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排涝泵站布置在隧洞进口的优势
2019-10-14梁一榄何震洲
梁一榄,何震洲
(1.中原大学,台湾 中坜 32023;2.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16)
1 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平原地区经济要素集聚,很多区域排涝能力明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需新建排涝泵站。与泵站配套的输水河道因城市用地紧张而难以实施,近期出现了长距离压力隧洞穿越山体直排承泄区的线路方案。
典型的排涝泵站输水河道系统,排水区内明渠汇集涝水,排涝泵站建在承泄区侧的堤岸上[1];典型的供水泵站管路系统,供水泵站建在取水点,即布置在压力输水管道进水口侧,通过压力管道向供水区供水[2]。在泵站与隧洞工程组合中,站址是选在隧洞进口(排水区侧)还是隧洞出口(承泄区侧)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用水力学方法,推求2站址方案的泵站扬程、水泵安装高程,并分析站址对泵站、隧洞工程的影响;剖释隧洞进口建站具有优势,分析隧洞长度、泵站年运行时间,这2个独立变量对优势强度的影响;最后以工程实例量化分析隧洞进口建站的优势,使结论更加明晰。
2 站址对泵站、隧洞工程的影响
此处隧洞为长距离有压隧洞。为便于论述,设计工况下流量、水位过程均设为定值。
2.1 站址布置方案
隧洞进口建站:泵站建在隧洞进口,隧洞出口设防洪闸(见图1)。隧洞出口建站:泵站建在隧洞出口,隧洞进口设防洪闸(见图2)。
在隧洞进口前设断面1 - 1(该断面的参数设下标1,下同),隧洞出口后设断面2 - 2。断面1 - 1上的水位为Z1,断面2 - 2上的水位为Z2,有Z1<Z2。图中Q为设计排涝流量,m3/s;l为隧洞长度,m;测管水头为,m;基准面0 - 0取在水位Z1处。
图1 隧洞进口建站布置概化图
图2 隧洞出口建站布置概化图
2.2 泵站输出扬程推求
在断面1 - 1和断面2 - 2间建立有能量输入的能量方程,2方案均可写成如下方程:
式中:h净为隧洞进出口水位差,m,该值在设计工况下为定值。泵站输出扬程为隧洞进出口水位差与隧洞水头损失之和。
2.3 站址对水泵安装高程的影响
把泵站概化为具有水泵安装高程,带前池、出水池的装置。隧洞进口建站泵站前池水位Z进1= Z1,在泵站出水池与断面2 - 2间建立能量方程,求得出水池水位Z出1= Z2+hW1-2;隧洞出口建站泵站出水池水位Z出2= Z2,在断面1 - 1与泵站前池间建立能量方程,求得前池水位Z进2= Z1- hW1-2。2方案以水位Z1为基准面(见图3)。
图3 水泵安装高程比较图
图3 中hs1、hs2分别为隧洞进口建站和出口建站的水泵安装高程,m。由于泵站的设计流量和扬程相同,2方案水泵淹没水深取同一值h淹。隧洞进口建站水泵安装高程hs1=Z进1- h淹= Z1- h淹,隧洞出口建站水泵安装高程hs2= Z进2-h淹= Z1- hW1-2- h淹。
2.4 站址对泵站、隧洞工程影响的结论
2方案在隧洞规模相同情况下,有如下结论。
2.4.1 对泵站的影响
(1)2方案泵站输出扬程相同,均为Hm= h净+ hW1-2。
(2)隧洞进口建站水泵安装高程不受hW1-2影响,出口建站水泵安装高程需降低一个hW1-2,即隧洞进口建站泵站建基面高程(不包括泵站出水池部分,下同)不受hW1-2影响,出口建站泵站建基面高程需降低hW1-2;隧洞出口建站出水池建基面高程受Z2控制,进口建站出水池建基面高程可以比出口建站抬高一个hW1-2。
(3)2方案的泵站设计流量与扬程一致,可以认为主泵房平面尺寸一致,与主泵房相衔接的前池、出水池进出水面宽一致。
(4)前池:泵站前池对进水流态有严格要求。隧洞出口建站,前池岸墙顶高程由承泄区高水位确定,隧洞出口有压流须在前池内转化为明流,需更长流程扩散整流,所以出口建站比进口建站前池更长,岸墙更高。
(5)出水池:隧洞进口建站出水池蜕变为高位井,泵站出水流道排水入高位井,再压入隧洞进水口,运行期高位井内水位为(Z2+ hW1-2) 。出口建站方案出水池为主泵房与承泄区河道间的过渡段,长度由泵站总体布置确定,极端情况主泵房的出水流道直排承泄区河道。
(6)运行期,在隧洞进口建站方案中,如高位井与主泵房合建,2方案泵站挡内外水位差相同,均为(Z2- Z1) +hW1-2,如高位井与主泵房分建,则高位井成为一个独立的挡水建筑物,而主泵房不再挡承泄区侧高水位,因高位井建基面较高,水位差减小。
2.4.2 对隧洞的影响
(1)运行期,隧洞进口建站隧洞处在(Z2+ hW1-2) ~ Z2压力,出口建站方案隧洞处在Z1~ (Z1- hW1-2)压力区。两者测压管水位差为(Z2- Z1+ hW1-2),进口建站方案隧洞更有可能向排水区渗水,对山体或洞壁防渗要求更高。
(2)为满足隧洞处于有压流状态,出口建站方案隧洞埋深需降低(Z2- Z1+ hW1-2),不利于清淤维护。
3 隧洞进口建站的优势分析
3.1 隧洞规模与隧洞水头损失的关系
决定隧洞规模的参数主要为隧洞长度和洞径,隧洞水头损失为[3]:
式中:hf1-2为沿程水头损失,m;Σhj为局部水头损失,m;λ为沿程阻力系数;l为隧洞长度,m;d为圆形隧洞内径,m;ζ为局部损失系数;C为谢才系数,m0.5/s;n为糙率;R为水力半径,m;y为巴甫洛夫公式中的指数(在大直径隧洞中应用此式)。
3.2 泵站装机、年运行时间与用电量的关系
泵站装机功率、年运行时间与年用电量关系为:
式中:N为装机功率,kW;ρ为水的密度,kg/m3;Q为泵站设计流量,m3/s;Hm为泵站输出扬程,m;E为年用电量,kW · h;T为年运行时间,h;η装为装置效率。
N与Hm呈线性关系,E与N、T均呈线性关系。
3.3 影响隧洞进口建站优势的主要因素
根据上述结论,隧洞进口建站泵站建基面高程不受hW1-2影响,出口建站需降低一个hW1-2。影响隧洞进口建站优势的主要因素有:
(1)站址位置。①隧洞进口建站具有天然的位置优势:隧洞进口建站比隧洞出口建站泵站建基面高一个hW1-2,只要hW1-2不趋近于零,泵站土建工程更省。②隧洞进口建站更有优化潜力:当泵站与隧洞作为一个体系优化时,随着隧洞洞径缩小,hW1-2值增大,该值传导至泵站,导致泵站对输出扬程的需求增大。隧洞进口建站,泵站仅需增加水泵扬程,水泵部分只涉及叶轮翼型、转速,电工部分涉及配套功率及电工一次容量增加,年运行费用以用电量增加为主。隧洞出口建站尚导致泵站建基面降低和隧洞埋深增加,增加泵站土建工程量,进而制约体系优化。由于隧洞进口建站泵站建基面高程不受hW1-2影响,使泵站扬程与隧洞洞径间优化更有潜力。
(2)隧洞长度(l)。l越长,hf1-2越大,hW1-2相应增大,隧洞进口建站与隧洞出口建站泵站建基面高程差加大,所以对长距离隧洞,隧洞进口建站更有优势。
(3)泵站年运行时间(T)。T越短,装机功率N增大对年用电量增加越不敏感,N可以取用较大值,使泵站以较高输出扬程与较小隧洞洞径相适配。由于隧洞进口建站泵站建基面高程不受hW1-2影响,在泵站扬程与隧洞洞径间优化时,更能适应以增加泵站扬程换取隧洞洞径缩小。
综上所述,隧洞进口建站具有天然的位置优势,泵站土建工程更省,泵站扬程与隧洞洞径间优化更有潜力。隧洞越长、泵站年运行时间越短,这种优势越大。
4 工程实例量化分析隧洞进口建站优势
上述定性分析了隧洞进口建站的优势,由于边界条件众多,难以给出定量结论。下面以实际出现的某案例与文中拟定的优化方案比较,进一步说明站址对工程及费用的影响程度。
4.1 某案例概况与优化方案
4.1.1 某案例
泵站布置在隧洞出口,年运行时间200 h,泵站设计流量200 m3/s。压力隧洞内径11.00 m,全长11 km,进口局部损失系数ζ1= 0.20,出口局部损失系数ζ2= 0.20(洞径渐扩回收部分动能),洞壁用混凝土衬砌,粗糙系数n=0.012 5。隧洞工程费用为20亿元。
4.1.2 优化方案
考虑到某案例具有隧洞距离长、泵站年运行时间短的特性,把泵站布置在隧洞进口后,通过增加泵站输出扬程减小隧洞洞径,有减少工程费用的潜力,拟定如下方案。
优化方案:泵站布置在隧洞进口,隧洞内径7.78 m(断面面积为某案例的1/2),其余条件与某案例相同。
4.2 某案例与优化方案的工程差异
由公式(3)计算某案例与优化方案的隧洞水头损失,成果见表1。优化方案比某案例隧洞水头损失增加11.21 m,其中hf1-2由2.11 m增加到13.05 m。
(1)隧洞洞径。某案例隧洞洞径为11.00 m;优化方案隧洞洞径为7.78 m。
(2)泵站。①主泵房:某案例与优化方案主泵房平面尺寸均为80.00 m×49.00 m(进水面宽×顺水向长度,下同)。某案例建基面高程-15.70 m,厂房地坪高程10.00 m。优化方案建基面高程-13.50 m,厂房地坪高程6.50 m。②前池:某案例须在前池内由有压流转化为明流,前池更长,前池平面尺寸为80.00 m×100.00 m,底板顶高程-12.70 m,岸墙须抵挡承泄区高水位,顶高程为9.30 m;优化方案前池平面尺寸为80.00 m×70.00 m,底板顶高程-10.50 m,岸墙受场地地坪高程控制,顶高程为6.00 m。③出水池:某案例出水池平面尺寸为80.00 m×20.00 m,出水池底板顶高程-2.00 m,岸墙、导墙顶高程为9.30 m;优化方案的出水池蜕变为高位井,与主泵房分建,运行期独立承担挡(Z2+ hW1-2)高水位任务,可免除主泵房挡高水位,高位井平面尺寸为80.00 m×30.00 m,优化方案隧洞水头损失hW1-2= 13.41 m,高位井底板高程可以比某案例抬高一个hW1-2,受场地地坪高程限制,底板顶高程取6.00 m,高位井顶高程须比某案例抬高一个hW1-2,取23.00 m。
(3)优化方案泵站配套功率与年用电量增量。由公式(4)计算优化方案比某案例泵站配套功率增量(N增)和年用电量增量(E增)。参数取值如下:
式中:η电机为电机效率,取值0.93;η水泵为水泵效率,取值0.88;η流道为流道效率,因流速不变,故取值1.00。经计算,成果如下:
4.3 某案例与优化方案的费用比较
4.3.1 某案例与优化方案泵站工程费用比较
(1)主泵房:某案例与优化方案主泵房面积均为3 920 m2,某案例建基面至厂房地坪高度25.70 m,优化方案高度20.00 m,优化方案土建费用省。
(2)前池:某案例前池面积8 000 m2,岸墙高度22.00 m。优化方案前池面积5 600 m2,岸墙高度16.50 m。优化方案比某案例前池面积小,池更浅,土建费用省。
(3)出水池:某案例出水池面积1 600 m2,岸墙高度11.30 m。优化方案高位井面积2 400 m2,岸墙高度17.00 m。优化方案的高位井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工程量和单价都比某案例高,某案例土建费用省。
从某案例与优化方案泵站结构体积及结构围护体积来看,某案例远大于优化方案,某案例泵站建基面低,相比优化方案来说,以挖建为主,单价更高。优化方案在运行期高位井挡承泄区侧高水位,非运行期防洪闸挡承泄区高水位,跟某案例整个泵站挡承泄区高水位相比,前者工程体量更小,防御承泄区河道水流冲刷、风浪的工程费用也更省。总体认为,优化方案比某案例泵站土建费用省。
在此,忽略某案例与优化方案泵站土建和防洪闸费用差异。
4.3.2 优化方案减少隧洞工程费用估算
隧洞洞径由11.00 m缩小到7.78 m,减少隧洞挖方52.3 万m3及相应衬砌工程量,现以最保守的洞径减少比例29.3%折减,某案例中隧洞工程费用为20.00亿元,则减少工程费用5.86亿元。
4.3.3 优化方案增加电气设备费用和电费估算
优化方案比某案例配套功率增加2.69万kW,年用电量增加537万kW · h。工程正常运行期按100 a计,机电设备经济寿命按25 a计,在运行期更新4次,社会折现率为8%。
(1)优化方案增加电气设备费用估算。功率7 500 kW的TL7500 — 48同步电动机价格为780万元/台[4],以此推算,2.69万kW电动机费用为2 798万元,电气一次部分费用按电动机费用50%计,运杂、安装费按20%计,合计5 036万元。在运行期更新4次,电气设备及安装部分费用折算成现值,增加5 750万元。
(2)优化方案增加的电费估算。年用电量增加537万kW · h,电价 0.664 4 元 /(kW · h)[5],则每年增加电费357万元。按100 a运行期折算成现值,电费增加4 461万元。
优化方案增加电气设备费用和电费合计1.02亿元,减少隧洞工程费用5.86亿元,效益显著。
4.4 优化方案比某案例费效比低的讨论
优化方案比某案例体现了更低的费效比,主要原因是优化方案隧洞进口建站,使泵站扬程与隧洞洞径间优化更有效率。其次,某案例中隧洞特别长,排涝泵站年运行时间短,使隧洞进口建站的优势得到了强化。
如按某案例,把泵站布置在隧洞出口,隧洞洞径缩小到7.78 m后,泵站建基面高程和隧洞埋深需下降11.21m,将极大增加泵站土建工程量,同时恶化泵站运行和隧洞维护工作条件,洞径缩小方案就不再成立。
某案例与优化方案隧洞水头损失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某案例与优化方案隧洞水头损失计算表
5 结 语
(1)近期出现的排涝泵站与长距离压力隧洞工程组合,属“典型供水泵站管路系统”类型。不能习惯性地把排涝泵站站址选在隧洞出口,而应把站址选在隧洞进口。
(2)无论站址选在隧洞进口还是出口,泵站扬程相同,但出口站址泵站建基面高程需降低一个隧洞水头损失值,增加泵站土建费用,所以隧洞进口建站具有天然的优势。
(3)站址选在隧洞进口,把泵站与隧洞作为一个体系,可以按供水泵站经济管径思路,做泵站扬程与隧洞洞径优化。隧洞越长,排涝泵站年运行时间越短,越有优化潜力。
(4)优化后的泵站,由于以扬程增加换取隧洞洞径缩减,泵站特性由大流量、低扬程向大流量、中扬程发展,对水泵叶轮翼型和大功率同步电机制造提出了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