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把旧瓶装新酒
——与自己同课异构“三角形三边关系”

2019-10-14◇骆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棒结论长度

◇骆 奇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上镜率很高,我前些年研究“大问题”教学时也上过这节课。前段时间,我又对这节课进行了再思考和再设计,重上这节课。内容为旧瓶,进化的是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是为新酒,现与大家分享。

一、引入环节的进化——游戏导入更有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游戏。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围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

生(齐):三根。

师:老师这儿准备有两组小棒,每一组都是三根,长度都不一样。谁想来试试?

(随机叫一男一女学生到台上演示围三角形。女生轻松完成,男生想尽办法都无法做到首尾相接地围成三角形,如图1)

图1

师:我们来看看两名同学的作品。女生的,围成了吗?(围成了) 男生的?(有的学生说围成了,有的学生说没围成)

师:看来女生围成了三角形大家是没有异议的。男生到底是不是围成了呢?

生:他有一根小棒出头了,有一部分没用上。

师:你们的意思是围三角形时,小棒必须要“首尾相接”,对吧!

师:我把女生的三角形打开一个口子,这样围成了吗?(没有)但这三根小棒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

生:还是可以的,但你是故意打开一个口子,这不算,还是要首尾相接。

师:两名同学上来围三角形,都是用三根小棒,一个围成了,一个没有围成,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不能围成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进化点】原设计:先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再直接由老师提问:“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产生不同意见,再顺势进入实验操作环节。新设计:新课伊始,先玩游戏,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了“首尾相接”,趣味性更强。同时顺势由学生发现并提出全课“大问题”:“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二、实验环节的进化——对比演示更直观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研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学具袋。 学具袋里共有五根小棒, 它们的长度分别是 12cm、10cm、7cm、5cm、4cm。四人小组合作:每次任选三根小棒,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并在表格上记录小棒的长度。(表格略)

(学生操作后,老师选择了用“12、7、5”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跟学生交流、讨论,如表1 和表2)

表1 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

表2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

师:看看他们小组两张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1:老师,我认为 12cm、7cm、5cm 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有学生支持,也有学生反对)

师:哦?有的同学提出这一组小棒是围不成三角形的,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围成。这样,我请认为能围成的同学上来围一围,等下再请认为围不成的同学说一说他的道理。

(生2 上台演示,其他小组认为围得不好,生2 调整多次,最后“围成”)

生3:我认为是围不成的,因为7+5=12,两根短的加起来跟长的一样长, 重叠在一起了,是围不成的。

师:到底能否围成?请看老师做的两次对比演示。

师:左边这一组就是“12、7、5”三根小棒,右边的小棒, 老师把7 和5 这两根加长了一点点——仅仅是1 毫米。看看有什么结果。(如图2)

图2

生:左边没有围成,右边围成了。

师:我们再将7 和5 这两根小棒减少一点点——也仅仅1 毫米。结果又会怎样?(如图3)

图3

生:左边没有围成,右边也没有,有空隙。

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电脑的演示,看来“12、7、5”这组小棒确实围不成。刚才就有同学说7+5=12,这三根小棒恰好重叠在一起了,凸不起来,就围不成三角形。

(课件上将表1 中“12、7、5”这组数据移到表2 中)

【进化点】为使得到的数据更丰富,更利于学生发现规律,两次课都设计了让学生用提供的5根小棒做实验,并按能否围成三角形进行分类的环节。原设计:仅演示不能围成的情况,没有对比。新设计:从学生分类的数据出发,聚焦于对两次不同小棒所围图形的对比,第一次是“12、7、5”这组小棒围不成与“7.1、5.1、12”的这组小棒能围成的对比,第二次是“12、7、5”这组小棒围不成与“6.9、4.9、12”这组小棒也不能围成的对比,让学生从实验操作中归纳理解,只有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三、发现规律的进化——学生汇报更清晰

师:现在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从这些数据里面能否有所发现?

生4: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长的那根小棒,就能围成。

师:能用表格中的数据举例说明吗?

生 4:比如能围成的第一组,10+7>12,能围成;第二组,4+5>7,能围成……

师:还能用数据说明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吗?

生 4:比如不能围成的第一组,7+4<12,不能围成;第二组,5+4<12,不能围成……

师:这是我们发现的重要结论,我们把它记下来!

生5:我们还有另一个结论:两根较长小棒的长度差小于最短的小棒时能围成三角形,两根较长小棒的长度差大于最短的小棒时不能围成。

师:也请你来举例说明。

生 5:比如能围成的第一组,12-10<7,能围成;第二组,7-5<4,能围成……不能围成的第一组,12-7>4,不能围成……

师:这名同学也很善于观察和思考。其实将减法算式的减数移到另一边,就变成了一个加法算式,比如 12-10<7 变成 12<10+7,大家看看是不是一样的呢?所以用减法来描述这个发现与用加法来描述,其实是完全一样的。不过,我们还是把掌声送给他!

【进化点】“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两长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两个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能得到的结论。原设计:老师直接让孩子们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结论, 再进行评价。 新设计: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结论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用数据说明结论,汇报更清楚,听者更明白,同时也给了部分思维稍慢的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

猜你喜欢

小棒结论长度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巧移小棒
爱的长度
长度单位
结论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