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令百花齐放,方可春色满园

2019-10-12刘春玲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

刘春玲

摘要:本文是省级课题《高中美术鉴赏专题研究性学习有效策略和方法的行动研究》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教学的研究。笔者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行动研究法,探索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立足实践,发现问题、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构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评价工具,从中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分组探索,同构知识,生成对山水文化的认识,共生“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课堂。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和评价;美术核心素养

笔者在关于《高中美术鉴赏专题研究性学习有效策略和方法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中,致力于探索“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如何规划教学,发掘课题的特色和探索空间,如何有效地实施专题研究性学习,构建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如何在专题学习活动中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一个个问题,一次次思考;一重重疑惑,一种种探求。唯有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懈探索,不断完善,在行动中研究,将研究付诸于行动,方可令“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他提到了“国画”等文化瑰宝、“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提出“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期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倡导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很有必要,而且具有时代意义。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一,建构主义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提倡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有语言、数理、空间、节奏、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者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能的潜能并可以发展。它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各种智力只有领域不同,没有优劣之分。[1]

第二,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有效教学应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满足对学生评价需要为原则,运用“以点带面”、“比较发现”、“扮演老师角色”等方法达成有效教学。

(二)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整合“美术”、“研究性学习”两个学科的资源,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发起者、行动者、体验者;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调动各种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激发潜能,展示个性才华。而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和经验,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日趋成熟,敢于质疑,追求个性,勇于探索,非常适合这一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审美探索之旅。

综上所述,本专题研究理论依据科学,有正确的教育观,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可行性。

三、专题的特色

(一)優势所在

中国古代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宇宙观和哲学观,能潜移默化地温润心灵,滋养情操,是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很好载体。作为中国画主流画科,无论经典名作、风格变迁,还是笔墨情趣、诗情画意,人文精神、历史价值,都有着无穷的魅力,为专题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发展史,获得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赏析经典名作,提高图像识读能力,获得审美方法和经验;通过临摹或创作,学习山水画的表现程式,加深美感体验,培养创造力,形成审美态度等,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得以落实。[2]在“母语”式的文化情境中开展本专题学习,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了充分条件。

(二)创新的空间

经查询,关于“研究性学习”与“美术鉴赏”教学结合的研究不少,却鲜有关于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研究性学习中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成果。因此,本研究还有一定的创新空间。

总之,本专题研究有时代意义,具备充分条件,有理有据,切实可行,具有必要性和创新性。

四、专题教学的探索

(一)专题教学准备

设计专题学习目标,进度、课时及教学设计,评价方案和教学工具。

第一,确立学习目标:一是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艺术特征,获得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热爱并传播它。二是开展小组专题研究性学习,分工合作,运用对比、讨论和实践等方法进行探究,在临摹或创作中,加深审美体验。三是,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有理有据,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恰当运用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表达审美感受、理解和态度,充分展现美术素质、团队风貌,提高鉴赏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

第二,规划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学活动包括导学、专题研究示范,选题和开题指导、开题会,研究过程、成果整理和成果展示指导,结题报告会,最后成果汇总、成绩评定。要提早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

第三,评价和教学工具:开发使用《美术鉴赏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从选题、开题、日程表,到研究提纲、成果整理、PPT制作、成果展示,对小组专题研究活动给予指导,引领学生一步步达成目标。

(二)专题教学的实施

第一,导学、成立团队。通过导学课、导学案,明确目标,搭建知识框架,启发灵感;通过《知山水、懂中国》示范课、优秀案例,介绍研究过程和方法、成果汇报的形式和技巧,点燃探究热情,提供借鉴;进而成立团队。

第二,指导选题,以“五级选题法”,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迈出第一步。一是一级选题(基础),运用鉴赏方法,赏析1-2件经典作品,并作出审美判断。如:《细赏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的魅力》。二是二级选题(一般),用对比法,探索差异性,并发掘文化内涵。如:《宋元山水画风格的对比》、《山水画的构图与意境的关系》。三是三级选题(综合),运用所学开展跨课题、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如:《山水画的诗情画意》、《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比较》。四是四级选题(拓展),结合临摹、创作和设计应用开展研究,加深审美体验。如:《山水画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五是五级选题(开放),围绕专题内容自主选题,开展个性化研究。

第三,开题报告会,指导各组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把握重点、步骤和方法,落实分工,预设成果。

第四,分组探究活动,指导和推进团队研究。如:通过列表比较,找准研究重点;通过拟汇报提纲,理清思路,发掘亮点,提炼成果;通过成果展示自检表,做好汇报准备等。

第五,结题报告会,分享小组学习成果,交流评价,同构专题知识,升华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认识和民族情感。

(三)构建教学和评价模式

第一,“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教学模式。起先是“化整为零”,分组选题,学习内容被分解为不同的小专题;小组专题研究,学习方式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研究性学习,多元而生动。而后,在成果汇报课中,各小组汇聚一堂,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共生对专题的认知,更丰富和完整。至此又“化零为整”了。

第二,综合评价模式和工具。一是学业评价模式:结合模块成就标准和研究性学习特点,设计评价指标和权重,如:成果展示(60%)+习作(40%)=期末成绩,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定总评成绩,认定模块学分。二是使用《美术鉴赏专题研究性学习手册》进行学习指导和评价。有学习目标、过程方法和实施步骤的指导,有自评、互评和师评,也有综合评价。

如此开放且可操作的教学和评价模式,有力提高了专题教学的有效性。

(四)专题教学的目标达成

笔者在本专题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不断验证和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进教学工具,有效达成了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

第一,自主学习、信息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演讲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目标、计划和进度清晰,分工明确,创造性地解决困难,按时完成任务。结题报告会上,有备而战,分工合作,形式多样,演讲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课件充实美观,互动反馈活跃,展现了饱满的学习热情、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第二,图像识读、审美态度、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在成果汇报中,学生能生动演绎专题学习成果。例如:结合图例、新闻、视频阐述对经典作品的理解;通过中外对比,论述其艺术特点;展示习作,分享对笔墨意蕴的感悟;结合诗文,探究名作的诗情画意;将山水画用于手机壳、伞面和服装设计,发掘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一个个团队专题成果的成功分享,共生出一个精彩生动的美术课堂。

实践证明,笔者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切合实际,行之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高。

五、展望

本成果可在高中美术鉴赏和其他模块推广,可供初中美术教学借鉴。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实施。如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完善教学工具,将更有意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在正确的学生观和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优势,立足实践,探索美术鉴赏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构建教学和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行之有效,值得大家借鉴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2]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3]皮连生主编.教与学的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