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醒』来
2019-10-14张立平
◇张立平
在班里, 有一个好像整天都睡不醒的孩子,名叫小豪。
小豪的爸爸、妈妈离异,他和弟弟跟爸爸、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每天早出晚归,累死累活的, 无暇参与小豪和弟弟的成长过程。爷爷、奶奶年近70岁,照顾孩子的生活还可以,对学习辅导和思想疏导根本不通晓门路。可想而知,因为隔代教育、缺少母爱,孩子状况会如何。
最初对小豪的印象是书写像“连秧草”,你连我,我连你,而且字体圆乎乎的, 像一个个连体的“胖娃娃”;要求背诵的课文背不下来, 必背古诗词跟不上节奏……数学、英语更可想而知。不管做什么,他的眼睛似乎总在一条线的状态。
因为作业完成不好, 我和小豪的爸爸、妈妈有过几次接触, 他们都表示能尽自己的力量配合老师。2017年国庆节之后, 小豪有了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后来,家人慌了:姑姑说别检查孩子的作业了; 爷爷说孩子“好好”的就行,念不念书无所谓;爸爸感激我,在第一时间通知家人去寻找孩子, 但眼神里多了些许无奈。 我读懂了小豪一家人的想法——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过后,我悄悄地问小豪:“孩子, 你自己去临清做什么? 身上又没有钱。”小豪开始不说, 犹豫了一会儿才说:“我想妈妈了。”随即,我鼓励孩子:“你只有自己长大了有本领了, 将来才能自己去找妈妈。 怎样才能让自己有本领?”“好好学习。”小豪想了一会说。“孩子,那这样,你尽力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可以多给你一点时间,好吗?当然,如果你想妈妈了, 可以用老师的手机和妈妈进行视频聊天, 怎么样?”我说。
因为与老师之约, 小豪有了质的飞跃:作业完成了,有时写得很认真; 课文能背下来一部分了, 必背古诗词也能背一些了。 事情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过程中也会有反复,特别是当孩子心情不好时。2018年母亲节前一天,我值班。下午放学时,小豪问我:“老师,我妈妈会回来吗?”当时我说:“妈妈在南京, 那么远, 可能不回来吧。” 小豪的眼圈随即红了。我马上安慰孩子说:“再坚持一下, 暑假应该就能见到妈妈了。”孩子什么也没说,失望地走了。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心一酸,心想: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呢?回家后,我微信联系了小豪的妈妈, 说了孩子取得进步的情况, 并请求她能和孩子视频通话。母亲节那天下午放学后,小豪和妈妈“见面”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小豪和妈妈聊着天——不知母子之间说了些什么,小豪哭得泪流满面。在这过程中,小豪的爷爷等不及,来找他了。我怕引起误会,说孩子想妈妈了在打电话, 如果家人不想让孩子和妈妈通话, 以后就不会发生打电话这事了。 爷爷通情达理,没说什么,并表示不反对。周一来到学校,我对小豪说:“孩子,母亲节想妈妈了吧。唯有努力, 好好学习才能改变现状。”
小豪一直负责班级卫生工具的整理摆放工作。一次,校长在微信群表扬几个班的工具摆放整齐,其中有我们班。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表扬激励小豪说:“校长表扬我们班,卫生工具全校摆放最整齐。所以,我们最应该表扬——”“小豪同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此时,掌声响起,小豪害羞地低下了头。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小豪在进步。学期快结束时,小豪得到了上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班级小卫士”。当我把小豪的获奖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时,孩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