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9-10-14曹亚雄王磊

中州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共产党

曹亚雄 王磊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论断系统凝练为逻辑严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之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紧密结合起来,拓宽了国家安全领域;提出国家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国家安全主旨的转换;阐述了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出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突出其极端重要性;阐明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创新性、整体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点。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7-0001-08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之根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国家安全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以许多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安全思想。2014年4月15日,他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十九大上,他强调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①此后,他又在不同场合多次阐发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安全思想的最系统最全面的概括,是指导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文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思想的创造性发展,系统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的环境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安全问题的看法和论断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安全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企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科学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论断,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其一,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保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毛泽东多次强调:“我国人民不需要也不应当侵占外国任何领土主权,但是我国人民必须保卫自己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②为了捍卫国家政权和领土主权的安全,中国对内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对外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企图,顶住了美国的军事威胁。其二,高度重视军事和国防建设,并将其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安全、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中,毛泽东就指示:“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③其三,在国际和外交领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早在1949年5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外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④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平等基础上,与一系列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建立起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在恶劣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其四,把恢复和发展国民經济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把发展经济和巩固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1950年9月,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⑤1956年,他更明确地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⑥另外,毛泽东还提出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止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侵蚀和和平演变,筑牢国家安全的思想防线等思想。总之,毛泽东一系列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安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保卫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毛泽东等人的以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突出体现了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带有显著的防御性、军事性特征。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安全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⑦党的十三大根据这一论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将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安全问题有所忽视,相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很清醒的。邓小平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⑧不过由于时代主题的转换,中国共产党人的安全思想也发生了改变,最显著的表现是其超越了以军事安全、政治安全为首要内容的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突出经济实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以经济安全保障军事安全,促进国家安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非常注重国内的稳定和安全,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⑨,主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多次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防止党的腐败变质。通过上述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安全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且带有明显的发展性和综合性特征。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安全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增多,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恐怖主义上升,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联系越发紧密。正如江泽民所说的那样,“天下仍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十分尖锐的”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了国家安全思想,形成了涵盖诸多领域的新国家安全观。这个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观、经济安全观、军事安全观、文化安全观、科技安全观、信息安全观、生态安全观等,构成了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国家安全理论。在传统的政治安全领域,针对西方人权高于主权的思潮,江泽民强调主权比人权重要得多,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他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一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以主权安全为核心的政治安全观。在军事安全领域,江泽民提出要可靠地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必须军队现代化,建设一支与我们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强大军队,并呼吁在军事领域开展必要的合作,增加信任,维护共同安全,提出了防御性的,以和平、合作为理念的军事安全观。在新兴安全领域,江泽民十分重视经济安全,他指出:“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已发展到了必须将保护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列为最迫切的问题的阶段。”“任何国家都不得利用自己经济、技术和金融方面的优势,去损害别国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江泽民十分重视科技安全。他指出,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凸显了科技安全问题。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都谈不上;如果科技跟不上或创新不够,只能步人后尘,无法保证经济安全;没有独立自主和科技创新,不能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在一些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上,不能尽快取得突破,一味依靠别人,一旦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就很难维护国家的安全;科技成果的应用,首先应以维护人类的安全为宗旨。江泽民主张将科学技术纳入和平与发展的轨道,更加安全地利用科技成果,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应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从而提出了以和平利用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途径的科技安全观。

江泽民还十分重视文化安全,他强调,为了避免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遭受异国有害文化的腐蚀和侵犯,要重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取人类文化成果的精华,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陶冶情操”。另外,在网络安全方面、气候安全方面,江泽民也有很多的论述。新安全观也十分强调国际合作和安全,倡导各国“在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该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总之,江泽民的新安全观不仅囊括了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科技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新理念,也包括国家安全、地区安全、全球安全,使国家安全体系初具雏形。

4.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安全思想

21世纪伊始,世界安全就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美国“911”事件的爆发标志着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人类的重大威胁。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此外,地区热点和国际争端不断,世界面临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安全孤岛已经不复存在。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中美南海撞机事件,钓鱼岛事件的发生,表明中国国家安全受到重大威胁。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就国家安全问题作出了许多新的论断。2009年9月23日,胡锦涛在第64届联大发表了《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报告。他强调既要维护本国安全,又要尊重别国安全,促进人类共同安全。他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不断强化国际安全合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胡锦涛的讲话,将三种安全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化了我们对安全的认识。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2005年4月,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新论断。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全面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并明确提出三点倡议: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反应。2006年8月,胡锦涛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思想,提出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世界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致力于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丰富了和谐世界的思想。总之,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谐世界,把“和谐”作为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的连接点,有效联通了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两个大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安全思想。

二、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

思想的继承和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安全治理工作的新鲜经验,吸收和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安全思想。同时,根据新时代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安全工作的态势,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论断系统凝练为逻辑严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尽管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国家安全有过很多的论述,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论述并没有系统地凝练成价值观意义的国家安全观。随着国家安全工作的深入推进,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安全开始进行价值观意义上的提炼、概括,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是其基本指导性原则。然而,新安全观并没有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作出科学界定,没有指出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没有提出相应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方法。并且,从四个语词上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国家安全观主要聚焦对外安全方面,所以将之称为外交原则意义上的对外安全观或国际安全观更为恰当。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新安全观的基础上,将和谐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嵌入其中,把内部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谱系中来,从而突破了过去侧重对外安全、国际安全的局限,国家安全的内涵扩展成为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的有机整体。当然,这个时期提出的和谐理论侧重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阐述,而不是专门针对国家安全,因此,国家安全观没有得到系统概括和阐述。

习近平则开创性地提出了体系完备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阐明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内涵与外延,规定了统筹兼顾的国家安全治理工作方法论,明确了国家安全体系所包含的一系列要素。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不再是学界自下而上的总结归纳,而是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成为指导国家安全治理实践的强大精神资源和理论武器。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本原则、主要领域、方法途径、最终目的和党的领导等方面,成为具有丰富内涵、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总的来看,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阶段有关国家安全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体现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不再是散见于领导人的重要论述,而是一种科学的、官方的系统表述,它既从价值意义上规定了国家安全观的取向,也从价值观意义上给出了衡量国家安全治理实践成效的标准,是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2.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紧密结合起来,拓展了国家安全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国家安全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安全要素随着安全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拓展,且呈现出交融性、联动性的特点。国家安全治理随着时代发展而愈加复杂,中国共产党对安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安全理论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比较重视领土安全及新生政权的生存,军事和战争就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而这种认识和看法符合当时两极冷战格局,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安全。20世纪5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提高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将安全目标聚焦在经济领域,维护经济安全就提到首要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国内形势和安全问题复杂多变,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安全隐患,如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又相互交织,增大了社会治理难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国家安全观,开始重视更多领域的安全问题。进入21世纪,国际安全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安全隐患增多,胡锦涛提出把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有机统一在一起,并通过国际合作以保障彼此安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依据国际格局和变化了的国内主要矛盾,结合我国新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要素归纳为十二个方面,不仅大大扩充了安全的内涵,也将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拓展。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对我国传统安全观的超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威胁不存在了,也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安全问题的忽视。相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然非常重视传统安全,并将其摆在底层位置、基础位置,因为它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说传统安全保证了国家的生存权,那么非传统安全则是新兴的、更高层次的安全问题,它保证了国家的发展权,用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的领域扩展,是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结果,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国家安全治理实践。

3.提出国家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国家安全主旨的转换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重视“物”的安全。国家作为最重要的物,也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主体。军事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等均以国家为指向,相比之下,“人”的自身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这种忽略,与当时的主要矛盾、社会环境和制度体制有一定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是保护新生政权的安全与独立。改革开放初期,虽然经济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但是,经济发展更多地考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考虑的是综合国力。因此,抓经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从经济上保证国家主权和独立,安全主体仍然更多地侧重于国家。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变化了的安全局势,提出了新国家安全观,强调“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它突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安全理念,国家仍然是安全主体。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强调以人为本,但在安全概念的内涵上,并未直接提出“人民安全”的理念。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将人民安全摆到一个更高、更显著的位置,体现出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全的前提,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归宿。

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重视人民安全,是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决定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重视包括军事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在内的所有“物的要素”安全,更加突出强调“人的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一切传统、非传统安全要素均要以人民安全为最终指向,实际上点明了没有任何脱离人民安全的物的安全。强调人民安全的宗旨性,不仅进一步表达了人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且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体性。与此同时,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并不意味着国家安全意识的消减。实现以人为主体的安全与实现以国家为主体的安全二者并不是彼此对立、相互割裂的,而是可以统筹协调推进。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首要保障对象,而在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的当今时代,人民被暴露在更多的安全威脅中,国家安全可被视作维护人民安全的手段之一。国家的生存发展既是国家安全的目的,同时又是维护人民安全的手段途径,国家安全最终指向人民安全,国家安全应该而且能够为人民安全提供基础和保障。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可靠主体,国家安全依靠人民;另一方面,国家安全也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得以实现,国家安全服务人民。这样,总体国家安全观就实现了从国家安全到人民安全的主旨转换。对人民安全的充分关注,不仅反映了变化了的安全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而且科学界定了人民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即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国家安全则是人民安全的前提条件和手段方式。

4.阐述了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经济实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护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安全工作更多地考虑国家安全问题,较少考虑发展问题。这既是对当时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生存危机的正常反应,也与我们当时对发展问题认识不足有关。随着时代主题转换,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得到了缓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不断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国家安全与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国家安全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观点。习近平强调,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的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中国共产党把发展和安全放在同一维度进行考量,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不能离开安全谋发展;又强调发展是安全的目的与追求,不能离开发展谈安全,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可见,习近平总体安全观把发展和安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安全与发展理念的同构,从而在新的安全形势下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理论突破。

5.提出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突出其极端重要性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传统。早在延安整风期间,中国共产党就十分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整顿党风、学风和文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曾指出:“必须在知识分子中和广大人民中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思想,并在这个思想战线上取得胜利。没有这个思想战线上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就将受到严重阻碍。”然而,党和国家领导人多从反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角度来考察意识形态问题,并没有把意识形态工作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外来思想也随之大量传入,特别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时甚嚣尘上。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虽然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出问题会危及国家安全,但在这方面并没有相关的阐述。面对西方和平演变和外来文化的侵蚀,江泽民提出要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精华的同时,弘扬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用优秀的文化来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陶冶情操。他多次强调要重视传统道德,重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面对意识形态的复杂形势,胡锦涛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否则就会“削弱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虽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但往往是把其与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建设等结合起来,没有深刻意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创新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安全理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这一论述将意识形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范畴,拓展了国家安全的范围。此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意识形态对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将其放到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存亡的高度进行思考。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习近平尤其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另外,习近平还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习近平还强调文化安全,主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总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意识形态安全理论,把意识形态置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来思考,凸显了意识形态的国家安全属性,强调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色彩,这对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即创新性、整体性、人民性和实践性。

1.创新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创新。实践层面,总体国家观的提出是基于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进入新时代,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格局深刻调整,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但是霸权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冷战思维、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威胁着世界安全;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有时甚至相当尖锐。在國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对我国国家安全治理提出新的要求。基于变化了的国家安全形势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反映了时代之新,又迎合了时代之需,能给我国国家安全治理实践提供指导,具有创新性。理论层面,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对国家安全思想进行系统概括,它的首次提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且,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之丰富、体系之完备、思想之深邃、立意之高远,都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重大创新。

2.整体性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对如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了详细部署,具体来说,包括五个方面: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总体国家安全是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的统一,没有脱离外部安全的国家安全,也没有脱离内部安全的国家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总体国家安全是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统一,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归宿。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总体国家安全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统一,在传统安全不容松懈的基础上,非传统安全的复杂性要求其被给予更高的重视。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是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在谋求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目标不仅仅是静态安全,更是长远的发展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是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统一,共同安全取代零和博弈是国际安全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体国家安全是这五对关系的大统一,只有整体统筹这五对关系,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总体国家安全。

3.人民性

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体现了其深刻的人民性。传统的安全观以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其重要方面,国家安全工作以国家主体为重。一段时期以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精力长期置于维护国土安全之上,人民安全被视作国土安全的天然附属品,其重要性位次相对较低。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抬头,安全威胁的对象不仅仅是国家,而且也可以是人民个体。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直接体现在人民的收入水平上,恐怖主义则更加直接地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破坏意味着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难以维系,等等。种种情况显示:人民已经被曝于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下,人民安全理应得到更高的重视。

人民性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维护国家安全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2018年4月17日,他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在这里,习近平把人民安全放在各项安全的首位,凸显了人民利益的重要性。重视人民安全不仅仅意味着人民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之一,也意味着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人民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的题中之义。

4.实践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的提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实践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一方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躬耕实践,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问题,经过反复的思考、归纳、提炼,提出了系统的国家安全观。比如:根据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作出大量阐述;针对互联网时代网络风险问题,提出了网络主权安全论;对金融领域容易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观点,等等。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无一不是从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提出的。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性。这一重要思想“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但内涵丰富,涉及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而且提出了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的具体举措,体现了实践为本和注重实效的特点。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9、9页。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468页。③《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8页。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61页。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5—96页。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页。⑦⑧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348、284页。⑩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8—29、94页。《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35、567页。《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中俄高级会晤结果联合声明)》,《人民日报》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42页。《同舟共济共创未来》,《人民日报》2009年9月25日。《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人民日报》2005年4月23日。《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52—355、516—517、527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3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00、201页。《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4月18日。《〈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人民日报》2018年4月16日。

责任编辑:浩淼文刀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
“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