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竭诚为民,守护国泰民安
——中国应急管理成效凸显

2019-10-14张爱玲潘文峥

中国安全生产 2019年1期
关键词:管理部救援消防

文、图/本刊记者 张爱玲 潘文峥

策划人语: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同史诗一般宏伟壮阔。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防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很多文明、很多国家都曾受到过自然灾害的威胁,有的文明甚至因重大自然灾害而消亡。江山如此多娇,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也伴生着复杂的地质和气象条件。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古代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往往造成赤地千里、百业凋敝,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朝代更替。

人定胜天。莎士比亚说过,“人类是大自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面对灾害和事故,一个国家的应急管理机制和救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战洪水、抗地震、泄洪涝、防事故、组队伍、建机制,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在一次次锤炼中强化提升,中国应急救援能力一次次收获世界的赞许,中国强大的体制机制优势和国家能力一次次展现,交出了一份应急管理的优秀答卷。

风流人物数当年,国泰民安看今朝。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人民群众忠诚的“守夜人”,为美丽中国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应急人”的使命和责任。风正一帆悬,应急管理系统已经跑好了中国应急管理的第一棒,他们将一往无前、永不懈怠,始终保持应急状态,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坎普”山火,我国森林消防优势尽显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扑救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天气增多,全球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升高,希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发生历史罕见的森林大火,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美国山火频发,损失严重

2018年11月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森林大火,这场名为“坎普”的大火过火面积超过620平方公里,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其中,山林小城“天堂镇”受灾最重,几乎一天内变成废墟,将近1.9万座建筑焚毁,绝大部分是民居。这场持续两个多星期的大火直到11月25日才完全扑灭,至少有85人在这场美国百年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中遇难,另有249人下落不明。

实际上,过去五年,“加州史上最强山火”“加州史上最严重灾难”的头衔不断被刷新,每年的大火都在打破先前的规模。据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数据统计,仅在2017年,加州就发生了8747场山火。其中,2017年10月,北加州发生了250场山火,有21场扩大成为重大火灾,燃烧总面积达到245000英亩。2017年12月初,美国南加州共发生20场山火,其中6场发展成重大火灾,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学校关闭、空气质量恶化、大规模停电,迫使超过20万人紧急疏散。

美国“坎普”山火肆虐,教训沉重

森林火灾防控工作重视不够。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司令员徐平说:“美国加州每年都会发生大范围、大规模森林火灾,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并未在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大火烧入城镇前,政府也没有提前发出撤离警报。

森林管理不善。数十年来的朽木在森林里长期堆积,得不到及时清理;吸烟、篝火等人为火源管控不够有力,居民住宅与山林没有很好的隔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告诉记者:“美国的森林消防和森林保护部门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森林保护部门认为,森林是一个系统,有很强的自我修复的能力,例如森林的植被需要有雷火(雷电引发的火灾)把残枝败叶烧掉,被烧掉的残枝败叶,又作为森林的肥料,不用人为的干预。但是森林消防部门主张,在火没来的时候就要打防火的隔离带,防止发生森林火灾的时候蔓延放大。这两个不同部门的理念和冲突,让他们在防范森林火灾方面,准备不足。但是,这在中国就不会发生,我们对森林火灾的防范控制,有一套非常统一的体系。”

扑火力量体系松散。美国的森林消防人员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分属多个部门甚至私营公司,缺乏统一调度指挥,动员效率不高,难以迅速集结形成合力,错过了早期的最佳扑火时机。灭火战术上过于依赖飞机和大型装备,地面人员较少直接灭火,也没有与飞机形成有效的呼应配合。王宏伟告诉记者:“如果发生这么大的森林火灾,我国有2.5万人的武警森林部队,有9支队伍分布在森林比较茂密的地区。森林武警是成建制的,并且如果发生特别重大的火灾,可以跨区域调动。”

王宏伟表示,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是分权的,一般来说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各个州都是先行应对,如果超过了应对能力,才会向联邦政府去申请救灾。联邦政府在核灾之后,宣布这个州进入了紧急状态,才可能派联邦的军队对这个州进行救援。王宏伟说:“我们国家就不会这样,一个地方一旦发生了重大灾难,党中央、国务院会第一时间进行指挥,开展救援。”

最后,特殊的地中海气候助长了火势。加州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加州的高温干旱季节比上世纪70年代延长了两个半月,来自内陆的气流在翻越高山后形成干热的“焚风”,助推火势迅速蔓延。

我国森林火灾数量和受灾面积,逐年下降

对比美国,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逐步增长,但森林火灾数量、受害森林面积和人员伤亡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数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面积已增加近4千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增加了1.5%,森林资源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司令员闫鹏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一组数据:2014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703起,受害森林面积 1.91万公顷;2015年共发生2936起,受害森林面积1.29万公顷;2016年共发生2034起,受害森林面积0.62万公顷;2017年共发生3223起,受害森林面积2.45万公顷;2018年以来发生2863次。总体看,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3-4年的准周期,分析其原因与厄尔尼诺现象约3.6年一个周期的规律有关。

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优势明显

我国森林防火形势成效显著。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应急管理机制在防控火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徐平认为,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党和国家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高度重视,实施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每年进行专门安排部署。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组建、调整加强了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夯实了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的组织指挥和责任体系,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其次,火灾预防工作扎实有效。各地出台严管野外火源的规定,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建立火险分级响应机制,高火险期发布禁火令,主动清理林下可燃物,设立防火隔离带,加强防火宣传,从源头上减少火灾的发生。

最后,应急力量动员快速高效。在国家层面,有25000人的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地方有10多万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数十万兼职、群众灭火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动员、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及时将火灾消灭在初发阶段。近年来,东北、西南等重点林区发生的较大以上规模火灾,基本上都在3天以内得到有效控制,更没有造成像美国加州这样巨大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国家防控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一个成功经验和巨大优势。

夯实预防和应急工作,防控火灾

美国加州“坎普”大火的惨痛教训,再一次警示我们,森林大火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生态环境和美丽中国建设,如果处置不力,还可能演变成生态灾难和国家灾难。在森林火灾防控和应急管理方面,我国也已形成了成熟的工作体系。

我国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占到火灾总数的95%以上。林区防火紧要期内,往往天干物燥风大,一个烟头、一个火星就可能引发一场森林火灾,造成巨大的损失。

徐平说:“比如2017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场‘5·2’大火,就是由于林区工人倾倒煤渣引发的,几个小时就发展到上千公顷。”目前我国在人为火源管理上主要有4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增强公众防火意识;二是防火期通过设卡检查等形式,严格控制火种入山进林;三是严格控制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四是规范民众祭祀活动,控制上坟烧纸,提倡文明祭扫。

火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雷击,目前是原始林区最大的火源隐患。雷击火灾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时段主要集中在每年5至7月份。

徐平告诉记者,预防雷击火灾现在还是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国家也进行过专项研究,考虑过在高发林区架设避雷针等措施,但由于保护面太大、成本太高,很难全面推开。目前的措施还是加强珇望、监测等手段,在早发现、早扑救上下功夫。森林消防队伍每年雷击火高发期都要派出力量到原始林区靠前驻防,乘坐直升机开展空中巡护,发现雷击火灾及时扑救,最大限度地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中国特色森林消防,独一无二专业灭火

从2018年10月1日起,武警森林部队正式转隶应急管理部管理,担负森林灭火等应急救援任务,发挥森林消防队伍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骨干力量作用。转制改革,编制变了,身份改了,但是使命、责任、任务没有变。

世界唯一森林灭火专业队伍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司令员徐平告诉记者:“作为现在世界上唯一的一支森林灭火的专业队伍,应该说我们森林消防救援队伍的组织指挥战斗力、装备建设的发展,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也都知道2018年美国加州这场大火,确实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那么对比我们国家的这几场火灾,特别是汗马原始森林这场火灾来看,我们国家制度的优势就是发生火灾以后能够从国家到全民都一致的行动,调集各方的力量来实施灭火,这恐怕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

森林消防作为森林灭火专业力量,消防员在火线上发挥人员的作战优势是关键。据了解,目前,森林消防队伍共有9个总队、37个支队,其中1个机动支队、1个直升机支队。力量部署在74%的国土面积和92.6%的边境线上。徐平介绍说:“我们这支队伍积淀了70年的战斗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应该说这激励了我们一茬茬的官兵,取得了重大森林火灾扑灭扑救的胜利。”70年的建设实践和战斗历程,森林消防正在加速成长,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不仅救火,更要防火

徐平表示,必须高度重视,做好下一步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制、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全面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的防控工作。

一是坚持并发扬在党的领导下部门齐抓共管的防火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把火灾预防引向深入。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火灾扑救工作,进一步向林牧区群众普及安全常识,提高防险避险能力,遇有火灾及时向社会发出预警,组织灭火行动时把解救、疏散被困人员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大力加强林牧区防火灭火基础设施和装备手段建设,着力提高我国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火场通信、航空灭火、大型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方面的能力。四是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的防火灭火力量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快速反应、攻艰克难的能力,完善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及时高效处置森林草原火灾,坚决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练兵备战,提升技能

冬季是森林山火的高发期,在云南省昆明市的麻大山林场,由于植被枯干、雨量减少,再加上风向以及气候多变,山火一旦爆发,很容易形成迅速蔓延之势,所以冬季防火是一年的重中之重。从2018年的12月1日开始,一直到2019年的5月31日,在这期间就是冬季防火期,所有进出林场的车辆、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包括人员信息的登记以及进出林场的意图,最重要的是杜绝火种进入到林场,这样就从源头上降低了人为山火的发生率。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的防火灭火力量体系建设/森林消防局供稿

据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支队长李孝忠介绍,根据气候特点、林内可燃物以及自然规律综合研判,防期形势比较严峻。李孝忠告诉记者:“按照应急管理部党组要求,在防期开始前后,我们组织在重点林区开展携装巡护,控制野外用火,以及为地方专业队组织培训。召开防期誓师动员大会,大力开展练兵备战。”

森林消防队伍是森林灭火的专业力量/森林消防局供稿

针对今冬明春的防期特点,云南森林消防加强战备值班、备勤,实施靠前驻防,缩短作战半径,将营地驻扎在距离高发火点20分钟左右车程的点位,确保遇有火情能快速有效处置。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直属大队教导员周明泉介绍说:“在靠前驻防期间,我们坚持‘有火灭火、无火训练’,与地方共同深入林区开展灭火综合演练,主要是了解地形、植被,更好地让我们掌握林区的情况,达到相互配合。我们作为主力军、拳头部队,在一线打火头攻险段。地方专业队主要是配合我们清理火线,搞好一些相关保障,这样才能达到密切配合,更好地完成好灭火作战任务。”

依靠技术,科学防火

人的战斗力很重要,装备的战斗力同样重要。除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作战技能,森林灭火还要依靠专业救援灭火设备,在硬件方面不断升级完善。

在麻大山林区的一个珇望台的顶部有个叫“森林眼”的装置,它有两个摄像头,一个负责白天,一个负责黑夜,365天24小时不间断,时刻像一双眼睛一样盯着整片森林,监护这片森林。据昆明市晋宁区林业局局长郭绍祥介绍,“森林眼”观测的半径是10公里的范围,不管是可见光还是热成像,它都会及时自动报警,并给出精确的定位,让指挥中心知道哪里有情况,哪里需要处置,大大提高了森林管护的效率。

除此之外,我国的森林消防还具有消防装备、宿营装备以及炊事装备运输车,野外作战所需一应俱全。同时为了提高作战效率,水陆两栖的山地越野车可以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包括山地、林地、沼泽地,能够将人员以及装备在第一时间运往火场。

森林火灾变化无常,赢得时间就赢得了主动权。救援过程中特别强调天地救援信息的对接,这个时候无人机就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台无人机内设了GPS定位系统,可以对火点进行定位,对火情进行监控,并且时时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传回地面,以便地面的指挥部来判断火势,从而做出更高效的指挥判断。

但无人机监测范围相对有限,要想实现全方位的天地一体化救援,直升机就成了火场战斗的生力军,它让消防队员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救援效力、降低了人员财产损失。森林消防局直升机支队副支队长张英海告诉记者:“利用直升机进行森林灭火和防火发挥了直升机地空机动灵活的优势,通过载人巡护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火情,使机降灭火队员把火情尽早地控制,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同时,通过机降灭火、吊桶灭火和水箱灭火,与地面部队配合有效控制森林火灾,使火灾的灾情减到最小。”作为诞生于人民军队摇篮、转型于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的空中力量,直升机支队立足森林防火灭火国家队、专业队、突击队、战斗队的职能,以综合性消防救援专业队伍为目标,成为保护国家生态资源的空中盾牌。

徐平表示:“森林消防队伍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应急管理部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建设,积极配合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面提高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工作的质量效益,为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火灾扑救工作/森林消防局供稿

从不缺位,那些难忘的“中国应急故事”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当人为责任事故发生时,总有一个群体,他们逆险而上。白天,他们为预防和救援天灾人祸,赴汤蹈火;晚上,他们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守夜人”,竭诚为民——他们就是承担了安全生产、地震、消防、防汛抗旱、地质滑坡、森林防火等13项国家应急管理职能的“应急人”。在天灾人祸面前,“应急人”从不缺位,用他们的责任和忠诚,书写了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中国应急故事”。

堰塞湖险情的成功处置

2018年10月10日晚22时6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长约5600米,宽约200米,高70多米。2018年11月3日17时40分许,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发生二次滑坡。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魏悍东告诉记者:“2018年10月以来,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先后发生四次由山体滑坡导致的堰塞湖险情,堰塞湖周围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处置比较难。”

据了解,四次形成堰塞湖都是由于滑坡体堵塞河道。山体滑坡的成因与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众多原因有关,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等。魏悍东告诉记者:“四次形成堰塞湖的原因很难一次性进行解读,但可以肯定的是,后两次的滑坡均受到上次滑坡的影响,是由于山体结构的不稳定造成的。”

灾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单位,先后进行9次联合会商并组成联合工作组连夜赶赴现场,随后又增派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水利部副部长兼应急部副部长叶建春率领地质、水利、工程、爆破等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地方开展疏散群众、监测预警、救援抢险等各项工作。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要求,在应急管理部党组和黄明书记的部署下,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第一时间派出骨干力量赶赴前方,参与领导指挥当地消防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现场消防救援力量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安全管控,全力以赴完成了灾情勘察、通信保障、物资运输、群众疏散等抢险救援任务,为堰塞湖顺利过流,最终消除险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魏悍东告诉记者。

山东省平邑市石膏矿“12·25”坍塌事故救援创造了国内矿难救援时间最长的记录

多地、多部门、单位联合会商处置,果断、科学、有序开展人工干预,通过开挖泄流槽的方式于2018年12日10时50分成功引导堰塞湖水自然过流,避免了堰塞湖自然漫溃风险,有效减小了上游淹没范围和下游洪水量级,较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程没有发现人员伤亡,创造了人工干预堰塞湖泄流的成功范例。

魏悍东说:“这次救灾任务的胜利完成,确实可以看做是消防队伍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2018年11月9日,党中央举行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旗并致训词,训词中,总书记要求消防救援队伍“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为消防救援能力定位指明了方向。这几次成功处置堰塞湖险情,正是消防救援队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写照。“这几次险情,都是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力量投送困难,救灾行动艰苦,同时也是消防队伍第一次处置类似的险情,指战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既完成了任务,也积累了经验。”魏悍东告诉记者。

成功扑灭两次森林大火

2018年有两场森林大火,非常典型,一个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自然保护区“6·1”森林大火,另一个是发生在云南大理苍山的“5·19”森林火灾。虽然地点、过火面积、扑救时间各不相同,但一南一北,各具特点,可以从中了解不同地区森林火灾的救援情况。2018年的几次森林大火实战,显示出了我国森林消防综合技战术水平正走在世界的前列。

据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张桢林介绍,2018年森林灭火作战有一个新的目标,就是实现24小时扑灭率达到95%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求全体指战员有专业的技术和战术素养,还要有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战斗意志。张桢林介绍说:“这样的战斗作风和意志体现在每一次救援行动中,彰显在每一位消防员身上。2018年5月19日,云南大理苍山发生森林大火,由于当天风大,火势蔓延极快,时间就成了决胜与否的关键点。”

谈到这场大火,大理州森林消防支队大理中队指导员黄磊告诉记者:“当天在收到灭火作战命令以后,我们仅用15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战备等级转换,并开赴火场投入到了灭火战斗,为此次灭火战斗赢得了宝贵的战机。”据他介绍,此次发生森林火灾的地点位于苍山附近,整个火场最低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710米,中间的高差在700多米,平均坡度在60到70度之间,全体指战员要身负30多公斤重的装备,只能手脚并用,往前一步一步地挪。经过19个小时昼夜不间断地持续奋战,大理支队兵分五路,实施了合围,速战速决。大理州森林消防支队直属中队中队长和涛说:“之所以这次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灭火任务,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全民协作、同舟共济。当时,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了火场,地方的各种力量也都相继到了火场。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都在发挥作用。”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副总队长罗爽认为,此次灭火作战中有5个方面值得总结:指挥统一、科学预判、精准出击、协同配合、战斗作风顽强。首先是科学预判,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在综合研判火场态势后,及时定下作战方案并指挥灭火作战。其次是精准出击,采取“多点突破、分段推进、形成合围”的战术。还有就是协同配合,按照森林消防队员打火头,地方专业扑火队跟进配合,军警和地方群众及时供水的保障模式,确保了联合灭火作战行动高效有力。真正做到了召之即来、战之必胜。

2018年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汗马自然保护区突遇山火。在这片被称为“大兴安岭最难扑救的火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应急指挥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多省多地森林队伍快速集结、配合作战,空运、陆运几千人到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火灾现场,综合运用风水化各种手段,全面封控、主动出击、立体作战,成功扑灭了可能引起巨大损失的森林火灾。

创造同级别台风损失最小记录

山东省平邑市石膏矿“12·25”坍塌事故中4名矿工在被困井下36天后被成功救出

2018年9月下旬,超强台风“山竹”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应急管理部实行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提前派出工作组赶赴可能受台风影响区域,指导协助地方做好应对准备,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重点工程加强防守,台风登陆后先期工作组就地转为救灾工作组,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救援救灾。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提前组织开展人员避险转移、救灾物资储备、重点地区地带隐患排查,以及安排学校停课、企业停产、重要交通枢纽停运保障等安全防范措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台风“山竹”的防范应对工作创下了近年来同级别台风损失最小的记录。

针对台风“山竹”的防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说:“中国应急管理工作可以做到全国一盘棋,比如跨区域应急的协调和联动。未来应急管理部还会建立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这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应急故事”永不剧终

201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11·28”爆燃事故发生,23人死亡、22人受伤。应急管理部派出副部长付建华率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地方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善后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随后,应急管理部对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挂牌督办,并在河北张家口召开“11·28”重大爆燃事故现场警示会。天津等21个省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全国氯乙烯生产企业及所在县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急管理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河北省有关领导和张家口市主要领导参加会议,查看事故现场,观看事故警示片。接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会同国务院国资委约谈了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应急管理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付建华主约谈,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浩水、国资委综合局和应急管理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了约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2018年8月25日,发生在哈尔滨松北区太阳岛北龙温泉休闲酒店的一场大火,20人葬身火海。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急管理部立马派出消防局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奔赴现场指导火灾处置、调查事故原因。随后,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此次重大火灾事故。

同样在2018年8月,贵州六盘水梓木戛煤矿发生“8·6”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3人死亡、7人受伤。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全力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救援,并对该事故进行挂牌督办。

2018年6月5日,辽宁本溪龙新矿业发生爆炸事故,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2018年6月29日,京港澳高速衡东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应急管理部在部指挥中心连线,并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挥;2018年7月14日,湖北随州发生隧道施工事故,应急管理部派出由救援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根据指令,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平顶山队携带专业设备也赶到现场参与救援工作。

2018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发生7.0地震,地方和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国家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共同参与、有序救援

“应急人”在灾害和事故面前,永不缺席。

组建“国家队”,不断刷新“中国速度”

在2018年的机构改革中,原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整体转隶,两支部队近20万名武警官兵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201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为这支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立足国情,组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国家队”

长期以来,消防队伍作为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有警必出、闻警即动,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在重大灾害事故面前,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作出了突出贡献。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将从过去单一灾种救援向综合性救援转变,从区域性救援向跨区域救援转变。

边组建边应急,成功应对显实力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边组建边应急,从救援理念、职能、方式、力量、装备、机制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在实战中逐步推进三个转变:从单一灾种应急救援向全灾种应急救援转变;从区域性作战向跨区域、跨国应急救援转变;从灾后救援向防范救援救灾全过程参与转变。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局长郭治武介绍说:“最大的好处是在救援工作中,能够统一指挥调动力量,能够统筹救灾任务,还能够统筹救灾资源的投入,这样就保证在灾区救援中形成合力,形成一盘棋的救援态势,既减少了灾区的混乱,又节约了救灾的资源,还提高了救灾的效果。”

半年多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当先锋、打头阵,尤其是在处置重大灾害事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抢险救援技战术打法和在抢险救援救灾一线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模式。

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局供稿

2018年8月18日,山东寿光多地连降暴雨,造成弥河流域上游多个水库水位暴涨、为确保水库安全,上游水库向下游泄洪,造成多个村庄的河水猛烈倒灌,情况危急,急需排涝。山东寿光大面积洪涝灾害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从山东、天津、河北、江苏调集5000多名消防官兵、300多名矿山救援队员和部分社会救援力量,携带重型排涝装备紧急驰援。据了解,这次救援行动创下了诸多首次:首次自汶川地震以来跨区域规模调动消防部队,首次消防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执行抗洪排涝等综合性救援任务,首次机构改革后应急、消防、安全生产救援、救灾和社会救援力量有机联动,首次应急管理部门前后方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式协同作战。各级消防队伍充分发挥综合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与灾区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攻坚克难、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边组建边应急的模式,成功地应对了许多突发事件,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应急管理部在实践中逐渐成为了‘救援的明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告诉记者。

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展望未来,在国家应急管理事业的大环境下,针对消防救援队伍如何更好地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履行新使命,不断增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魏悍东认为主要应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建强专业队伍。消防队伍全面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队伍职能将大幅拓展,对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地适应任务需求,消防救援局对新形势下“全地域”“全灾种”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量体裁衣”。正在谋划推进建设“1+N”的救援力量体系,“1”就是整合现有力量,打造一支由应急管理部直属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机动支队,这既是一支国内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的尖刀拳头力量,又是一支可以代表中国实施跨国救援的常备力量;“N”就是依托17个省的消防总队特勤力量,按照水域、山岳、地震(地质)、空勤4种主要救援类型,建设27支国家级专业队伍,同时,在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省级、市级、县级应急救援机动力量,形成覆盖城乡、形成合力的应急处置队伍网络。

配备救援装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除担负传统意义上的灭火救援任务外,还将承担诸如台风、洪涝、泥石流、堰塞湖等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任务。在配备装备器材上,既考虑贴近实战、实用高效,又要同国际接轨,甚至领先于世界水平。通过对数次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分析研判,除了常规的救援装备外,还需要为这支队伍配备一些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特种装备,比如:雷达生命探测仪、重型支撑套具、激流救援用救生衣、自携式潜水装备、水面供气式潜水装具、气垫船、水下机器人、声纳生命探测仪、河床扫描仪等,原则上按照“训练、机动、备用”一式三套标准配备。同时,增配大型救援车辆、工程机械和救援直升机一同编队投入执勤。

开展针对性训练。为适应新挑战、新任务,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消防救援局已经着手开展8个重大灭火救援课题研究,部署开展了消防员等级达标训练体系研究,按照职业制的特点设计今后的训练工作。特别是从2018年初开始,基层队伍的训练工作正式调整为冬训和夏训两个阶段,不再是以前的训练科目“大而全”,而是“少而精”,为下一步专业化训练进行探索尝试。

构筑作战机制。今后的综合救援涉及多项业务,部门多、行业多,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主力军和国家队,理应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一是建立扁平化的指挥调度机制。立足打大仗、打恶仗,完善跨区域增援调动机制,出台各类跨区域增援方案,灾害发生时,按照命令整建制调派充足力量,可以跨国、跨区域作战。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全面覆盖的原则,直接指挥调度省(直辖市)、市、县级应急救援力量,掌握一手情况,下达作战命令,真正突显“快速性”标准。二是建立协同作战机制。推动建立多灾种、多部门重大灾害应急联动作战机制,分行业、分类型、分等级建立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形成无缝衔接、高效联动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将灾害分类划级,每一等级灾害都有相应的部门响应处置,都有一套成熟的战术战法。灾害事故发生后,快速响应、同步调度、联动作战。同军队、公安、自然资源、民政、水利等部门建立协同作战机制,给予必要的灾情分析研判、信息会商共享、技术协作支撑,真正诠释“一体化”原则。三是建立战勤保障机制。应急救援中的战勤保障,直接关系到处置是否能够成功,尤其是面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更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资源支持,发动全社会力量和民间救援组织共同参与其中。因此,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扩大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推进分灾种、分区域的应急物资保障中心建设,形成“标准配置、精确管理、模块储运”的国家、省、市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布局,建立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应急调运与配送机制,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把专业力量和应急物资迅速投放到灾区、事故现场,保障救灾行动的高效开展,真正展现“大应急”格局。

魏悍东说:“组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提高国家抢险救灾整体能力,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国17万消防指战员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承和发扬固有的消防精神,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应有贡献,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司令员徐平说:“2018年的11月9日,习总书记亲手缔造了我们这支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并且为我们授旗致训词。我想这对我们产生了更大的激励和鼓舞,习总书记所说的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建队方针,也是我们部队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们广大指战员不竭的精神动力。”

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森林消防局供稿

中国应急管理新成效彰显大国实力

为全面应对新形势下的应急救援形势,2018年4月16日,我国新组建了应急管理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旨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改革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整合了原来11个部门的13项应急救援职责以及5个国家应急指挥协调机构的职责。目前,应急管理部已经完成了所有机构和人员转隶,完成了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完成了灾害事故防范救援工作机制的初步构建,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集中指挥,“一盘棋”成效举世公认

优越的体制机制是强大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国一盘棋的组织指挥机制,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灾害防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灾害防控工作,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要求,从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理念、原则、方向、内容和方法,形成了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思想。

2018年10月1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重点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主汛期的防汛抢险救灾先后作出两次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对西藏四川地区的堰塞湖险情作出四次批示,都是在灾害刚刚发生时,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具体和预见性的安排,为应急处置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2018年4月16日,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

2018年10月10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11月3日,原山体滑坡点发生二次滑坡,造成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蓄水量不断增加,给两岸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同时威胁下游安全。由于灾区环境恶劣,救援难度大,加上救援力量构成比较复杂,有政府的救援力量、军队的救援力量、还加入了民间的救援力量,急需统一的指挥调度。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局长郭治武介绍说:“到了现场以后,成立了由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和西藏军区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建立了一个联席会议制度,来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此次的堰塞湖滑坡事件的处置工作,把各方面的力量实施统一指挥,按照统一的方案,统一的行动实施组织工作。”通过9次联合会商处置,有序开展人工干预,通过开挖泄流槽成功引导堰塞湖水自然过流,险情逐步缓解,创造了人工干预堰塞湖泄流的成功范例。

集中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不仅使救援科学有序、更提高了救援的精准度和效率。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指出,集中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国一盘棋的组织指挥机制是我国应急救援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范维澄说:“统一指挥不是没有依据的,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赋予了它这种法律上的地位,而这个指挥也不是无的放矢,是有预案的。一旦发生事情的时候,确实就有人负责,而且负责的会非常积极主动,而且也是科学的来进行这个应对。这个是跟我国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密切相关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认为,党委领导,统一指挥,是中国应对巨灾的亮点。王宏伟说:“党的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强党的领导可以加强应急管理层级的纵向整合,还可以实现各个部门的横向整合,可以是跨部门的、跨层级的、跨军地的。从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的几起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应急协调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初步形成,中国应急管理可以做到全国一盘棋,实现跨区域的应急协调和联动,未来应急管理部还会建立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还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应急从不缺位

创新体制机制,应急管理“建且稳”

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先后应对了山东寿光等地洪涝灾害、超强台风“玛利亚”“山竹”和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等多次自然灾害,累计启动40多次应急响应,先后派出50多个工作组赴地方指导开展防灾救援救灾处置工作。2018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实现近2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6%和35.2%;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大幅降低,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分别降低了59%、78%和35%。

实践证明,中央组建应急管理部的决策是科学的,改变了长期以来分散管理的应急工作格局,有利于加强应急工作的宏观管理,有利于实现应急工作的全过程统筹管理,有利于实现应急力量和资源的优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专业救援能力和救援效率,实现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预防和应急。

范维澄介绍说:“原来很多机构不在一个部门里边,很难把它充分的协调,现在由一个部门来管的话,就适应了灾害事故自身的发展链条,我们可以全过程的实施这种监管和及时的进行应急救援,那么效率自然提高了很多,跨出了非常大的一步。”

应急救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和时间赛跑,应急机制是关键。据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周伟介绍,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以来,迅速建立了24小时的备勤值班制度。“就是每天都有一位部领导亲自在岗带班,各个业务司局都有一名在岗值班的同志。为了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应急管理部构建了信息接报的网络,实现了各省各个有关部门,特别是转隶过来的内部各业务司局的信息渠道的畅通。”周伟介绍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成立以来,应急管理部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完善了一批工作机制。一是初步建立了应急响应体系,制定了特别重大灾害应急预案、8个灾种的响应工作手册和6个具体保障机制;二是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盘,通过专项整治、巡查检查、督办约谈等手段,建立常抓严管的长效机制;三是坚持以防为主,突出重大活动、重点部位、重要时段,建立灾害事故风险防控机制;四是探索了全国救援“一盘棋”的组织指挥机制,依据救援救灾需要,统筹调动各类、各地应急救援力量;五是初步建立了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阶段,由应急管理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气象局以及军队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每日联合会商研判,并派出联合工作组赴一线指导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开展工作;六是形成了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机制,应急管理部事前派出工作组指导地方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工作,灾害发生后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后期工作组就地转为救灾应急响应工作组,协调调集救灾物资和资金,指导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七是逐步打造兼顾各方、口径统一的“一个窗口”对外信息发布模式。

我国的应急救援正在向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迈进。王宏伟认为,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应急管理体系的四梁八柱逐步建立,初步完成了物理相加,破解了改革过程中的难题。此外,应急管理部的基本的职责和应急的功能进行了有效发挥。“‘建而且稳’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最了不起的一件事,短短8个月的时间能取得这样一个成就非常了不起。”王宏伟说。

与时间赛跑,国家应急指挥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应急管理部组建只有半年多时间,还有许多工作亟需加强,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指挥机制建设。依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应急管理部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据了解,下一步,应急管理部还将尽快健全完善国家应急指挥机制,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军队参与,强化央地、军地联动。地方也要健全对应的应急指挥机制,形成国家和地方相对统一的灾害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协调机构,确保一旦启动灾害响应,各级指挥机构能够迅速建立、快速衔接、高效处置,科学统筹协调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和解放军、武警部队、社会力量等各方力量,提高综合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王宏伟建议,应急管理部应对既有的制度、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梳理,按照应急管理的模式重新再去修订、修改,并且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的衔接;加强理清跟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责任,分工负责,全责切分。此外,王宏伟认为,应急管理部应尽快实现“书同文”。“要创造一种大家都听得懂的应急管理‘普通话’,用一个统一的话语来讲话,形成应急管理的组织文化。”王宏伟告诉记者。

猜你喜欢

管理部救援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漫画说消防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消防也幽默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当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线——人民日报专访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
韩正 扎实推进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