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总装车间智能输送设备

2019-10-14严加勇

西部论丛 2019年33期
关键词:翻转新型

摘 要:上海颐新贸易有限公司(温岭新吉奥汽车有限公司总装项目)总装车间输送系統:承载车身和非承载车身混产线。为了满足生产节拍,非承载车架的翻转设备需要随行(跟随主线—高位地推链及装配台车)的功能。

关键词:新型;随行;翻转;配重;匀速;节能减耗

一、常规翻转机

(一)设计要求及性能描述。1)车架翻转机采用双带式翻转器的结构形式(两根翻转控制带挂接位置:车架前后两端),底盘翻转前,车架上表面距地面高差为 0.8 米。翻转高度确保起吊翻转过程中底盘与台车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2) 车架翻转机具备翻转2吨车底盘的能力;具备防止车架在翻转过程中变形、磕碰伤功能;具备产品车底盘在翻转过程中防滑功能;翻转时间小于20s(括辅助操作时间)。3)车架翻转机钢结构采用地面立柱形式,形式为电动葫芦固定在工字钢上,葫芦下方吊挂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由电机减速机驱动,翻转电机转动时,与该机构连接的吊带随着转动,进而带动车架转动,实现车架翻转。翻转机构上的二根吊带间距可以调整实现不同长度的车架。4) 车架翻转机在翻转过程中软带不得在悬挂处打滑,不得卷入翻转机构内,软带应有防滑锁止功能。5)设备技术配置参数:翻 转 高 度 : 0mm ~ 3000mm   翻 转 角 度 : 180 °翻转速度: 6m/min(以设计为准)。6) 工艺流程:a)底盘线为连续运行式板链,当车架在线体上运行到装配工位时,车架翻转机将底盘夹持吊起,在起吊过程,保持平稳,不能大范围的晃动。b)吊起到一定高度后,将车架翻转180度后停止;翻转过程中,不能出现底盘车架滑动现象,且固定稳定。

(二)关键部件设计选型及说明

1、翻转头的设计

a 电机:功率P(KW)=G车架偏(N)*V翻转(m/min)*(1.2/0.8)/60/1000

注意:G车架偏(N)≠车架自身重量,由于在翻转过程中车架的不规则,重心不稳定,所以往往取G车架偏(N)=0.5*G车架。

输出扭矩: Ma= G车架(N)*0.5W车架(Wmax=1.2m)

根据输出形式选K系列电机(SEW),功率、输出扭矩、速度选定电机型号:KAF87DRE90L4/M1B/BE2/HF/0°/na=8.2rpm ,M=1740Nm/1.5KW/ fb=1.55 带制动,手动释放;

b 翻转链条选型:根据1.5倍车架的自身重量动载荷选用: GB/T1243-1997  滚子链40B P=63.5 。

2、提升葫芦的设计选型

受车架在翻转的瞬间冲击力的影响,Tmax=(1.5~2)*G车架+2G翻转头

双葫芦设计,故取2T的葫芦2台 st50e42sm11(斯太尔葫芦)

3、钢构及承载梁设计

立柱:根据立柱强度校核(欧拉公式),η:压杆的稳定系数:(PI/μ)2

承载梁:根据单跨梁计算校核公式,跨度6米,选25a工字钢。

总结:原有翻转实现了提升+翻转的功能,满足工况的车架装配。

二、新型随行翻转机构

(一)工艺流程及随行设备基本参数要求

1、工艺流程描述:通过电动葫芦将缓存区车架吊装直接落在底盘装配线,放在前后两个支架小车上,依次装配平衡悬挂、阀类、管线路、前桥、后桥、传动轴、供气单元等,运行到底盘装配线第5工位时,底盘被车架翻转器吊起翻装180度后,落到地面底盘输送支撑小车上,空支撑小车通过升降机和移栽机上升至空中返回线,空台车通过返回线运输至车架线上线端,通过升降机和移栽机将空台车转运至第一工位。如下图仅供参考:

工艺方案如下图:

2、随行设备基本参数说明

车架线生产节拍:7.5min。 工位间距:7m。

工位数:10工位。 运动方式:连续式。

运行速度:1m/min,0.8~2变频调速。

(二)随行翻转机构的设计要求及特点。a  为了满足连续运行的输送要求,满足生产节拍,该翻转机必须随行;b  为了克服常规翻转机构在翻转过程中不稳定,有瞬间加速度行程的冲击,将原先翻转头结构优化为齿轮翻转:全程翻转匀速圆周运动;在竖直瞬间由夹紧装置进行锁紧,减少瞬间俯冲动量;c  提升优化:采用滑架+配重的方式,导轨限位进行升降,与代常规的葫芦无限位的升降方式相比,优势比较明显:<1> 在升降的过程中,X、Y方向的自由度被限制,而且升降过程是有:启动—加速—匀速—减速过程。这样可以减少初始和到位状态的冲击力对设备自身刚性的危害,满足变频调速的需求;<2>配重的的利用,降低电机的能耗,节能减耗;d  为了满足工况连续运行的需求,整个翻转机构相对车架高位地推链的运行必须同步、随行,这对电气的控制要求比较高。车架在翻转的同时,整个翻转机构在X方向保持与地推链匀速同步运行,在接车和放车(接车和放车的台车均有销定位)准确性都得以保证。

综上,新型翻转机构的开发和设计,克服了常规翻转机构多个缺点;对于输送智能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起到促进的效果;同样对配套设备和电气控制提出了较高的配套要求。对机械设计创新、输送设备的智能制造的发展起到舔砖加瓦的作用;对节能减耗、降噪、降低劳动强度起到积极的源头控制效果;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淑珍.《机械工程师》2011年第5期—车架翻转机构的设计

[2] 周华 吕毅 《装备制造技术》 2008年04期—汽车车架焊接翻转平台的设计

设计标准

1)JB/T3929-99《通用悬挂输送机技术条件》等国际和行业标准。

2)GB50270-98《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5)GB50015-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作者简介:严加勇(1977-12-05),男,江苏省无锡市,学历:本科,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

猜你喜欢

翻转新型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浅谈一种固定板可翻转式压力机的应用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的研究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新型防冰雹车衣设计
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