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史”教学方法改革
2019-10-12李智慧
李智慧
摘要: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作为理论课,有着培养学生审美,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影响的作用。但目前大学对美术史不是特别重视,学生积极性差,兴趣低甚至觉得没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胆革新,进行大胆尝试,寻找积极活躍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史;艺术设计;教学
一、美术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美术史课程是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作品产生的年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横向和纵向产生的影响等有一个明确的梳理,也是对美术的发展变迁和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的过程,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能让学生获取大量对本专业有用的素材和信息,运用到专业创作设计之中。然而,目前普遍艺术类学生本身文化知识稍弱,且不重视美术史的学习,艺术修养提高不了,作品没有感染力。大多数高校在这一方面也不太重视,美术史课时偏少只作为辅助课程,且大部分任课教师照本宣科,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兴趣很低甚至应付课程。
二、美术史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以目前教学经验和教学状况来看,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来说,已经不适合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理论课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属于枯燥的课程,如果再不加以变通改进,学生慢慢就会对传统课堂失去兴趣,造成恶性循环。而现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美术史知识基本为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了解美术史的发展,更不了解美术的发展对设计的影响,如果要培养高素养、创新能力较强的设计师,必须要对美术史设计史等艺术理论的课程有充分的了解。
根据美术史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讲台下懵懵懂懂听的晕晕欲睡,这是一个要让教师反省思考的现象。如何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加强学生对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艺术修养的目的,是当前美术史教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二)采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课堂发言讨论的方法
常规的美术史的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已经形成了已经比较固定、系统、稳定的教学方法,在大多数高校中这类教学方式已经沿用多年,但面对现在飞速发展的科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他们需要新思想,新方法。其次,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并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根据设计专业的特殊性,美术史对于他们是提升素养,积累素材的手段,需要兴趣的引导,课上教师以疏导总结为主,给予学生研究的方向,让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深入探究感兴趣的课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主动学习查阅资料,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三)以专业设计与美术史相互渗透影响为方向的教学。
设计界有一种说法:流行是一种轮回,学习历史,学习美术史,对于当代的设计有借鉴警示作用。美术史对于设计的学生来讲,是提取素材,培养审美的一个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了解美术史,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会积累素材,不能正确的借鉴前人进行创新,创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作品空洞单一,没有理论依据,不值得推敲,这就是没有价值的设计。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又要避免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创作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影视资料或者图片,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史的魅力,了解到美术史对于设计的影响。
三、总结
在新时期,新中国的发展下,通过教学,美术史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正确的思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了解美术的发展,做好美术的教育,必须大胆进行美术史教学上的改革,符合当代新青年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