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问题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
2019-10-14李晓航
李晓航
摘 要:在现如今的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重点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问题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从不同的角度优化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致力于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进而强化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教学;核心素养;应用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意识与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问题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基于此,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与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切实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问题教学进行详细的研究,注重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初中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其阶段特征,并了解他们当前的地理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促使问题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故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核心素养下问题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一、问题设计
对于问题教学而言,问题设计是基础。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要想让问题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前合理设计问题, 并且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到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地理问题设计。
(一)增加问题趣味。问题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而要想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就需要在问题趣味性上多花心思。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趣味性的问题比单纯的知识性的问题更加感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在研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趣味问题设计进行一定的研究,将之与地理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问题设计时,我从白山黑水的角度进行了趣味问题设计。具体来说,在很多学生的印象里,山是青色的,水是透明的,而“白山黑水”会打破他们的认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我给学生设计的问题是:同学们,有一个地方,山是白的,水是黑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只存在于故事里?在问题教学中,这些问题会率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
(二)合理控制难度。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种多样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不过,在地理教学中还需要特别注意,问题并不是难度越大,效果就越好,难度过大的问题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还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也达不到能力锻炼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当前的地理学习能力合理控制问题难度。
还以“‘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为例,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东三省的位置、范围,归纳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也需要掌握维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本区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但因为学生之前对东三省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会将问题与图片结合起来。多样化的图片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辅助思考的作用。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问题教学的效果会得到一定的优化,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问题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堂之上,运用问题进行教学,需要注重方式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思考的空间,所以,教师应当在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课堂问题教学。
(一)独立思考。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是进行问题教学的基础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并在学生思考时,尽量减少干预,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探索和分析。在学生的思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指导,也可以是思考方法方面的指导,等等。通过思考与指导,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思考。
例如:在进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教学时,我采用了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大部分问题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如:黄土高原的东西南北的边界在哪里?包括哪些省份?这样的问题较为基础,但同时也是认识一个地区基础问题。在学生根据地图进行思考之后,我找学生来进行了回答,其他学生可以在这位学生回答完毕之后,进行补充或者纠正。在问题解决之后,我告诉学生在地理上要认识一个地区,认识其地理位置和范围最基础的方面。通过这样的问题思考和总结,学生的地理学习力会得到提升。
(二)合作思考。对于问题思考而言,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合作思考也是重要方面。也即是说,初中生的各方面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合作思考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聆听其他同学的看法,从中学到自己想不到的方面,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合作中,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对他们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在问题合适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思考。
还以“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思考,合作可以让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和深刻。比如:黄河给文明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在合作中,有学生提到了经济以及土地种植,也有学生提到了特色民居,等等,他们积极发言,互相补充,合作效果极好。由此可见,适当的合作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他们的能力发展。
三、问题延伸
对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而言,这一阶段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基础,是面向所有学生而设计的。不过,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仅仅进行地理教材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有计划地给学生进行一定的延伸。也即是说,教师在运用问题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延伸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且,在运用延伸问题时,为了提升问题的吸引力,教师应当对问题的提出时机进行灵活的把握。
例如:在进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时,在基础的教学结束之后,我给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延伸。 具体来说,我让学生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更有效的销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食物。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思考的角度有很多,比如直播销售、产品组合、优惠销售等等。通过这样的延伸问题思考,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延伸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在学生的受教育生涯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生的素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问题教学的妙处,并巧妙地将之运用在地理教学中,让问题带动學生的思维,深化他们的学习,进而促进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他们之后的发展蓄力。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赖小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
[2] 张慧.初中地理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 门思思.基于问题教学的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