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湖老鼎丰酱园账本发现的历程

2019-10-14凌周飞梁诗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浙江档案 2019年9期
关键词:酱园平湖市账本

凌周飞 梁诗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黄宇岚/平湖市档案馆

平湖老鼎丰酱园档案,上迄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田契,下至20世纪90年代的账本、工资单、政府文件等,内容庞杂,囊括着老鼎丰酱园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起承转合,反映出平湖乃至杭嘉湖地区在近现代及当代社会中所经历的社会经济之变迁。而自1984年至今,由于大量保存良好的账本档案被陆续发现,老鼎丰酱园的经营发展历程逐渐得到了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杭嘉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也增添了更切实、更有力的材料。

一、账本的保存

老鼎丰酱园的一众账本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及存储,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而这数个原因又可归为几大类:保存账本的必要性,足以使账本保存下来的客观环境条件,以及部分特殊性因素。

首先,老鼎丰酱园自1871年(一说1847年)创办以来,因经营妥善而发展迅速,于1885年和1886年相继分设徐鼎丰东园(东鼎丰)和徐鼎丰西园(西鼎丰),乃将总园名号加上“老”字,为老徐鼎丰酱园(老鼎丰),后来还在上海开设了分号。此外,“酱园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前店后作坊。一般酱园,均有酱作。老鼎丰酱园既有酱作,又有白作(生产乳腐),还有酒作”,而且老鼎丰的这些产品,不仅仅是内销于平湖或是杭嘉湖地区,更远达上海,乃至浙东地区,足见酱园规模之庞大、业务之繁盛。因而老鼎丰需要一些高级员工常驻酱园,专门负责经营管理及收支记录,这也就促成了职业经理和账房先生的聘用,便有了每日各项收支条款信息的积累,最终积存成了一册册的账本。正如杨品明所写的《老鼎丰酱园全宗介绍》中提到“老鼎丰酱园由于账房先生用才得当,因而账目清晰、记载明了”。

反过来,账本的保存也相对证明了职业经理等掌握部分管理权的员工是忠心耿耿、没有贪污的。老鼎丰酱园的老板并不参与具体管理,但是通过存留账本及审查账本可以了解自己任用的管理人员是在为酱园牟利,还是在贪污谋私利,这些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真心或可从账本中的客观数据窥得一二。

另外,从官方的角度来看,保存账本还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能作为缴税凭证。老鼎丰酱园作为平湖工商界的巨擘企业,在近现代社会中自然承担着政府摊派下来的数项税费。而账房先生事无巨细地将每一笔收支都记入账本,包括各个时段需缴纳的税款,条条清晰透明,便不会出现偷税漏税或是多缴税的状况。以《银钱日记簿(1941—1950)》这类账本为例,其按日记载了酱园1941年至1950年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从中便可证实当时老鼎丰缴纳的三种主要税费:商业税费、各种补助费、商会及酱园业同业公会派款,以及每次缴纳的时间及数额。故而账本也间接负有缴税凭证的身份。

基于以上可见,为证明账房先生没有贪污以及作为交税凭证,账本的保存对于酱园的经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再者,老鼎丰酱园既然雇用账房先生专门记账,就具备了保存诸多账本的环境条件。在《老鼎丰酱园全宗介绍》中有记载“老鼎丰酱园……企业条件又较好,有大小房屋数十间,并有专门放账册的库房,1949年后库房虽经数次搬动,特别是‘文革’时期,比较混乱,但因加锁专门保管,虽有少量散失,大部保存良好”。据平湖市老鼎丰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姜炜先生(以下简称姜董事长)回忆,“账本放在职业经理的隔壁或者账房先生的隔壁一间(房),一直没动”。可见账本无论新旧,都被集中保存在固定的房间中,因此,大量的账本才能等到20世纪80年代被后人发现。

平湖县酿造厂五项整顿工作合格企业审批表

当然,账本的保存、积累还得益于老鼎丰酱园旺盛的生命力。老鼎丰酱园从建厂到现在,一直没有关、停、并、转。即使是在困难时期,老鼎丰也坚持运转。抗战时期,由于战火纷飞,社会秩序混乱,经济严重萎缩,再加之有人趁乱打劫,使得存货紧缺、资金周转困难,酱园一度陷入绝境,但是员工们坚持与酱园共渡难关,经过几年苦心经营,老鼎丰再得振兴。至于20世纪5、60年代的困难时期,老鼎丰并没有遭受很大的冲击,工厂仍旧在生产,因为酱油作为生活必需品,越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其存在感越是显得强烈,就像姜董事长所说,“人们越穷,越需要酱油去泡饭,老百姓都要吃的,所以卖的多了去”。而且酱园的生产原料由国家供给,产量上是受保障的。

正因酱园的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受到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故而老鼎丰酱园可以持续经营至今,虽然历经多次改制,但却从未发生过诸如倒闭、转让的事件,且由于企业自身条件良好,设有专门存放账册的库房,并且加锁保管,于是这些账本才能一直被好好保存到现在。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账本能够被“忽略”而待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的背后还存在着某些特殊性因素。根据姜董事长所述,在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老鼎丰酱园(当时名为平湖县酿造厂)的一个厂长由于被批斗为“走资派”,在当时存放老旧账本的房间里自杀;而按照传统习俗,这个地方死了人,就没有人会再上来这里了。之后这个房间便几乎为人们所遗忘,所以账本也就存放于此,无人问津。

不过,这些账本并没有因此全部得到妥善的保存,还是有少数账本出于偶然性原因被损毁、遗失。20世纪70年代,下乡知青刚刚开始返回城市,有的知青便被分配到酿造厂工作,他们也住在厂里的旧房子中。而当时整体条件艰苦,只能烧煤炉子,不像今日这般有煤气或天然气,众所周知,引燃煤炭是需要明火的,如先点燃一些纸张作为火引。而由于缺纸,知青们常会去偷偷抽一些别的房间里散落在门边或是摆放临近门口的废纸,其中就包括了那一间积存账本的房间,被拿走烧掉的部分恰好都是与账本方面有联系的,这才导致了现今保存下来的新旧账本的内容并不完整。

二、账本的发现

总体来讲,账本的发现可分为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84年至1986年,第二次发生于2000年(一说2006年),最后一次则是2018年。

老鼎丰酱园账本之所以能够重见天日,主要得益于一个契机——1984年浙江省的企业整顿五项工作。整顿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规范企业的财务操作,包括账本的装订、整理、归档,因为当时酿造厂属于国企,要遵从国企的规定。于是刚进厂的会计周之源就把6、70年代的会计档案装订好并移交财税局。而出于身为会计的“不是我的事情要处理干净,是我的事情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职业意识,周之源又问了解放以前的老账本怎么处理,继而牵扯出了老鼎丰酱园账本的第一次发现。老账本最先由财会人员接手,并上报县里领导小组,由于是一百多年的老账本,县里难以抉择,故而上报省里领导,得到了同平湖县档案馆联系的指示,于是老账本最终被移交到档案馆手中。

平湖县酿造厂在1984年完成了企业整顿五项工作,当时提交的《关于企业整顿自查报告》中阐述了整顿措施,如“整顿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能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档案资料,设置符合要求,做到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咬字正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而后平湖县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同意平湖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等四个企业全面整顿验收合格的批复》文件,其中提到“经审查……平湖县酿造厂为全面整顿验收合格企业(附合格企业审批表),并经市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同意授予企业整顿合格证书,现随文颁发”。随后酿造厂被授予了《浙江省企业整顿合格证》。

平湖市档案馆案卷接收汇总表

因老鼎丰酱园账本是在企业整顿五项工作进行期间被发现的,故可以说第一次的账本发现始于1984年;但是这发现以及后续的梳理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据姜董事长回忆,档案馆收走老鼎丰酱园账本之后进行了整理,直至1986年整理完成后才发了一份移交凭证,内容大致包含了所收的重要档案。档案馆也有相关的案卷接受汇总记录,表明其于1986年9月收录了老鼎丰酱园1847年至1949年的196卷档案,所以在更多档案及文献资料上记载的账本发现时间都是1986年。如“1986年县档案馆会同酿造厂专门成立了清档组织,抽调人员,对老鼎丰酱园财务档案作了专门清理,通过清理发掘出光绪—宣统—民国将近百年的会计账本和契单,共196册。清理结束后即移交到县档案馆”;“1986年,在清理平湖市酿造厂档案时,发现了原老(徐)鼎丰酱园在清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及民国时期会计账本和契单”;“1986年,在统一开展平湖县会计档案清理工作时,财会人员在平湖县酿造厂堆放的簿册里发现了这批档案。当年,县档案馆立即会同酿造厂成立清档组织,对这批档案作了专门清理,组织人员对档案进行分类立卷,形成案卷196卷,时间跨度从1847年到1949年。清理工作结束后,县档案馆于同年将这些账本、契单接收进馆”。

第二次账本发现则是在2000年(一说2006年);此次发现并移交账本的主要缘起则是平湖市金鼎酿造厂的改制。平湖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平湖市供销合作总社于2000年6月23日发布了一份官方文书《关于同意平湖市金鼎酿造厂改制为平湖市老鼎丰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的批复》,其中写道“同意你厂的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由原来的供销总社全资企业改制为由经营者持大股、总社集体和企业骨干参股的平湖市老鼎丰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正是在改制时,发现了企业解放初期(1950—1955)形成的账册等资料。档案馆在与企业进行协商同意后,对这批档案资料进行了清理、分类和立卷,又形成95卷档案,已于2014年接收移交进馆。至此,平湖市档案馆馆藏的老鼎丰酱园档案数量达到了291卷。其中,财务档案280卷,人事档案7卷,田地契单2卷,股票息单、不动产登记书1卷,备查与商标1卷。

另一种不尽相同的说法则出自笔者对姜董事长的访谈。据姜董事长回忆,因为1994年、1995年老工厂要拆掉,所以是在搬迁的时候发现了仍存放在楼上房间里的老账本,即前文所提的企业解放初期的账册等资料,就一并挪到了新厂址保存。到2006年,距离上一次移交账本已经过去了20年,这一批解放初期的账本便显得愈加珍贵,姜董事长在询问档案馆是否要收走这批资料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便亲自负责完成了移交工作。这批资料主要包括1949年至1957年的账本,1953年之前的比较多,且大多是由毛笔字所记,还包括两张地契,一张营业执照,一本股东册,以及一份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的、大家集体签字的协议草稿,价值很高;其中,两张地契则属于19世纪时期,能一直完好保存着而没有氧化腐烂,也没有在第一次清档的时候被发现并收走,主要是因为它们被夹在厚账本中,隔绝了外界空气,相当于是密封状态,而1957年之后的资料则由于太过零碎便没有移交给档案馆。

此外,通过平湖市档案馆提供的《档案移交(接收)登记簿》可知,这批账本的记录年限基本涵盖1950年至1955年,同前文论著中记载的年限吻合,但其移交(接收)时间为2013年8月5日,早于前文论著中记载的时间;移交人确为姜炜,此处无疑。

第三次账本发现则较为简单。2018年3月11日,在平湖市档案馆副馆长华根琪的陪同下,笔者跟随董建波和田锡全两位老师前往平湖市老鼎丰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参观。这是我们第一次参观老鼎丰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就在与姜董事长的交谈中,得知了当初档案馆虽两次回收账本但也并未带走全部资料,剩余的还堆放在公司的杂物柜里。随后姜董事长便带领我们前去杂物间,向我们展示了已经泛黄的一众文件资料,这批资料包括账本、工资单、政府文书等,时间跨度为1957年至1990年代,对于研究当代社会经济史而言极具价值。老师们肯定了这些资料的重要价值,并建议平湖市档案馆尽快将这批资料整理好、收归卷宗,以便后续研究。

至此,老鼎丰酱园自创办到改制前的账本等资料基本上已被发现并回收完毕,由于其保存良好、发现及时等原因,这些账本的内容丰富多元且具连续性,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部分已被学者用于相关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杭嘉湖地区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并促进了它的发展。

猜你喜欢

酱园平湖市账本
快乐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丢失的红色账本
大树爷爷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济美酱菜,每一缸都有故事
老长沙人的酱园生活
10中国大著名酱园(三)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