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探索

2019-10-14佘晓庆

锦绣·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摘 要: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内地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比逐年攀升,从而也对内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因其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地域特色等因素形成了有别于汉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以致远赴内地高校求学之路不太顺畅。本文将着眼于内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碰到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薄弱、校园生活融入性差、群体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等问题,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期维护校园安定与民族团结。

关键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远赴内地高校求学。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风俗习惯、语言、受教育水平与内地汉族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一时之间难以融入内地高校的校园生活,学习方面也较为吃力,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主观上不愿寻求老师和非本民族学生的帮助,以致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一度陷入“教师爱而不能助,学生自己抱成团”的尴尬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就要求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内地高校积极践行党的民族政策,必须寻求更加细致、更加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这对于维护边疆的稳定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呈现的矛盾

(一)求知欲与学业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

少数民族聚集地大多位于边远地区,由于其地域分布、经济发展的局限,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虽然国家针对少数民族高考生给予了很多的教育倾斜扶持政策,但进入大学后,相较于内地学生而言,缺乏系统优质教育熏陶的少数民族学生明显力不从心,毫无竞争优势。尤其表现在英语、计算机等科目的学习上,更是基础薄弱,徒增许多心理负担。一方面,远赴内地求学的目的是希望借此机会弥补不均衡教育资源的短板,接受内地高校更优质的教育。通过努力学习,提升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素养,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学业基础差,再加上习惯民族语言的教学环境,忽而转变为汉语教学,语言沟通上也存在不少障碍,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压力很大,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度,也不能快速理解吸收各门专业课的复杂内容。

(二)想融入与融入渠道缺乏之间的矛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表现为风俗习惯、信仰、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都不相同。而内地高校学生大部分是汉族学生,作为少数外来的其他民族学生而言,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融入到汉族学生群体中,与汉族学生共居共学共乐。首先是集体住宿,生活习惯的明显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跟汉族学生在作息、饮食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彼此不了解的两个群体极易产生隔阂和矛盾;其次,汉语表达还不是那么准确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跟汉族学生沟通时也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彼此不能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造成很多的误解。不远万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

(三)保持民族意识与群体自我意识过强之间的矛盾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接受了宗教教育,受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他们往往有比较狭义的自我民族认同感,认为只有信仰相同,才能彼此交往,才能彼此信任。基于这种民族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老师,不是同宿舍的室友,不是同班同学,而是学校里其他同地区或本民族的学生,他们倾向于抱团取暖,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活动群体。遇到困难时不太愿意主动寻求老师或者其他民族学生的帮助,而是找同地区或是本民族的学生帮忙,不太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而热衷于组织和参加诸如老乡会等自己群体的活动

二、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

(一)真心重视,细化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体制。

从“一档一人”着手,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学生各类档案,并以“结对子”的方式做到从入学到毕业一对一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惑。针对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除设立个人情况档案、家庭情况档案外,还要设立学习情况档案,學生活动档案等。档案中详细记录学生受教育背景,学生来源(民考民、双语还是民考汉),力求完整地记录整个大学时期的成长轨迹。同时不仅要做到“一人一档”,更要做到“一档一人”。“一对一”结对子,从书记、院长到辅导员、班主任,每人负责跟踪关注一个少数民族学生。整理档案的过程中,结合该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培养方案,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生也能因此逐渐找回学习地信心,找回学习的动力,在求知路上不再有任何疑虑。

(二)悉心关怀,拓宽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大学生活的渠道。

社交软件的成熟,社交平台的多样化为少数民族学生融入校园生活提供了有利的交流交往交融的沟通环境。内地高校可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组建群聊小组。这种交流方式更易于被汉语表达不流畅的少数民族学生所接受,通过设置温暖别致的群聊名称,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加入,并时常在群内发布一些关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小贴士、小知识,不经意间普及推广民族知识。不同民族的学生也可通过群聊分享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并形成自觉尊重他族文化习惯的良好风尚。

三、结语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让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内地高校只有在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特点,才能切实解决管理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才能让各族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同时,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王颖.高职院校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法治与社会,2016,

作者简介:

佘晓庆(1989-),女,汉族,湖北随州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五心法”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XGJPG2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