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视阈下高校音乐教育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2019-10-12高宇轩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音乐审美创新实践

高宇轩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及音乐教育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要求,需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及自我创新的能力,为此,就要求高校对学生培养的教育观念及方式进行创新,在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升其审美鉴别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实践;音乐审美;教学实践;创新实践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和谐、百业的繁盛,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得益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用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美的精神来培养人尤其重要,音乐恰恰能发挥这样的作用。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音乐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教育目的是从国家或整体社会角度来制定的教育总目的,是总体性的、宏观的。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加强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应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纸上谈兵,那肯定是不行的。专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不仅要求毕业前的综合大型实践活动外,还应该在一到三学年每学期开展一次,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音乐艺术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必须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它的存在,感受它的魅力。那么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必然也需要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理解音乐艺术。音乐表现类的如声乐、钢琴、民乐演奏、管弦乐演奏、合唱指挥等,都是通过强化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展现音乐艺术的美的特征,在生动活泼的艺术实践中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二)注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点。人类的音乐活动就是一种创造音乐美、接受音乐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科的神圣使命之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且始终贯彻这一基本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以音乐审美鉴赏作为统领。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些课程如音乐美学、音乐欣赏、音乐风格与体裁、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练耳等,都是从理论的高度来解构、分析音乐作品,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一般以音乐作品为范例,形成音乐美的感受,再通过理论学习指导,从而达到提高感受音乐美的鉴赏能力,最终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强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同的用人单位可能对毕业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就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主要就业去向是中小学校,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用人单位,抑或是工矿企业,声乐、器乐专业能力突出固然重要,但如果再拥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则会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大多还是以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为主,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类课程偏少。在进行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较早地接触教学实践内容,增强学生教育教学意识,培养人才意识,表达表现意识,归纳总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相关类课程的学习,加强以专业的教学技巧为依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际课堂教学为主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就业能力培养奠定结实的基础。现今许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经常上舞台,却很少上讲台。很多学生专业都能够拿到高分,可是走上讲台却无法很好地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能力属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必然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它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可以胜任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岗位工作,除提高其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校阶段的学生已经都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也都有自己的认识,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施展才能、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得到身心的放飞[2]。如何才能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就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或实践锻炼来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强化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在课堂上引入探讨式开放类话题、布置研讨式作业或组成教案编写及教学设计小组等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助教的角色参与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以通过真实的工作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强化[3]。

(五)增强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就业规划纳入人才培养过程,实现职业教育与专业能力教育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着力塑造学生的教师身份意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师角色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要求,树立其专业自豪感与责任感,强化学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不断追求上进的自觉意识。依托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培养学生乐于教学、善于教学的意识。

二、结语

綜上所述,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在适应社会需求、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其专业属性及教育属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帮助。因此,高校在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贯彻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育教学的方式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使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辞海:教育学·心理学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张永春.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考[J].戏剧之家,2019(08):185.

[3]赵远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北方音乐,2017(13):157.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音乐审美创新实践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