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日本中国学研究发展态势及启示
——基于科学研究费补助金项目的计量分析

2019-10-14刘立群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补助金科学研究课题

刘立群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中日两国互为邻邦,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家高度重视对中国的研究,把大量有关中国的研究列为国家级科研课题予以资金支持。日本文部科学省是日本科技政策的宏观管理部门,掌管着国家大部分科研经费,并制定“竞争性资金制度”来保障科研费的有效使用。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是文部科学省经费投入最多的科研基金[1],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把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立项课题建立了“KAKEN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数据库”。本文依据该数据库检索得到1988—2017近三十年间关于“中国学”的立项课题,对其进行纵向梳理分析和总结,希望通过参考和借鉴日本的研究成果,能对我国的学术研究和现实领域有所帮助。

1 关于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1.1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属于日本国家竞争性基金,用于独创性的先进科研项目的扶持。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其下属机构日本学术振兴会负责发放管理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以及科研项目的公开招募、立项审查和项目验收等事项。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资助对象为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独立行政法人机构,研究者可以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提出立项申请。资助范围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全部学术研究。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详细设置不同种类,根据研究内容和规模分配相应的资金[2]。

1.2 KAKEN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数据库

KAKEN是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共同建设的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数据库,收录了自20世纪60年代起的科研立项课题。数据库逐步发展完善,可以检索到立项课题名称、科研经费金额、科研经费种类、课题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概要(研究实施状况报告书、研究实绩报告书、研究成果报告书概要)、研究成果报告书和自我评价报告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等详细信息,其全部内容面向社会公开[3]。网站可用日、英两种语言浏览,并提供CSV格式,便于用户获得原始数据。

2 检索方法和样本设置

在KAKEN数据库设定检索式,立项开始年代:1988—2017;检索词:“中国”OR“中华人民共和国”OR“台湾”OR“香港”OR“澳门”;检索路径:通过关键词和课题名称分别检索,各得到6322件和4375件,二者合并后去重,再经过人工筛选,最终确定与中国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数目为7307件。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以此结果作为样本进行统计。

表1 1988—2017年“KAKEN”中国学立项课题的检索路径和检索结果

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把课题的立项数目和科研费额度、科研费项目类型、课题学科领域、关键词热点、研究机构和课题负责人作为考察要素,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中国学课题的立项数目与经费的年度变化

1988—2017年,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中国学课题立项数7307件,年平均数244件。课题的立项数量和经费金额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1988—1993年间立项件数和经费额基本平稳,每年立项件数不足100,课题经费除1989年和1992年超过5亿日元,其余4年均在5亿日元以下。1994—2003年二者起伏上升,2004年略有下降。2005—2010年立项件数逐渐攀升,2005年和2008年经费额有2个明显增长点。2011年日本科研费整体投入2633亿日元,中国学的立项件数和经费额也达到峰值,立项数接近500件,经费投入超过30亿日元。受到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响,2012年二者均呈现下降趋势。2013—2017年,除2013年经费额略有上升,立项件数和经费额均呈现下降趋势,这和日本科研费整体投入减少相关。日本学术振兴会公布的1998—2017年度的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投入总额如图2所示。

图1 1988—2017 年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数据库中国学课题立项数量与课题经费金额的年度变化图

图2 1998—2017年科学研究费总投入金额[4]

3.2 科研经费项目类型分析

根据研究内容和规模设置科研费项目类型,分配相应的课题经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费项目类型不断发生调整变化。根据2018年日本学术振兴会发布的公告,现行的项目类型有特別推进研究、基础研究A类(研究期限3-5年,科研费金额2千万—5千万日元)、基础研究B类(研究期限3—5年,科研费金额500万—2千万日元)、基础研究C类(研究期限3—5年,科研费金额500万日元以下)、基础研究S类(研究期限原则上5年,科研费金额5千万—2亿日元)、挑战的研究、青年研究等21种[2]。

本文数据采集跨度长达30年,涉及36种科研费项目类型。由于在7307条样本数据库中科研费项目类型和金额有缺项,在样本数据库中进一步筛选,获得具备科研费项目类型和金额的数据7268条,进行统计分类,如表2所示。

从表2得到立项数量排名前十的科研费项目类型依次是基础研究C类、基础研究B类、青年研究B类(39岁以下独立研究者,研究期限2—4年,科研费金额500万日元以下)[2]、特別研究员奖励费、国际学术研究、基础研究A类、奖励研究A类(1968—2002年间设置的科研费项目)、一般研究C类(1968—1996年间设置的科研费项目)、挑战的萌芽研究、研究活动启动支援。

课题经费总资助额度排名前十的项目类型见表3。

表3 1988—2017年中国学课题经费总资助额度排名前10的项目类型立项情况

值得留意的是始于2001年度设置的基础研究(S),立项件数虽然只有8件,但经费总投入高达97513万日元,最高资助额度是21138万日元,此课题是:“共同构建汉字文化圈简单易懂的法令情报环境”,也是本文资助强度最高的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名古屋大学法学研究科的特任教授松浦好治,海外合作机构有台湾中正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韩国法令情报管理院、欧洲委员会翻译总局。课题组成员有10人,另外有7名研究协力人员,其中有4名来自海外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期间从2011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5年间研究成果多达105件[4]。

表2 1988—2017年中国学课题立项件数、总资助额度、最高资助强度、平均资助强度一览表

20世纪90年代重点领域研究项目“现代中国的结构变动”是由原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理事长毛里和子主持的课题,属于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开展合作。1996—1998年3年研究期间,招聘了30名海外研究人员,先后召开6次国际研讨会,其中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2次。出版了12册日文版的《中国领域研究》系列丛书,并且有中、英文译本刊行,共有88件研究成果[5]。

上述两项课题被投入了大额资金,是重点研究项目,具有鲜明的日本中国学研究特色。“加强研究人员与海内外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建研究基地,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资料互换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6]跨国别、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课题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青年研究项目是为39岁以下研究人员设立的,对样本青年研究的项目汇总如表4所示,青年研究项目获得立项件数共932件,占比12.83%,总资助额度297002万日元,占比6.28%,最高资助强度8021万日元,平均资助额度319万日元。由此可见,重视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给与较多的立项机会,以小金额项目为主。

表4 1988—2017年中国学青年研究项目立项情况

3.3 课题学科领域分析

样本中具备学科的有6724条数据,具体涵盖了360个学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其中包括历史、文学、语言、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族等诸多领域。立项数量排名前50的学科如表5所示,课题经费投入排名前50的学科如表6所示。由以下两表可见课题立项件数和经费投入均排在前3的学科领域是东洋史、地域研究、各国文学·文学论。

表5 1988—2017年中国学立项课题数量排名前50的学科分布情况一览表

表6 1988—2017年中国学课题经费投入排名前50的学科分布情况一览表

3.4 关键词热点分析

对样本中出现的43569个关键词进行了清洗,萃取出现频率等于或者大于40次的关键词,把关键词按地域和其他分为两组。

3.4.1 地域关键词分析

地域关键词中国家和地区的出现频次是:中国(2038)、台湾(645)、东亚(383)、韩国(273)、日本(252)、亚洲(140)、满洲(129)、香港(109)、美国(104)、朝鲜(103)、越南(88)、俄罗斯(82)、东南亚(80)、上海(80)、蒙古(78)、印度(76)、泰国(75)、印度尼西亚(52)、云南(69)、西藏(60)、内蒙古(59)、北京(56)、冲绳(52)、东北亚(50)、英国(49)、新疆(46)、菲律宾(40)。

除关键词“东亚”和“亚洲”“东南亚”“东北亚”以外,按关键词频率依次出现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韩国、日本、朝鲜、越南、蒙古、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冲绳、菲律宾。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地处琉球群岛的冲绳地区出现52次,由此可知冲绳在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亚洲以外出现的国家关键词依次是:美国、俄罗斯、英国。综上,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是置于亚洲和全球框架之下进行的。

除关键词“中国”以外,依次出现中国地区的关键词是:台湾、满洲、香港、上海、云南、西藏、内蒙古、北京、新疆。结果表明日本重视对台湾和香港的相关研究,由于历史、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对台湾的研究占比更大。上海和北京2个直辖市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东北地区的满洲,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省,西藏、内蒙古、新疆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都是重点研究对象,也印证了满洲学、西藏学、蒙古学、西域学是中国学重要的分支层面[7]。

3.4.2 其他关键词分析

其他关键词出现频率依次是:国际研究者交流(449)、国际情报交换交流(420)、中国文学(223)、中国语(208)、东洋史(167)、殖民地(141)、中国哲学(98)、国际比较(97)、少数民族(94)、性别(92)、移民(85)、民族主义(82)、中国经济(81)、中国史(81)、数据库(77)、文化人类学(77)、考古学(75)、日本语教育(74)、日本语(67)、教育(65)、地域研究(64)、中国共产党(64)、道教(59)、日中关系(58)、佛教(55)、现代中国(54)、日中战争(54)、网络(52)、思想史(51)、地域社会(51)、儒教(50)、经济发展(50)、近代化(50)、社会学(50)、语言学(50)、比较文学(49)、华侨(49)、比较研究(48)、种族地位(48)、经济史(47)、中华民国(47)、中国法(47)、环境(47)、媒体(46)、日本史(46)、家族(44)、全球化(44)、都市化(42)、技术转移(42)、民主化(41)、基督教(41)、政治学(41)、民族(41)、中国近现代史(40)、日系企业(40)、国际关系(40)。

以上关键词可以看出中国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学、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宗教、民族、文化、法律、教育、地域研究等。其中“国际研究者交流”“国际情报交换”高频关键词彰显了海外合作和交流的研究特色;关键词“中华民国”“现代中国”揭示了对不同时期中国的研究;“日中战争”“日中关系”说明了对两国之间焦点问题的研究;“经济发展”“环境”“全球化”“都市化”等关键词体现了对时下热点问题的研究。

3.5 研究机构的分布

样本包括736家研究机构,大学是研究队伍的主力军,获得的立项数量和大学的知名度呈正相关。获得立项数目50件以上的研究机构有26所,如表7所示。排在前3名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是日本两大汉学研究重镇,这两所顶尖学府的中国学研究历史悠久、学术积累深厚。早稻田大学是著名的私立大学,2002年设立了“现代亚洲学”研究基地,2007年,早稻田大学成为日本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的核心基地,负责《日本当代中国研究》日文和英文版期刊的出版发行。九州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等日本著名大学也拥有优秀的中国学研究队伍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表71988—2017年获得中国学研究立项数量50件以上的研究机构一览表

表8 1988—2017年中国学课题负责人的所属机构和课题立项件数一览表

3.6 课题负责人

样本4018名课题负责人中,有51名获得5件以上课题,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研究机构和获得课题立项件数情况如表8所示。

排名第1的是爱媛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秋谷裕幸教授,获得11项课题,他的研究领域是中国言语文化论。排名第2获得立项件数为8的课题负责人有4位,分别是:京都大学的夫马进,现任京都大学历史文学研究科的名誉教授,研究领域是东洋史;中村慎一是金泽大学历史言语文化学系的教授,研究领域是历史和考古学;濑川昌久是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的教授,研究领域是文化人类学;小谷一郎是埼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的名誉教授,研究领域是中国语和中国文学。他们的研究领域是语言、文学、历史、考古、文化,属于传统中国学研究范畴,这些课题负责人都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汉学研究功底。

4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中国学课题的发展态势

4.1 数量多、资金扶持力度强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日本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科研立项数目和资金投入都有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受到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总体投入减少的影响有所下降,但还是维持在年均立项数目200件以上、投入金额10亿日元以上的规模。

4.2 细分经费、科学配置资源

样本中涉及36种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项目类型,有基础研究、国际学术研究、青年研究、特定领域研究、奖励研究等,按研究内容和规模配置不同类型的经费,相同类型的经费额度视课题情况而异。参与的研究机构有736家,主要集中在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在4018名课题负责人中,既有业界领军人物,也有青年研究人员,并且为了培养年轻队伍,专门设置了青年研究项目。

4.3 传统中国学为主、多元化发展

研究项目涉及到360个学科,研究领域广泛,主要分布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立项数量和经费投入金额位列前3的学科是东洋史、地域研究、各国文学·文学论,语言、文化、政治、教育、经济、哲学、考古等领域也是重点研究范畴。从课题的立项数量和经费金额可以看出,重视传统中国学的研究,从历史文化的深处发掘资源,采用先进的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从传统的文、史、哲向近、当代中国的现实领域延伸,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4.4 加强海内外合作,开展实证研究

加强同海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注重现地调查和数据的获取,开展跨国别、跨地区的实证研究。研究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包容性,拓宽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5 研究的启示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海外中国学研究一般可以被区分两种:学术意义的研究和现实意义的研究[8]。本文结合图书馆的工作,探讨开发利用KAKEN数据库,开展特色资源建设,形成信息服务资源体系。

5.1 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研究手法和研究成果可以开阔我国学者的学术研究视野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中国学立项课题东洋史研究领域数目居首,杨志刚先生在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的《中国的日本认识·日本的中国认识》一书的序言中这样介绍东洋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彼时,‘东洋史’作为一种新的学科已在日本兴起。1899年,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中译本由王国维作序,在中国印行,不久便在知识界引发不小的‘旋风’,并汇入‘新史学’的浪潮。这本中国近代译自日本的第一种史书,强调亚洲诸国之间的关系,给中国引入了基于‘亚洲’的世界史的眼光。”[9]他还指出了国内史学界的研究割裂“中国”与“亚洲”的关联之不足,对日本研究中国历史的“角度新”“写法新”“立意新”给予了肯定。

触类旁通,在其他研究领域,通过学习借鉴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研究手法和研究成果,能开阔视野,对我国的学术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5.2 日本中国学研究成果可以为解决我国现实领域一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中国学立项课题有诸多关于中国的经济、社会、教育、政治、健康卫生等现实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实际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和考证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在《治史经验谈》一书中,谈到他对日本研究成果实用性的看法,“反观日本学人的研究,大体上都就中国历史上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问题下细密功夫……国际学术界所以重视日本学人的成绩……和日本人研究方面的实用也有绝大关系。”[10]他自己本人在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文地理,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也经常参考日本的研究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成果加以提炼,可以为解决我国现实领域一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5.3 图书馆工作者可以利用该数据开展文献收集、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工作

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立项课题是日本政府扶持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其中包括中日战争、中日关系、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经济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数据库涵盖了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的立项课题,提供课题名称、主题、关键词、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等多个检索点,研究成果有以会议论文、期刊文章、书籍等多种形式公开发表。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个一站式检索平台,及时获取信息,加大对日本中国学出版物的收集力度,为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图书馆也可以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工作,通过跟踪掌握日本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为政、企等机构提供专题或定题研究服务。

6 结语

梳理中国学的立项研究,可以看出日本重视对中国的研究,研究领域广泛,从传统的文、史、哲扩展到近代、当代的中国问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参考和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和协助解决现实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今世界格局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改变,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步实施,更需要关注海外对中国的研究。日本是我们的近邻,和我国存在着广泛多元化的联系,掌握日本中国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及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对国家而言则具有更加深远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补助金科学研究课题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日本发现3000余起新冠补贴诈骗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多次发生工伤的如何计发补助金
纺织科学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