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视域下哈尔滨城市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研究
2019-10-14岳亚丁健
岳亚 丁健
〔摘 要〕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包含有消费与生产、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哈尔滨被誉为“音乐之城”,其音乐文化产业比较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以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为切入点,分析哈尔滨音乐消费的现状,并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指导,对哈尔滨音乐文化产业建设提出新的思路,从而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大众音乐;文化消费
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重要环节之一的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环节,它对生产、分配、交换起到一定影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是将消费置于社会生产之中,并且马克思认为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消费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消费还能够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效用。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理论阐发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尤其是其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理论、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辩证关系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认为生产决定消费,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音乐文化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音乐文化消费则包含有物质消费、精神消费,无论哪种消费情况,其音乐文化产品必然是由物质生产而来的,因此,音乐文化生产就决定了音乐文化消费。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前提就是演出场所上演的音乐文化作品,唯有创作出音乐文化作品,人们才能够对其进行消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指出生产还决定了消费的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借助互联网进行音乐文化消费,例如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唱吧、全民K歌、抖音短视频、喜马拉雅等程序也可以进行音乐文化消费,总之,生产能够决定消费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认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音乐产品必须经过消费这一环节才能体现出价值,没有消费,生产也就没有了意义。其二消费能够促进生产,人们在研究消费时,才能总结出什么样的音乐文化产品是人们所喜爱的,在下次音乐文化创作时,就会有所选择,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生产。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认为消费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们之所以进行消费,首先是为了满足自我的物质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年-1970年)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生理上的需要是人的第一层次需要,而生理层次中的水、食物、睡眠等都是需要消费才能得到满足,也就是进行物质消费。而音乐文化消费则是更高层次的需要,它是在人们基本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更高追求的体现,而音乐文化在大众的消费过程中,能够提高大众的审美价值、道德情操、文化内涵等,因为音乐艺术具有“美育”的功能。
总之,音乐文化生产决定了音乐文化消费,音乐文化消费反作用于音乐文化生产,同时,音乐文化消费能够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作用。
二、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现状
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是指在哈尔滨地区,人们对音乐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欣赏、占有和使用等,是以一定的物质消费为前提和基础的。也就是说,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内在的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它包含有对音乐文化本体的消费;其二,它还包含有对音乐文化产品相关服务的消费。
在厘清哈尔滨文化消费这一概念后,笔者梳理了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场所,他们主要有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哈尔滨音乐厅、工人文化宫音乐厅、哈尔滨国际会议展览体育中心、黑龙江省歌舞剧院音乐厅、哈尔滨青年宫剧场、华融剧场、俄罗斯皇家金色剧院、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等。除上述之外,哈尔滨地区的酒吧、KTV等娱乐性场所;新闻电影院、刘老根大舞台等二人转演出场所以及音乐节临时搭建的场所等都是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场所。研究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将这些场所考虑在内的原因是,这些地方主要是大众对音乐文化产品服务、劳务的消费,属于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范畴之内,因此,将其纳入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研究领域具有全面性、总局性的特质。
纵观当前哈尔滨音乐文化消费场所,我们可以发现哈尔滨音乐文化消费现存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上座率较低、售票情况不佳。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物质前提就是购票,只有先进行购票才能对音乐文化产品进行消费,一些剧院常常进行赠票活动,赠票确实能够起到提高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养成了人们不购票的消费习惯,长久下去,人们会对音乐文化的价值产生不确定心理,认为音乐文化“不值钱”。第二,消费场所鱼龙混杂、消费环境有待提高。在哈尔滨一些娱乐性音乐演出场所,经常会出现“加座”的现象,对其他的消费者会产生视线上的阻碍。第三,音乐文化教育功能下滑、音乐文化辅助性材料建设不强。在二人转、KTV等娱乐性音乐文化消费场所中,经常出现价值取向不高的音乐作品,价值取向不高的音乐作品表现为低俗化,丧失了音乐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于一些剧院,因其以上演古典音乐为主,人们对这一作品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等了解不够,常常会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而这些演出场所的背景字幕、演出作品简介等辅助性材料做得又不够全面,因此,人们对作品本身的关注度降低。
其實,在哈尔滨音乐文化消费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哈尔滨音乐文化产业建设的问题,因为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设就包含有生产、消费这两个重要的环节。
三、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产业建设的路径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进行阐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音乐文化消费与生产、音乐文化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哈尔滨音乐大众文化消费的现状背后,是音乐文化产业建设的缺失,在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对哈尔滨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第一,积极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音乐文化产品,丰富音乐文化消费的对象。音乐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的前提,为避免低俗化、过度娱乐化等价值取向不高,以及“曲高和寡”的音乐文化产品出现,在音乐产品生产环节就要做到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市场性相协调统一,既要使得音乐文化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要做到大众喜爱,这样的音乐文化作品在满足“上座率”的同时又能够保持自己的艺术价值,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积极营造出适合音乐文化消费的消费环境,音乐文化消费环境不仅仅是指没有观众大声喧哗、没有观众随处走动、没有观众交头接耳,最主要是通过对灯光、LED屏幕、温度等各种因素的控制,为大众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文化消费环境。第三,坚决抵制不购票行为,音乐文化的价值体现之一就是门票,人们通过购买门票来肯定音乐文化的价值,而音乐文化消费的前提就是人们购买门票,如果大众不购票,则大众无法体会到音乐文化产品的价值。第四,借助多种辅助性材料,帮助受众理解音乐文化作品。剧院、音乐厅可以通过LED屏幕实时讲解音乐作品,帮助受众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其次,在人们进入演出场所前,可以发放音乐作品介绍的相关节目单;最后,剧院、音乐厅的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新浪微博、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对音乐文化作品的相关知识进行辅助性讲解,从而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之城”哈尔滨的大众音乐文化消费行为及音乐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在购票、音乐文化产品创作、音乐文化消费环境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世界的两个重要手段,而作为音乐文化消费主要场所的剧院、音乐厅等,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其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要起到音乐美化心灵、音乐完善人格的社会作用,从而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视域下哈尔滨城市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研究》(项目编号:18YSE611)和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哈尔滨大众音乐文化消费研究》(项目编号:2018B06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