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蹼的CT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2019-10-14刘启佳贾子昌栾景源韩金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轴位单侧颈动脉

刘启佳 贾子昌 栾景源 韩金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北京 100191)

颈动脉蹼是一种起源于颈动脉窦或颈内动脉起始处后壁、突向于血管腔的膜样结构。Ehrenfeld等[1]在1967年行血管造影时首次报道。近年来,一些研究[2~5]认为它的存在可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对此类病变罕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2月793例年龄≤60岁于我院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对筛查出的8例颈动脉蹼的CTA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41~59岁,中位年龄54岁。1例因偏瘫就诊神经科,5例因头晕就诊,2例无神经系统症状,手术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蹼。8例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8例颈动脉蹼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头颈部CTA方法:取仰卧位,先进行平扫,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缘至颅顶。双通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入至肘前静脉,约40 ml,并将20 ml生理盐水加入,注射流速为4.0~5.0 ml/s,总注射量为65~70 ml。当对比剂于靶血管至峰值浓度时予以扫描,阈值为150 HU,扫描转速保持为0.35 s,管球电压为120 kV,扫描时间为4~6 s,层厚0.625 mm。最终由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做出诊断,并观察动脉蹼的位置、形态,有无导致颈动脉重度狭窄等情况。

CTA同时具有以下特征视为存在颈动脉蹼[4]:①颈动脉轴位见动脉腔内存在一膜样结构(图1);②矢状位示该结构位于颈动脉窦或颈内动脉起始段的后壁,为一突向于腔内的膜样充盈缺损(图2)。部分病人颈动脉蹼上可见附着血栓(图3)。颈动脉蹼的长度为矢状位上动脉蹼自动脉壁的起始点至蹼的最远端的距离。动脉期颈动脉轴位上沿血流方向首次观察到动脉蹼存在时,其左右两端的距离视为颈动脉蹼的宽度,前后距离为动脉蹼厚度。采用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方法[6]计算颈动脉蹼致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70%)、重度(>70%)。

图1 轴位可见右侧颈动脉窦腔内存在一薄膜样结构,将血管腔一分为二[4] 图2 矢状位见颈动脉窦的后壁有一薄膜样的结构伸向血管腔,小图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同位置存在一膜样充盈缺损[4] 图3 颈动脉蹼(黑色箭头)上可见血栓附着(白色箭头)[4] 图4,559岁女性,因一过性头晕就诊神经外科,CTA轴位片见左侧颈动脉窦的后壁有一膜样结构突向管腔,将动脉腔一分为二,矢状位示该结构起源于颈动脉窦后壁,呈膜样结构向血管腔内延伸,未合并卒中 图6 41岁男性,因胸部手术行头颈部CTA,未合并卒中,CTA轴位片可见双侧颈动脉窦内存在膜样结构的动脉蹼

2 结果

8例存在颈动脉蹼(图4~6),其中1例双侧,7例单侧。4例就诊时诊断同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蹼长度(2.40±0.73)mm,厚度(0.98±0.16)mm。无颈动脉蹼导致所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见表2。

表2 8例颈动脉蹼情况

3 讨论

颈动脉蹼是发生于颈动脉窦或颈内动脉起始处的一种少见的膜样结构,已有较多文献[5,7~12]报道。病理研究显示颈动脉蹼为一种特异的肌纤维发育不良,镜下特点为广泛内膜肌纤维增生伴纤维化及黏液样变性[3]。近年来,一些研究[2~5]认为它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多项研究[7,12,13]提示颈动脉蹼好发于女性。Joux等[12]报道例25例颈动脉蹼中16例为女性,Haussen等[13]报道女性颈动脉蹼占58%(14/24),Choi等[7]报道女性颈动脉蹼患者占64%(9/14),这些均提示颈动脉蹼可能好发于女性,但这一结论仍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颈动脉蹼的发生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青年女性可能与口服避孕药物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颈动脉蹼好发于女性的原因[10,11]。本研究并未收集到8例的药物服用史。

本组7例单侧颈动脉蹼,1例双侧。Compagne等[2]报道11例颈动脉蹼,其中单侧10例。Sajedi等[3]、Choi等[7]、Coutinho等[4]的研究结果均为多数患者单侧存在颈动脉蹼。上述研究和本研究结果均提示颈动脉蹼可能多为单侧发生,这一结果仍需要更多研究的证实。

近年来,一些研究[2~5]显示颈动脉蹼在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认为颈动脉蹼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发病原理被推测为动脉蹼影响局部血流动力学,易造成湍流,可能导致附着血栓的形成[7],一旦血栓脱落则可导致脑卒中。本研究显示颈动脉蹼长度为(2.40±0.73)mm,无一例颈动脉蹼导致颈动脉的重度狭窄。Zhang等[14]对颈动脉蹼进行全面的系统文献回顾研究表明,84%患者的颈动脉蹼导致颈动脉轻度狭窄,10%中度狭窄,6%重度狭窄,该研究并未显示狭窄程度与卒中复发的显著相关性。目前,尚不确定卒中复发率与狭窄分级的相关性,仍待进一步研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CTA扫描层厚的限制会导致动脉蹼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受动脉搏动和血流冲击的影响,颈动脉蹼存在一定幅度的摆动,所致的动脉狭窄应呈动态变化。但是动脉扩张及动脉蹼摆动幅度有限,我们认为动脉蹼所致的狭窄变化不大。

由于CTA可以获得详细的血管形态信息,临床上常将其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图1所示颈动脉蹼在CTA上具有特异性的表现[4,7]:①轴位上可见动脉腔内膜样结构;②矢状位为颈动脉窦或颈内动脉起始段的后壁突向于腔内的膜样充盈缺损,少数情况可见附着血栓[7,15],本组未发现血栓附着病例。

虽然颈动脉蹼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但仍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造成临床上的误诊。最常见的鉴别诊断疾病为颈动脉夹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性斑块。颈动脉夹层是由于动脉内膜破损后血液进入血管壁内,导致内膜与中膜分离形成真假腔,致使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形成,可由外伤导致,也可自主发生。CTA可见血管腔呈偏心性狭窄,游离的内膜片长而不规则,有真假腔,可伴动脉瘤或血管腔闭塞,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对于有外伤史、颈部疼痛以及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应更加警惕颈动脉夹层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中老年人,不仅累及颈动脉的分叉处,亦累及其他部位动脉,斑块表面多不规则,甚至有溃疡的存在。颈动脉蹼的发病群体相对年轻,且动脉蹼的位置固定,形态规则。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仅有8例。由于人群中颈动脉蹼的患病率低,单中心的研究很难发现大量的颈动脉蹼患者,截止目前已发表的关于颈动脉蹼的研究,单篇文章最大的病例数仅为25例[8],因此,有必要进行多中心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第二,本组年龄设置≤60岁,而非覆盖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为研究人群设置年龄限制,一方面原因为既往的研究[2~4,14]报道显示颈动脉蹼患者多在60岁以下,另一方面由于高龄患者合并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升高,对于颈动脉蹼的发现和特征分析易造成影响。

综上,颈动脉蹼是发生于颈动脉窦或颈内动脉起始处的后壁,突向于血管腔内的一类少见的膜样病理结构,好发于女性,单侧多见,几乎不导致动脉重度狭窄。CTA常被作为诊断颈动脉蹼的首选方式。大量研究认为颈动脉蹼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早发现颈动脉蹼的存在,有助于降低卒中再发风险,临床和影像医师需要提高对该病理结构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猜你喜欢

轴位单侧颈动脉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髌骨轴位X线片的结构化报告:诊断和定量测量要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虹膜纹理引导的飞秒激光囊膜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中的应用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