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对老挝的启示
2019-10-14高金
高金
[摘要]老挝地处亚洲中南半岛,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在老挝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外来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老挝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发展面临很大的传承危机,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老挝本国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优势。中国是老挝的邻国,中老两国睦邻友好,还有共同的社会制度,同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快,合理借鉴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并将其科学地运用到老挝的有关伦理文化保护性政策法规中去,符合老挝的实际需求。分析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和特点,针对现阶段老挝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将使老挝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伦理文化;老挝
[中图分类号]B82;G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5-0108-05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国人民与政府应当注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也就是每个民族发展自己的文化优势,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与借鉴、通力合作以实现文化共赢,才能使各民族共同进步、和谐发展。老挝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是老挝人民,更是整个人类多元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老挝民族传统伦理文化及其保护的研究对于协调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老挝的民族伦理文化其核心是以佛教伦理思想为主,是佛教伦理思想与老挝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并且经过时间的融合,形成了具有老挝民族特色的伦理文化。由于老挝民族文化能够把外来佛教文化融入到老挝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并且紧密结合为民族本土文化,这种民族文化经过了历史岁月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最适合老挝民族的文化形式。老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间的联系是通过共同文化的纽带,这种民族文化起到了融合的作用,增强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并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本文从科学的角度,以更好地保护老挝的民族传统伦理文化为研究方向,分析现阶段老挝民族伦理文化保护传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促使老挝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
一、老挝民族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老挝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拥有了自己灿烂的文化,那些融汇在其宗教信仰、礼仪习惯、语言文字和民俗艺术中的种种表现,就是其历史与民族伦理文化的结晶。在老挝的发展历程中,佛教已经深入到老挝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与老挝民族融为一体。而在老挝人的一生中,佛教信仰也如影相随,在各种节日习俗中,更是把佛教信仰揉合为一个整体。其中,佛教对老挝语言文字的创建、国民气质的养成、社会结构的组织和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佛教在老挝人心中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佛教的诸多律条已经成为老挝人民的道德准则,也是老挝人心中隐形的法律。在佛教教义的引导下,老挝人民大都善良淳朴,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很好地维护了老挝的社会风气,促进老挝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同时也给老挝带来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佛教使得老挝各民族统一,增强凝聚力;也使得老挝成为了国际较为安全和谐的国家。可见,佛教伦理文化在老挝公民道德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增强了老挝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推动老挝社会稳定向前发展。在老挝,佛教的伦理道德、业报轮回思想、十善十恶标准是大多数人行为的基本准则。老挝的民族文化艺术大多数是民族风俗习惯与佛教文化相融合的产物。老挝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在佛教文化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老挝历届政府执政过程中都将佛教视为国教,因为佛教可以团结人民、宣传群众、维护国家团结和统一。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建国以后,不断地寻找佛教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充分深挖“佛教的特殊作用和其在老挝社会中的影响,将佛教教义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老挝民族和睦、社会安定、政局稳定的局面的形成,得益于多年来老挝政府不断地对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
佛教在老挝被人民革命党和政府给予较高的社会地位,老挝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方面的政策均较宽泛。群众性、民族性是佛教在老挝的特性,同时,佛教在老挝的文化领域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老挝政府在佛教寺庙和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协调佛教和政治间的关系,联通佛教和老挝政府的职能,使二者有机结合以促进老挝社会文化的发展是老挝政府和佛教界共同的心愿。佛教在老挝文化中深深地扎根,具有独特的社会影响力。佛寺曾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兼学校功能的,现在一些地方寺庙还是如此。孩子们在寺庙中学习佛教的同时,也接受各种实用知识的教育。再者,许多老挝村落将佛寺当作讨论和决策公共事业的场所,老挝官方的行政命令,若要最有效地让民众接受,时常需要通过佛寺来做再次的引導。总体来说,老挝党和政府能较好地处理与佛教界的关系,但是不能忽视把现代科学理论引入佛教界并进行普及,同时要将佛教界置于法律与政策的监管之下。从1991年至今,老挝关于佛教文化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法律规范佛教的相关活动,让老挝民族信仰有所保障,真正做到依法治教。相关法律的完善使得政府的政策更贴合老挝的国情,并且对于外来宗教的干扰有一定的规定,将外来文化的干扰进行了划分,旨在使法律和宗教同时为老挝人民服务。
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处理政党与佛教的关系中,成功之处是并非所谓的政教合一,而是始终采取积极作为的态度;人民革命党在利用佛教的同时,不对佛教惟命是从,更不是不管不顾或盲目相信。在佛教活动中,坚决维护党的主导作用,将党的思想作为核心指导贯彻到佛教相关事务中来。把党的先进思想贯彻到佛教政策与原则的制定中,用党的先进性去规划佛教的发展方向。惟有如此,方能有效地善用佛教,使社会与佛教和谐发展。
二、老挝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挝民族的传统特色工艺和文化,要么濒临失传,要么后继无人。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文化消费观念,让许多老挝年轻人在文化上更喜欢选择接受西方快餐式的文化,把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当作是最新的潮流与时尚,因此对本民族的文化自然就少有兴趣。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深入发展,老挝的文化生态与民族文化都受到冲击并发生巨变,最明显的例子,许多民族文化遗产已无人传承,许多传统技艺除了老一辈技师外,也无人愿意继续学习。
老挝相对落后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模式,由于资金、技术、人员有限,目前老挝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与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都需要更新与提高,这也是老挝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上少有成效的原因之一。老挝民族文化因过度商业化开发而失去原味。经济全球化与消费市场让民族生态文化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商品,成为了商业资本角逐的目标,民族文化开发进入了市场化。这对文化本身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运作得好,可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但如果运作过度商业化,则会使民族文化流于表面形式。老挝的民族文化也同样蕴含着自身的独特的价值,但目前政府对自身民族文化进行过度商业开发缺少对自身价值内容的挖掘。
老挝的民族伦理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由老挝49个民族的文化组成。每一个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本民族的独特风采,也成为作为整体的老挝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老挝人有共同的文化主体,但具体到各少数民族成员,他们又同样深受本地民族文化影响而具有不同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所以,保护和传承老挝民族伦理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到现代化冲击的时限相对较晚,老挝民族文化在老挝受全球化与现代化影响之前并未经受多少冲击,因此是一种原生性比较完好的文化,也正因受到的冲击较晚,在全球化的浪潮袭来之后,其所受到的冲击就显得更加猛烈。因此,在很多时候,所谓保护文化多样性,更多指的是指保护文化生态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多民族决定了老挝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单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不平衡,在老挝各民族的伦理文化之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傣族、佬族和泰族是老挝各民族中分布地区最广、人数最多的民族,他们讲同样的语言,同样信仰佛教,并且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惯乃至文化活动、伦理体系,在民族伦理文化的贡献上,也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如对语言文字的应用与传承,对民族衣食住行的保护,对佛教文化与建筑的传承,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因此,也就自然比较受到人民革命党和政府的重视。虽然如此,我们不能无视或否认老挝其他的几十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它们同样璀璨多样、极具特色,它们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也同样面临着传承难、保护不足的问题。对此,尽管老挝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但具体到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还基本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系统的法律保护,在保护和传承的宏观认识与具体做法上都存在在着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思维固化等问题。
三、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独特之处及核心经验
伦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为伦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引导本民族依照伦理文化去规范自己的生活,规范自己的生产和发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的国家领导人会有着不同的治国理念,在中国,历代的领导者都在追求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好局面,实现既定的政治目标,可见,统一的文化发展理念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稳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治国方针。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个民族都有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历史上来看,中华各民族间文化的融合情况良好,互相尊重并且相互依存。在当代的传承过程内,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多民族和谐发展,采取包容的态度将多种文化思想意识达到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56个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在坚持主导思想统一的前提下,允许文化多样性发展。首先,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坚持文化平等,尊重文化发展之地域差别使各民族以发展为同一路线,接受文化多样性存在的事实;其次,在坚持主导思想统一的前提下,加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和学习,从而站在更高视角,通过各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可,增进其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和谐统一。主导性和多样性共同发展,对于中国伦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导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主导性以多样性为基础。这其中,文化多样性以主导性为方针,这就意味着需要坚持一个主导思想,其他文化依附于主导文化存在,从而将多样性文化发展统一化,更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伦理文化“以人为本”,关注人与人的发展关系,从团体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问题,以共同的群体利益为主导并实现其价值。中国传统的群体主义伦理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与注重个人素质与发展潜能的区别。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封建朝代,对于中国伦理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独有的作用。虽然每一段历史主流文化都不一定相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演变,儒家文化始终会由于汉族庞大的人数占据文化的核心。在每一个历史朝代,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將这些文化从表现形式到实质内容进行思想的统一,才能使民族文化在国家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核心经验为:
1.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中国有56个民族,因此存在多民族以及多元利益诉求,这一现实决定了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必须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体现多样性。坚持多样性就是正确对待各民族的文化。首先,中华民族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是坚持文化平等,接受差异,克服民族狭隘心理,承认各民族存在不同文化的客观现实。其次,增强民族间文化交往,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价值和形态间的交流、借鉴和吸收,从而增强文化间的认同,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如此,主导性和多样性有机统一于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整个过程。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多样性与主导性统一,引领多元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多元和谐的文化发展局面,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
2.注重群体与个体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注重人伦关系,从群体的角度出发看待和分析问题,关注群体的利益和价值实现,强调整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更重视群体的秩序,认为人只有在社会伦理关系中才会获得自己的规定性、价值和尊严。个体虽然是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需要服从社会群体和全局的规范要求,确保社会正常有序、和谐稳定。受到以群体为本位的伦理型文化观念的影响,注重社会群体关系和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伦理文化鲜明的特点。
3.以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为要旨。民族关系作为多民族国家内部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民族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力量之源。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立足于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并通过互助来实现的。“团结和睦”这一概念是中华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进程中对于民族关系更加全面的概括和理论引导。
四、中国伦理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对于老挝的启示
老挝有49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同差异的民族伦理文化,这一点与中国相似。在中国,和谐统一融合的民族政策使得各个民族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共同认同。老挝国家可以有效借鉴这一点,在“尊重各民族差异、多样包容”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民族政策来支持老挝各民族伦理文化传承与发展。
1.老挝政府需要有效引领各民族伦理文化发展。老挝政府需要树立“平等、包容、多样”的民族伦理文化价值观,实现新时期民族政策有效转型,加强对于各民族伦理文化在政府导向方面的政策引领。老挝民族伦理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管理。所以政府要有效运用国家的影响力和公共权力制定有利于老挝民族伦理文化发展传承的政策与法规,同时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与宣传力度,为民族伦理文化传承提供综合保障,在全社会形成传承民族伦理文化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社会大众积极了解、保护、弘扬本民族的传统伦理文化,从而使得民族伦理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与观念深入全社会。
从老挝中央政府下达政策指令传递到各级机关开始,强调要突出管理的有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民族伦理文化传承和社会先进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对于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监控,要持续加强行政管理,从多方位的角度进行传达,要使广大老挝人民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活动中,从保护和弘扬民族伦理文化的角度出发,尊重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理念,要让媒体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并正确报道民族文化发展方向和传承思想。老挝的人民革命党需要主导政府力量,协调分工,明晰发展方向,才能达到目标和责任的具体统一。将民族伦理文化传承与先进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借鉴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经验,以文化发展的成果为方针再回馈给社会是最合理的途径,才会实现理想中民族伦理文化的繁荣发展。民族伦理文化传承不是单一存在发展的工程,资金支持是其发展的后备力量,发展路径与政府财政支持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动,控制所有的资金流投入文化建设领域,并且要广开渠道从多方面增加资金以支持民族伦理文化传承,加强伦理文化向前发展的力度,推动文化企业与国际化接軌,使其能够稳步发展,力足从根本发展趋势上建立新的发展途径。
2.唤醒老挝国民的文化自觉性,有利于民族伦理文化传承。老挝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复杂多样化历史文化,它既具有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古代宗教文化的渗入。在佛教文化与老挝传统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形成了老挝民族自身的伦理文化。以佛教文化为主的老挝民族伦理文化是一种深入内心的精神文化,在老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处在老挝民族文化的核心位置,老挝民族伦理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人文思想是老挝国家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老挝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依托。所以通过大力弘扬老挝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可以唤醒广大国民,提高自身的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提升对于本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认知,从而强化对于本民族伦理文化的热爱,更有利于老挝民族伦理文化的传承发展。
需要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分类并且对比,随后进行文化反思。确定哪些文化能适应现阶段老挝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大众的生活,只有从思想认同的理念中担负起传承的职责,才可以顺利诞生民族文化自觉。要使民族伦理文化的普遍性提高,加速推广并且使大家了解什么是老挝的民族伦理文化。认识了解是认同的基础。对于广大普通民众他们还没深刻意识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只有认同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后,文化才能顺理成章地得以延续。而在这一过程中,要用简单易懂的、贴近于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说明,才能增强人们接受度以达到说服力。
3.要积极发挥精英作用。知识精英是民族伦理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知识精英对思想的创造、诠释与保护是文化认同在大众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老挝民族伦理文化自觉传承至关重要的推动者。老挝民族伦理文化是经过几代知识精英不断吸纳总结和改变凝练出来的,只有连续不断通过知识精英对思想创造的层层完善,深入地诠释,有效地将精英文化与公民文化充分融合,公民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民族伦理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文化自觉。所以,先激发知识精英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底气,通过文化的多渠道选择,形成对传统文化思想认同,才能继续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才能进一步提升文化的潜在价值。
4.要多方面提高青少年对老挝各民族伦理文化兴趣的认同。由于全球化信息流通的加大,使青少年群体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渴求度在逐步加深,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些青少年距离自己本民族的伦理文化越来越远,抵触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内容,甚至从心里瞧不起本民族的伦理文化。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对老挝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培育和传承,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普及民族伦理文化内容,提高他们对老挝民族伦理文化的兴趣,并提升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感,以心里敬畏的态度,行使自己对于本民族伦理文化发展的个人使命。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的存在对于特定的民族及特定地域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保护和弘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其他民族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本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保障和促进老挝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更有助于老挝社会的长久统一与稳定。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对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道德规范,通过国家制度层面来规范民族伦理文化,从而使得自身民族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参考中国保护与传承民族伦理文化的特点、经验等,可以对老挝有所帮助,为老挝民族伦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未来指明方向。老挝现在实行改革开放,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期,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相信在老挝政府的政策推进下,通过借鉴中国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经验,老挝自身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保护也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与成就。
[参考文献]
[1]申旭.老挝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
[2]陈建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伦理[J].东南亚纵横,2007.
[3]邓佑玲.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挑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常延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