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2019-10-14徐大众
徐大众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猜测,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和推理等活动,进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引 言
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目前,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学生数学成果的检测,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多元化的解决问题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们要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究,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效用,改变传统的教材模式,使得新课堂焕发光彩。
1培养学生综合建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我们发现与低年级教材相比,其在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连续的两问,需要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可以说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为此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取信息是关键,理解其含义也很重要。为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使用列表格、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信息的获取。以“倍”的问题解决为例,学生可以使用线段图或直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取信息。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教材中安排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叠加组合、连续建模才能解决问题。例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菜地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有的学生使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先由已知“长8米,宽5米”的信息得出长方形的一组邻边长度后解决长方形周长的问题,这也就解决了“篱笆长多少米”的问题。接下来,在此基础上叠加新条件“菜地一面靠墙”,通过建模“篱笆长度=长方形周长-靠墙那条边的长度”得出“至少”需要多少米的问题。
2贴近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实效
数学学科与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数学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离开了生活数学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需要,并坚持核心素养培养意识,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角的度量”教学,首要任务是了解角度基本构成,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端点组成。在了解角的构成中,关于射线的理解是关键。为此,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设计,采用辩误法引导学生认识射线。首先向学生出示一块三角板,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板,选出其中一个角,分别标注端点和两条射线。很快,有学生对多媒体标注提出质疑:三角板的两边不是射线。紧接着,让学生阐述理由,并进行正确的标注。学生将标注从射线变为线段。这个环节,由于援引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教具,降低了学生与学习道具之间的距离感,也节省了学生熟悉教具的时间。在方法上由于采用辩误法,用错误案例为引子,引发学生质疑,从而引导学生借助自主学习,对线段和射线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强化学生射线和线段概念,为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3融入美育,提升思想美
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认为应当从小培养学生对美的不懈追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理解美的能力。现代教育更是如此,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将美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中的美育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数学中随处可见的对称美、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传统美德教育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对称美,在数学中尤为讲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和应用。在几何形体中,轴对称图形是体现对称美最典型的代表。在运算规律教学中,有公式的对称美,如运算律中的交换律:a+b=b+a,a×b=b×a;有数字的对称美,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计算结果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数学中的美不仅存在于种种对称中,更深刻体现在古人的智慧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优秀民族,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1500多年前,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将圆周率计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1000多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小数最早也是由我国提出和使用的……古人的智慧代代相传,无时无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在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
4营造趣味性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专注力不够,理解能力不强,生活阅历缺乏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式要更童趣、更好玩、更直观。所以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1)讲课语言要生动有趣一些,比如针对一年级孩子,可以说数字宝宝,数学王国,请小勇士挑战一下等等。2)使用课件教学。孩子上课的同时,像看了一集动画片,所以很有吸引力。可以把一整节课编成有关联的动画故事。3)多用一些教具,比如数字卡片贴等,颜色尽量丰富多彩。4)多变的课堂模式。偶尔来节小组课让孩子分组比赛一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结 语
总之,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一个问题本身,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课程中的问题来经历、探索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勋.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養[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1).
[2] 孙劲松.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指导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5,(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