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数字媒体艺术实践的影响
2019-10-12蔡念
摘要:在数字媒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应运而生,作为数字媒体艺术实践实现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赋予了其诸多可能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极为重要的实现途径,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是全球科技圈最热门的话题,特别是在里约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虚拟现实技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也使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一时间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
一、人工智能对VR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VR技术。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完成一个三维虚拟世界的模拟,使使用者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体验源自听觉、嗅觉、触觉等,通过这种感官的刺激让使用者身处不同的虚拟场景,而其中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则更为突出,能够及时地、高效的、无限制地对三维空间中的任何事物进行观察。
从其名称就能够看出在VR技术条件下,任何的场景和事物都是虚拟的,也就是“假”的,在佩戴VR设备后,一般为头戴显示器与增强外设,能够使人的意识被牵入另一个空间,而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人们则会有一种处于现实空间相同的感觉。
对于VR技术的发展,其属于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应用到很多前沿技术,如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Oculus Rift、HTC Vive、SONY PSVR、SΛMSUNG Gear VR等都是当前市场中的高端主流产品,而且每个产品都有相应的后台系统,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下载应用程序,以实现对不同场景的设置与构建,如《宠物小精灵》等。
二、人工智能对AR的影响
增强现实技术,又称AR技术。其主要是实现对电脑技术进行运用,将虚拟世界的信息在真实世界中进行叠加应用,使人们所观察到的场景有一种“真亦假来假亦真”的效果。
AR技术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运用3D技术实现两者的无缝连接,使得人们能够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真实空间无法获得的感受与体验,并利用电脑技术进行仿真合成,将虚拟世界信息投射到真实世界中。在CPU运算能力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必将更加广泛。
对于AR技术,其不但能够将真实世界的信息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将虚拟世界的信息嵌入到真实世界当中,以这样的方式将虚拟实际的信息同步展现。用户需要佩戴头部显示器,使真实世界和电脑图形进行重合,使用户观察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结合体”。
在AR技术中,其中也涵盖了很新技术的应用,如多媒体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时跟踪及注册技术、场景融合技术等。
如今,尽管AR产品尚需完善,并且能够与之进行适配的软件也不多,不过其始终都站在技术前沿的高地上,未来很多“黑科技”会逐步被发掘出来,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甚至会改变人们的现有的生活方式。
三、人工智能对MR的影响
混合现实技术,又称MR技术,即其中涉及两个关键技术,即增强现实和增强虚拟。MR技术是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合并的情况下,形成一种全新的可视化环境,而在这一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物理对象与数字对象,通过实时交互对可视化空间进行塑造。针对MR技术是基于VR技术与AR技术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将其看作是增强版的AR技术。针对这一技术,能够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中建立链接,通过信息交互与信息反馈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具真实感的体验。
MR技术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与应用,无论是输入方法还是观看方法都是具有创新性的,使杂糅了各种方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项技术。针对中小型企业,其差异化优势的最佳体现就是输入和输出,而该技术也能够对工作流程形成直接的影响,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创新能力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混合现实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真实的现实环境,若其中没有任何真实的事物,那与虚拟现实就毫无差别了。同时,对于所展现的虚拟信息,在与真实事物进行叠加过于简单,则又将被归入到增强现实中。因此,混合现实技术是将VR技术与AR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其中的关键在于实现要虚拟世界信息与真实世界信息的实时交互。
如今,混合现实技术正在逐步朝着可穿戴设备方面拓展, Magic Leap公司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其所研究的可穿戴硬件设备,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形成全息影像。公司创始人在对其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将其视为是一款精巧别致的独立电脑,人们能够在公共场合进行使用,并从中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约修亚.虚拟or现实——大话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J].少年电脑世界:高年级,2013(6):20-21.
[2]胡国强,马来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9):50-54.
[3]赵峰,任彦新.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在眼视光学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8(7):445-448.
基金項目:此文章为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SJCX18_0548。
作者简介:蔡念(1994-),女,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