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
——以江南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9-10-14殷环环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江南图书馆大学

殷环环

(江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 214122)

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进入全新的变革时期[1],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学习、研究、交流、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第二课堂、第三空间。

近几年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发展迅速,学界已有相关研究综述[2],综述中提出对于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始于对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 IC)的研究,在IC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之后,图书馆作为一个空间的价值才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空间再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3-9],同时也有不少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实践探索[1,10-13]。

高校图书馆正不断朝着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教学科研支持中心、学生学习中心和校园文化中心的方向发展。江南大学图书馆以装修改造为契机,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及环境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就此次的空间再造实践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有所启示。

1 江南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背景

江南大学图书馆大楼座落于江南大学新建校区中轴上,2005年动工开建,于2007年10月建成后开始分期、分区投入使用。图书馆位于大楼的1-7层,其中开放给用户使用的楼层是1-5层,6-7层是业务办公区,10层为图书馆办公室。馆舍建筑面积为52 217平方米;图书馆东西朝向,馆内A、B、C三区相对独立(如图1所示)。

图1 江南大学图书馆一楼平面图

由于当时建设时间与投入经费紧张,裙房(1-5楼)建设完成而高层尚未完工即投入使用,导致图书馆功能欠缺,装修简陋,尤其是座位设计偏少,原有座位只有2 000余个,学生排队占座严重,难以满足其需求。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用户对图书馆人性化、便利化和自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国内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图书馆条件无法与之相适应,出于提升环境和育人新功能,急需对图书馆空间进行改造。

2 江南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具体实施

2.1 总体方案规划

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又不影响图书馆的正常流通阅览及其他日常业务,图书馆改造的两个根本原则是:改造期间不闭馆,正常开放;书刊资源馆内搬迁调整。这就要求改造的过程应该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期改造C区和A区一层;第二阶段实施A区其他部分和B区改造。

改造后的A、B、C三区,从一层至五层,是一个既相互独立又协调统一的整体,按照用户需求自然分区,各空间之间又相互连通、互不影响。从图书馆东大门进来首先进入的是B区东侧一至四层的挑高中央大厅,顶部玻璃架构,敞亮通透,自然采光,绿色节能。大厅内部设置两个水池,周围布置休闲座椅。中央大厅与A、C区之间有“之”字型木楼梯连接,B区西侧是馆史展示区。A区是自习、休闲、数字媒体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及地下密集书库;B区是研讨间、视听鉴赏室、荣毅仁纪念馆、文化展示及图书漂流驿站;C区是完全开放的流阅一体及自助体验区。

2.2 分期分区实施进度

2.2.1 设计招标,率先启动A区一层改造

2013年江南大学校方与图书馆领导提出空间再造的动议与概念,12月完成了整体改造方案的初步设计。同年率先启动A区一层自修室重新改造,作为“样板间”,2014年顺利完工。改造后的A区一楼中部开辟了花园,东侧则为改造完毕的自修室样板间,古朴的红橡木桌椅与同色系廊柱、沙发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每个桌子的桌面都布置了电源插座和网线插口,方便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靠近花园的一侧桌椅样式为六边形桌与圆桌相结合,并配备皮质休闲沙发[13],古朴厚重的新中式江南风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2014年,图书馆与著名建筑专家鲍家声教授讨论、研究,进行决策与设计招标,决定了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改造过程。

同年启动A区地下密集书库的建设,在省内高校中率先采用地下高架藏书模式(4米层高),将原来负一楼的地下车库进行改造,增设8台除湿机,对流通率低的图书进行密集仓储,为用户学习、阅览、休闲新增了更多的空间。为了配合使用密集书库管理功能,将已使用的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汇文系统从4.5版本升级至5.0版本,典藏模块中增加了更改条码号的功能,对调入密集书库的图书重新分配条码号,同时可更改其馆藏地和馆藏状态,支持新条码号顺次加一的功能。在2015年5月顺利完成了地下密集书库一期建设,共加工图书113万册。

2.2.2 书刊资源馆内搬迁调整

2015年,先将A区过刊库和珍藏阅览室搬至B区,腾空A区的库室。而后将原先主要流通的C区图书搬迁至A区腾出来的A210、A310、A410和B501四个临时书库,前后库室搬迁历经4个月。C区一—五层全部搬空后,暑假对C区进行全面动工建设。

经过多方多次修改论证,图书馆制定了基于A、C区分区分层管理方案的弱电网络设计需求示意图,一共五层,每层都有详细的网络布线标注及说明,例如咨询台、门禁、存包柜、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打印复印机、查询机等需要的电源及网络。

2.2.3 C区建成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的流阅一体新管理模式

2016年暑期前C区环境建设完工,暑假期间又将A区临时书库的书整体搬回C区:分别将A210、A310、A410和B501书库整体搬迁至C区一楼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区、二楼文学艺术图书借阅区、三楼自然科学与外文图书借阅区和四楼工业技术图书借阅区。C区五楼改造成期刊报纸阅览区、珍(特)藏文献阅览区和江南教工文库三个分区,书刊则是分别来自原来的A507及313期刊室、B区5楼研讨室的珍藏阅览室和教师赠书。同时将C区所有自助设备安装调试到位。新学期开学后,C区新环境正式投入使用。

改造后的C区呈“回”字型,内庭一到五楼挑空,铺就地毯的木质楼梯沿着内庭延伸,东、西侧设置书架,内庭四周与窗边均配置了稳重大气的全实木阅览桌椅,每个桌子都配备电源插座和网线插口,C区的阅览座位增至3 400余个。库室内设有局部小休憩区,布置了皮木结构沙发和实木圆桌椅,库室外四个平台设为休闲区,布置了寓意四季色彩的布艺沙发和钢木结构的桌椅。三至五层开设了47间个人学习小间,为师生提供更加安静独立的思考和学习空间,提供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两种方式。各楼层配备道闸和检测仪的门禁管理系统,保证用户与文献的安全;各楼层外设置自助选座机,方便学生自助选座;触摸屏查询机,提供馆藏书目系统的查询服务;各楼层的自助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配有电脑,方便用户自助文印;各楼层的自助借还书机,均已实现通借通还;另外图书馆外还设立了24小时自助还书机,随时提供还书服务。C区改造完工后,A区其他部分和B区的改造开始进行。

2.2.4 2017年暑假A区全面完工,B区部分完工

将A区二层东侧原来的数字媒体阅览室改造成自修教室,与A区一层样板间风格统一协调,A区二层及三层西侧都改造成考研专用自习教室。A区三层南侧则是智能检索教室,供师生检索课及讲座使用。A区四层西侧为数字媒体阅览室,配有5台音乐欣赏的库克留声机,与东侧的鼋博咖啡馆遥相呼应。B区四层是荣毅仁与江南大学纪念馆,B区五层则改造成14个多人研讨间,配有投影仪、电子白板、远程会议系统等,供全校师生预约使用。

2.2.5 2018年暑假完成B区的一部分装修工程

B区二层走道布置名著导读墙,公共区域布置图书漂流驿站,三层建成视听鉴赏室,以提升艺术素养。10月份又对一楼总服务台重新进行设计装修,并结合校庆,在大厅西侧新增馆史展示区。未来B区还计划增加VR虚拟现实体验室、录播室、创客空间,设置3D打印机与交互式信息触摸平台等。全部改造完成以后,将为用户提供一个集学习、科研、团体活动与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3 改造成效

江南大学图书馆基于旧馆的大规模改造历时6年,在保证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分区分期改造,期间克服了不少困难,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1 网络电源到桌面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现代化设备学习,江南大学图书馆书库和阅览室的每张桌子都配有电源插座和网线插口。江南大学图书馆在全馆布置了近2000个可用的有线网络端口,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可同时供6000人使用。对于在珍藏阅览室的珍贵书桌,为了防止对其造成破坏又方便用户使用电源,在每张桌子旁配有一个鸟巢大小的小木屋,在其内部接上网络和电源接口。

3.2 自助服务新体验

为了提升用户的自助服务体验,江南大学图书馆设计之初就决定在各楼层均匀分布自助设备,比如能实现通借通还的自助借还书机、带有电脑配合使用的自助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方便用户检索馆藏书目的查询机、遍布A区和C区各楼层的自助存包柜,数字媒体阅览室也全部实行免费免流量自助刷卡上机。改造后,全馆从2000余个座位增至6000余个座位,其中2870个阅览座位通过座位管理系统管理,同时专门增设了两个考研自习教室,因此考试周、考研季几乎不再出现学生占座的情况。

改造完成后,江南大学图书馆全年入馆人次152万多人次,数字媒体阅览室上机刷卡15万多人次,研讨间使用3.6万多人次,自助存包柜使用3.8万多人次,自助借还书系统借书率达99.28%,还书率99.34%。6台自助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全年共使用170多万张纸,更换打印机耗材120余次。

3.3 文化育人新环境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人才培养,致力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提升环境育人的重要手段。借助于江南大学图书馆的新馆形貌,各院系、社会团体等不定期在图书馆大厅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图书馆也结合读书文化节、新生季、毕业季等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类数据库及常见软件使用技巧培训全年覆盖各个学科,每个月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读书会活动,营造了全校书香氛围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2018年恰逢江南大学建校60周年,江南大学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校庆,举办了“庆江南甲子华诞,忆书香六十变迁”的文化主题实物展,通过展览回顾办学历史、展示发展成就、凝聚校友情感、助力学校发展。

3.4 咨询服务学科化

图书馆的空间改造“硬环境”打造好了,也给“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南大学图书馆以改造完成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开展学科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

为了帮助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单位的联系,建立起通畅的“需求”与“保障”渠道,积极探索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新模式,江南大学图书馆重新组建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旨在通过“院系互动、资源培训、信息推送、信息咨询、阅读推广、查新服务、科研评价、馆藏评价”的形式,构建“资源一站式、服务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为院系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

C区改造完成以后,在一层北侧专门建立了学科服务咨询台,由每位学科馆员轮流值班,解答或导引用户相关学科服务问题,例如指导用户进行图书、期刊、数据库的荐购;指导用户进行数据库检索等,让学科服务真正做到本地化。

4 思考

4.1 因地制宜规划,全局统一管理

尽管近几年空间再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总体来说目前空间再造尚没有成熟的模板。图书馆要因地制宜,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对空间资源进行重新优化整合和再开发利用,打造融交互式学习空间、数字学术空间、创客空间、精神与文化空间和休闲空间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意空间,增强师生对图书馆空间的依赖与向往[14]。江南大学图书馆2007年建成后装修相对比较简陋,考虑到全馆大面积重新装修改造不能影响图书正常流通阅览及其他日常业务,就必须分区分期进行,书刊资源馆内搬迁调整,尽量对读者不产生影响,也尽量使馆员的日常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4.2 吸收用户反馈,重视用户体验

现代图书馆应该以“人”为本,围绕用户行为和需求,在空间上做到多元化、复合化,尽量方便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15]。未来新空间的核心服务是围绕满足用户需求开展的,因此图书馆从设计之初就要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充分调研和了解用户的需求,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用户的反馈,同时也需重视馆员的工作体验。只有用户广泛地参与,才能使图书馆成为用户心目中真正的文化空间。江南大学图书馆结合本馆实际情况,馆藏237万册纸本资源不闭馆正常流通,决定采购条码模式的自助借还书系统。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成立了由技术部、流通部、参考咨询部和资源建设部组成的测试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排班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指导流通部各老师使用机器,最后开放给读者试用。在近一年的测试时间内,测试了两种品牌的三种设备,测试小组综合日常记录表及读者反馈意见,撰写测试报告,供招标采购参考。2015年开学购买后正式投入使用仅半个月,机器借书率已达95.92%,还书率达92.04%。2018年全年使用率已达99%,高使用率得益于设备采购之前就充分重视用户体验,积极吸收读者的反馈意见,根据用户需求改进设备使用方式。

4.3 发展内涵建设,塑造品牌文化

图书馆是营造书香社会的重要推手[16],而高校图书馆更是书香校园的凝聚地,对阅读空间的设计无疑是空间再造的重要内容之一。硬件条件大幅改善后,内涵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使图书馆不再仅仅是陈设现代化机器的空间,而是有着自己品牌文化的知识中心。

江南大学图书馆在总结以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创办了几个特色品牌文化活动:读书文化节、笃学大讲堂、数字资源推广月、迎新季和毕业季系列活动。例如2018年江南大学60周年校庆时举办了主题为“甲子华诞,放飞梦想”的毕业季系列活动:有主题毕业签名墙、圕·流光岁月个性定制纪念卡片、诵读母校情朗读亭活动等,增进毕业生对母校的美好回忆。开学又举办了主题为“江南筑新梦、书香伴启程”的迎新季系列活动:有馆长荐读、多方位多形式的新生入馆教育、致四年后的自己写下梦想封存档案等,让新生能快速了解图书馆和使用图书馆资源。

4.4 绿色生态环保,节能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下一代图书馆应该是用户体验更佳的生态图书馆,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和天然采光,室内外环境连为一体,将花园引入图书馆。江南大学图书馆的A区中间天井部分开辟了花园,既美化了环境,也营造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同时B区的挑高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架构,敞亮通透,自然采光,绿色节能。图书馆一至五层,A、B、C三区,闹静自然分区,风格统一,家具色彩和材质搭配和谐,未来图书馆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5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图书馆建筑功能和空间多元化、人文化、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图书馆已经成为了知识、休闲和交流的综合功能空间。图书馆空间建设应立足于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突破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边界,重新开发和利用闲置的空间资源,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江南图书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图书馆
去图书馆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