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美术基础风景元素写生研究

2019-10-12周础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
关键词:舞台美术云水山石

周础

摘要: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基础风景元素的学习与掌握对于解决舞台呈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相关课题提供着最为直接有效的解决方式和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其具体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将主要侧重在外景写生环节进行研究,并对写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舞台美术;风景元素;山石;云水;树木

传统风景写生与舞台美术中的基础风景元素写生在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这类似于同一种植物的两种不同叫法。不管什么画法或流派,只要和风景这一概念发生联系,就会面对风景中所存在的“基础元素”。这是构建一张风景画的过程中所必须依靠的基本内容。舞台美术中所说的基础风景元素是指山、石、云、水、树几大类,下面本文将逐个论述基础风景元素在写生过程中的运用与表达等问题。

一、山和石这两种元素

把二者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日常生活里大家可能觉得山不过就是非常大的石头。但在绘画中情况则并不一样,山与石在图像层面上都属于构成画面的元素,它会提示观者对于画面中具体物像与普遍认知之间的联系,所以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理解方式与造型方法来表达其具体内容。[1]

例如,在电脑制图时,只要图片分辨率足够,把一块小石头放大很多倍,再运用一些对比参照物,小石头看起来就变成山了,但其实对于小石头本身,只是放大和缩小的变化,并没有任何造型本身的改动。但显然这个方法很难用在绘画中,因為在人的感知层面上看,山和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看到小石头,会想到捡起来、踢一下等对于小石头的印象与经验;看到中等大小的石头,会想到坐上去、爬上跳下;看到小山,会想爬上去;看到大山,会敬畏、感叹等等。我们头脑中诸如此类的经验与感受,自然就会为与其相对应的造型方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课题。

例如,西欧传统风景画中,对山在画面中的安排,一般只用在近景和远景处,很少在中景范围内安排山,这主要是为了形成辽阔的视觉感受,在描绘的方式上,更多突出山的轮廓走势,约略表现一下山脊和山谷的起伏,除此之外不做过于细致的描画。对于近景的山,多是安排在阴影中,只略微示意一下山的造型,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画面的构成需要。而对于石头的安排,主要集中在近景和中景范围内,大部分时候也是为了构成需要,在造型方式上则侧重在体量感的表达,把结构表述地非常具体。另外在山与石出现交错衔接的时候,在过渡区域会处理一下石头的轮廓线以使整体节奏更加连贯协调。法国画家Nicolas Poussin(1594-1665)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上述处理山石的方法。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对山石的理解又是另外一种角度。由于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的理解非常意向化,而且“文以载道”的理念深入人心,所以中国山水画对于山石的表现也是偏向于意向化的。比如对于石头,古人常称其为“秀石”、“奇石”、“幽石”等等,画一块石头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和写一首诗差不多,石头本身可以作为一个完整题材来呈现。石头自身的结构、黑白、轮廓等因素,基本等同于诗中的字和词这类因素,完成这一作品的过程概括说来,就是按照作者的某种情绪与意图来把这些因素一个个精心排列到一起。当然从结果看来,东西方的两种方式得到的效果并没有太大差别,油画中的石头也有松紧、薄厚的讲究,山水画的石头也有“有顶有脚,分棱面为佳”的要求。

例如,山的画法。在传统山水画中非常强调对结构的表现,不但对山脚、山腰、山肩、山头等具体结构的描绘有明确要求,同时也强调对“体势”、“气脉”等整体效果的表达。所以在观察山的时候,中国古人要求要看到山的“主客尊卑”、“阴阳逆顺”,与西方科学丈量的方法相比,这种视觉为先的观察方法必然会使得画家下笔时主观控制比例、结构、黑白等要素,画出的结果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神似”。在画远山时,画家在有些情况下时直接罩染一层淡墨以表示远山,那样的山看似没有结构,是因为作者画的不是山,而是雾,而且即便是罩染,古人也要求“染中存意,兼有笔法”。所以对山的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是写生时要面对的一个非常主要的课题。传统山水画中也有一些画家把山和石在画面中交织在一起,用大大小小的石头来牵引山的走势。[2]黄公望(1269-1354年)的一些作品,对于学习素材来说,参考这类作品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古代画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风景基本元素。

二、云的运用

与山、石略有不同的是,云自身的表情实在是太丰富了,这一点上让人在描画时经常无从下手。春、夏、秋、冬,雨、雪、风、晴等不同情况下,云也必然随之不断变换,在造型上,有时看起来是一团团的很绵柔,有时会黑乎乎一大块悬在天上很严肃,有时又像刷子在天空中一扫毫无立体感,总之看起来千变万化、纷乱无章。但云的这一特点在排列品种目录这个意义上也许很繁琐,但对于绘画来说,其实反倒让描画变得更加简单了。由于它的表情太丰富了,特征非常明显,所以只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就能很快画出理想的效果。从造型角度看,云是从薄到厚逐层变化的,最薄的情况就是雾,几乎是透明的,最厚的情况也就是把天空严严实实遮住,天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颜色。但在写生时,这两种极端情况其实可以不用特别注意,我们最常面对情况还是有体积感的块状云,在描画时,需要注意大的体块之间衔接的关系,同时注意边缘线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基本掌握它的造型特征。画云真正有难度的地方还是控制时节、气候、干湿等微妙感受的表达上,这一点上并没有特定规律可循,只能尽量积累经验和技巧,在写生现场出现不同情况时,根据现场感受随机应变。在西方传统风景画中,云也是表达空间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大小不同的云块,来暗示远近不同的空间。为了表现辽阔的空间,可以把云有意按大小比例处理出明显的透视效果;为了表现安静、凝思的视觉感受,可以把空间相应压缩,把云的比例处理成大小基本相等,画面会感觉比较宁静。中国传统造型语言中,对云烟的理解其实非常准确,他们通常把云的“无常”作为最重要的特点来强调,概括云烟的特点是“本体虚无、顷刻变迁、舒卷无定”。除此之外,在一些传统绘画中还有祥云图案一类装饰性较强的表达方式,此种情况下主要突出线造型的设计感与弧线之间的穿插组合形成的美感,这种方式在一些现代艺术创作中经常被借用,但在写生中并不常见。

三、水的运用

水是在风景画领域被使用最广泛的一个元素,常被称为“救命水”。其实在现实世界里,野外只要有哪怕一条小溪或小池塘出现,也会让人感觉水周围的草木山石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同水一起组成了我们脑海中通常所想到的 “风景”这一概念。所以在选景时,要特别注意水的安排,如果想让风景带给人们正面的、安宁美好的情绪,可以安排相对平静的水面,如果想带来幽深、内敛、私密等感觉,可以安排曲折清澈的小河或溪流,相反如果想要传达危机、惊悚、生死等强烈效果,可以安排巨浪、深海,或是干涸的荒滩。在造型特点上,水比其他风景元素要复杂,它可以玻璃一样平,也可以起涟漪、水波、巨浪等等,同时水又可以映出物体的影像,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水总是变化莫测,并没有哪一种造型理论可以通用。西方传统风景画在表现水的时候,基本是按着分面、明暗、反光等方式处理,并且是非常主观和概括的,当然这里说的概括是相对于同一个层面上他们在画石头和树木时的那种面面俱到而言。后来直到能通过照片把水描摹成一模一样之前,西方画家一直都用非常概括的造型手法来表现水。而中国传统山水画则用画水纹的各种笔法来表达,有些画家在画浪花时少量用过明暗造型的方式,也有一部分画家直接用留白的方式代表水。其实,无论东西方画家,在表现水的过程中发展出的造型方法给当下的风景画写生带来了非常明确的启发,也就是说,在面对水的时候,意向化的表达方式是最能贴切地传达水的特点的,如中国古人说画水时要“势欲速,笔欲缓,腕欲运,意欲安”。所以在写生时,观察是最重要的,只要耐心观察体会,真的感觉出水的“状态”时,表现手法自然会随附在画笔上了。[3]

四、树的运用

相比以上几种风景基础元素,树的表达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为树木本身静止不动,我们可以走进仔细观察,同时树是活的,其上有各种生命的特征,非常丰富,比如树干的走势、树枝的穿插、书皮的质感、树叶的层次等等,在写生时只要照它本来的样子画下来就已经很丰富了。那么在画树的时候,各个特征的取舍就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了。通常写生时所做的取舍区间,比起创作来说要小很多,因为写生原本的目的是为创作搜集素材,创作时我们甚至可以把一棵树概括成一条直线,但在写生时这样做就性价比很低了。因为自然界有我们取之不尽的视觉营养,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如果能尽量多地记录内容,回到房间里再提炼的时候也就有更多素材可供参考了。所以在寫生树木的时候,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尽可能把各种造型因素都适当记录下来,即便是Claude Monet(1840-1926)晚年风格非常鲜明的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晰看到他怎样一笔笔画出树干的造型、树枝的空间穿插、一团团树叶的体积、甚至不经意间擦出的质感。所以对于树的描画,尽可能认真慢慢地记录它的空间、造型、黑白,同时可以从中体会出很多线条疏密、空间组织等抽象因素形成的美感。

五、结束语

以上是关于基础风景元素在写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其实自然界中的万物自有其阴阳乾坤间的组合规律,远远不是我们目前所能理解的。Claude Monet(1840-1926)从开始画画到生命的最后都在写日记,从他各个时期的日记中我们都能发现他最常提到的感受就是绝望,他一直在感叹面对自然时自己是多么无能为力,要经历多少困难才能调出一笔需要的颜色,总是在祈祷能接近自然哪怕一点点。所以,对自然观察越多,越会发现自然的神奇远远超出想象,同时自己也会变得不知如何下笔画出哪怕一棵草。所以对我们来说,相比于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制作出一张完整风景画来说,慢慢体会、似懂非懂、改来改去地画出一块石头或一棵果树这样的写生方式往往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宁.浅谈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基本原则[J].美术教育研究,2011(7).

[2]贾德江.谈符国平的写生油画[J].艺术界,2008(2).

[3]张维雅.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水粉风景写生活动方法新探究[J].艺术教育,2004(3).

猜你喜欢

舞台美术云水山石
山行
温暖的手
山行
温暖的手
温暖的手
舞台美术设计浅论
新媒体与舞台美术的关系
在云水谣收笼一个雨季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道宣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