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学习特征的实证研究
2019-10-14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210023
(南京邮电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210023)
韩青松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210023)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模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崛起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一种新形式,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为此,该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其学习特征值得分析。本研究通过“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CCSS)”,关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常模模式的大学生之间学习特征指标的得分差异,诊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大学生的学习特征,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化高等教育的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发达国家陆续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日益重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征日益受到美国学者的关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如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和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 The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SEQ)等。2007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引入了NSSE调查,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将题项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简称CCSS调查,从而开拓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一、CCSS调查简介
(一)学习诊断指标介绍
在CCSS问卷调查中,为了能够深入诊断不同类型的学习特征,设立了学习诊断指标,包含五项二级指标和二十三个题项。所有指标和题项的填答方式均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从“1”到“7”的认同程度逐渐递增。学习诊断指标包含五项二级指标,第一项是接受式学习,包含四项题项,涉及课堂做笔记、课后复习等;第二项是探究式学习,包含五项题项,涉及课堂主动提问或讨论、课外和任课老师讨论问题等;第三项是反思性学习,包含五项题项,涉及反思并评价学习过程,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观点等;第四项是整合性学习,包含四项题项,涉及从不同视角综合考虑问题,将学习与社会问题相联系等;第五项是合作性学习,包含五项题项,涉及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帮助同学理解课程内容等。
(二)指标信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通过采集统计被调查者的户籍、性别、学校、学院、专业、家庭等基本信息组成各类维度进行比较,并形成地方本科院校、211院校、985院校三类常模。调查结束后发布的调查指标的信度和三类常模和不同维度的人数分布以及得分对比情况。数据显示,问卷的信度较好,各项指标的标准阿尔法值均在0.6以上。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软件是为SPSS19.0,所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为均值T检验和效应大小检验。检验过程均处于95%的置信水平。T检验主要是检验比较的两者是否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当sig(2-tailed)小于0.05时,表明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的意义;效应大小检验(Effect Size)是指该差异在实际中的意义,当Effect Size值小于0.2表示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大于0.2小于0.5表示差异程度中等,大于0.5小于0.8表示差异较大。
三、学习特征得分对比
(一)指标得分对比
如表1所示,常规办学模式的学习诊断五项指标得分均低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且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整合性学习三项指标两者间的差距不仅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并且这种差异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反思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常规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虽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但实际意义不明显。
表1 常规办学模式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习诊断指标得分比较
(二)题项得分对比
通过前文比较可以发现,常规办学模式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之间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整合性学习三项指标无论在统计学意义还是在实际意义均有显著存差异。本部分选取这三项指标的题项进行比较,深入挖掘不同模式间的差异。数据显示,总结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就某一研究主题做报告、课外和任课老师讨论问题这三个方面常规办学模式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差异最为显著。这三个学习特征均是深度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学习上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特点,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习属于布鲁姆所指出的高阶目标。此外,探究式学习指标中课堂主动提问和讨论、整合性学习指标中从不同视角综合考虑问题常规办学模式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常规办学模式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习诊断题项得分比较
四、结语
通过对比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特征较常规办学模式的学习特征有着显著的优势。首先,它主要体现在总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就某一研究主题做报告、课外和任课老师讨论问题这三个方面。这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上体现了深度学习的要求的体现,属于布鲁姆所指出的高阶目标,应予以保持并逐步推广。为加强大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高校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全面深入系统的掌握教材,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其具有框架和弹性的特征,将原本孤立的要素串联起来,促使的学生将知识以情景化的方式储备于记忆中,这样有益于知识的提取、迁移和运用。同时,更要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纳入相关的概念架构中,并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此外,不同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是造成学习诊断指标得分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紧密相关,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与完善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高校教学应关注真正影响大学生发展的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促使大学生在发现差距、重视差距、缩小差距的过程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