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2019-10-14童玲张巍曹小清尹慧仙

决策探索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思政教育网络

童玲 张巍 曹小清 尹慧仙

【摘要】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本文主要论述了其挑战与创新,希望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网络;思政教育

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现阶段,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介备受年轻人欢迎,其发展速度快,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相关统计显示,手机网民人数中,青少年占比最大,且高校是应用网络最为广泛的场所。所以,深入研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并进行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

当前,对于网络思政教育,虽有很多界定,但却不统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广义层面,人为网络背景下进行的思政教育,即在此种背景下,如何创新传统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与手段等。二是狭义层面,思政教育中,将网络视为新的教育工具、方法及载体,以此对思政教育进行完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指高校通过相关思想理念、政治观点及信息素养等,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大学生思想发展,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思政品德内容,这一虚拟实践活动能实现双向互动。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没有正确认识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

对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而言,认识不足是高校普遍出现的现象,有的认为虚拟化的网络思政教育不可控因素多,而传统思政教育则是直接与可控制的,使得网络缺陷被一味地放大;有的重视网络新闻宣传的建设,不重视其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无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有的能够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建设不够合理,教育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二)师资水平不高

思政教育师资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正确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认为其就是在课堂与线上进行面对面的教育,网络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网络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人数匮乏,有的学校没有为网络思政教育设置专门的岗位,由其他老师兼职并且不停轮换,不会深入研究如何做好这一工作,业务熟练与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数量明显不足。

(三)教育形式创新性不足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教育形式简单,创新性不足。比如,在教学模式由传统填鸭与灌输式转向网络灌输式模式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认知水平及能力研究不够深入,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关注点,因而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更好地讲解思政知识。这种认识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理解能力及水平,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知识结论,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反感与排斥,难以实现预期教育目标。此外,网页设计中,创新意识不足,表现为平面布局、色彩搭配及模块呈现等方面理念落后,内容呈现方式简单,极易引起学生审美与学习疲劳,无法保障学习效果。

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時期,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时,老师要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对世情、国情与民情等要有一定的了解,面对大是大非,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可熟练地搜集网络信息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邀请专家为老师进行培训,改变其自身教学理念,使其正确认识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同时思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网络技术水平,将远程教学与网络技术指导结合起来,组织网络技术培训,便于老师更好地了解现代化网络技术。同时,鼓励思政老师积极学习理论与文件政策,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与结构。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师资水平,吸引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优秀网络技术的人才参与网络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此构建融网评、信息及解答为一体的专业师资队伍,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三是增强网络思政教育意识,提高资金与技术成本投入,成立专项教育经费,更好地开发并使用新媒体平台与APP软件,为学生制作、拍摄具有丰富内容的微视频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大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其思想变化与行为,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一是老师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主动了解网络流行语言,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网络话题,合理开展思政教育。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并非简单地利用网络为学生罗列相关思政教育资料,而是采用内涵丰富且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善于应用日常生活与时事政治,采用音视频方法,以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是学生能够平等地接受网络信息内容。互动一体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这为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创造了基础。构建互动平台,从思想上加强碰撞交流,适当地以问答或竞答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是各高校要加强合作交流,特别是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取得一定成绩的高校,要扬长避短,共同构建国家级网络教育平台,整合各高校优秀教育成果资源,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充足的力量保障。

(三)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加强监管

众所周知,网络世界包含海量信息,内容涉及领域广且传播途径复杂,互联网中存在的各类负面、虚假及敌对性等信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我意识与思想状态的发展,此种情况下,高校应加强网络监管,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使用氛围。一是加强立法建设,从根本上为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利用法律手段惩戒不良信息传播,尽可能确保网络环境的清朗性。二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利用网络发现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利用网络的积极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学生的诉求,以此缓解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三是引导舆论导向,合理制定引导流程,做好信息过滤与筛查,对网络空间及时进行清理,批评并引导纠正出现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负面信息。校园网建设中,要实施实名登记及可追溯性制度,确保网络空间从源头上得到净化,有效监管网络信息内容,加大正面引导与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正面思想的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高校如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子江.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创新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27):153-154.

[2]毛锐.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3):81-82.

[3]冯启玲.媒介融合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2):62-65.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思政教育网络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