不管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均需要进行综合反思與不断创新,对于电影艺术来说,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其艺术效果,应该在对传统艺术创作形态实施优化的基础上,实现多种形态的共存。同时,设计师应该从兼容并包这一角度出发,对文化情憬高度整合的艺术经验进行考量,在提升自身美学思维的情况下,对色彩语言在电影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剖析,以此来促进影片艺术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班宁秋.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6):246.
[2]孙夕媛.刍议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大众文艺,2017(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